所谓穷文富武,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个从小就习练武艺的人,其消耗,比起读书认字,在投入之上要更大。说得简单一点儿,一个立志学文的人,只要有人教,哪怕买不起笔墨纸砚,也可以以沙为纸,木棍为笔,可以凿壁偷光,可以囊萤夜读,哪怕忍饥挨饿,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
    但练武,那就不一样了。
    没有一个好身体,练武就是瞎白话。而要有一个好身体,营养自然就得跟上,而要营养跟上,那就得好吃好喝的侍候着。
    当一个人白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谈何营养,谈何身体呢
    大量的体力消耗,是需要足够的补充的。
    而除开这些,还有装备上的花费。
    就拿石壮的儿子为例,尚在跌跌撞撞的学走路的时候,已经有专门的药浴帮着他淬练身体,而这些药物的配制,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而石壮本人的一根马槊,便耗时超过两年多,算下来最后的成本,足足超过了百贯铜钱,这,还没有算上人工费用。
    普通人,哪里玩得起
    更何况,武举考试,不但要武艺出色,还要识文断字,虽然对于文字上的要求,没有文试那样苛刻,但总不能是睁眼瞎吧
    这就又是另一项开支了。
    正是因为这一个原因,使得从县里一步一步考上来的武举子,基本上都是家境富裕的子弟,说提直白一点,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是以前李泽致力于打击的那些豪门世家以及权贵子弟。
    身为兵部左侍郎的尤勇起初并没有察觉这一点。他身在高位太久,对于这些最基础的问题,早就不太了解了。
    当县试的优胜名单一出,内卫方面的背景调查一出来之后,尤勇当即便惊出了一身冷汗。
    武举是干什么的是鳞选军官的,这些人在胜出之后,将来在晋升之上,天然地便占据了有利地位,现在或者看不出来什么,但十年二十年之后呢,如果是这样的一批人占据了军队之位,后果会是什么
    尤勇不敢想象。
    这样一批被朝廷下了死力气打击的人,如果掌握了军权,只怕便是内乱的开始。
    这必然不行。
    但是,这些人是通过朝廷正式颁布的考试政策之中,正正经经地考上来的,内卫在调查之后,虽然了一份名单,将一些有问题的人给黜落了,但这只不过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剩下的,找不出任何问题。
    兵部不能自己打脸,如果改弦易辙,弄个大笑话不说,还会打脸李泽,同时也是对现在由李泽掌控的朝廷的威信的一次大打击,肯定是行不通的。
    更何况,就算自己不要脸了,想来硬的,但上头还有兵部尚书韩琦呢,他对于这个局面,自然是乐见其成的。大量的这些人将来能够进入军队,于他们而言,便是天然的帮手。
    尤勇苦思冥想了好几天,胡子都愁白了好几根,才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除开这些从县里考上来的举子之外,允许各卫推荐优秀的军中人才前来考试,而且是直接跳过县试府试,径直参加最后在武邑举行的大考。
    韩琦自然是不干的。
    双方在兵部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然后这个消息就不止怎么就泄露出去了。
    然后,十二卫的大将军们一个个或以书信直接给赶琦,或上书李泽,更有甚者,干脆派出了使者到武邑兵部,当面质问韩琦是什么意思
    大军戍守各方,军士们爬冰卧雪,吃尽了苦头,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什么有了好事的时候,兵部就忘了这些士兵们的贡献这对于军心,士气会是极大的打击。
    压力愈来愈大,最后连韩琦的忠心部属,左武卫大将军李存忠以及在棣州的盟友左骁卫大将军秦诏也派了人找到韩琦,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来自军队的巨大压力,使得韩琦再也顶受不住,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在坚持下去,只怕这个兵部尚书的位子,自己就坐不稳了。
    这一回合,尤勇大胜。
    十二卫获得了推荐麾下优透士兵或低级军官参加武举考试资格的权力。这对于这些大将军们来说,自然也是开心的。这些被他们举荐出来的士兵,一旦中试,自然也不会忘了他们的举荐之恩。
    当然,这还是兵部较量的第一回会合而已。
    接下来,大考到底怎么考,新的争论又开始了。
    韩琦的办法是重理论考试,重个人战力。
    尤勇却坚持重实践能力。
    落实到具体的考试之上时,尤勇便要求在考试之中增加战场推演,实兵对抗等科目。
    韩琦自然不干。
    那些考上来的举子们,个人战斗力出色,理论丰富,自小当然都是熟悉兵法的,但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没有上过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寻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枪手1号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枪手1号并收藏寻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