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船队就这样开始了黄河大漂流
    这时候的黄河当然不是现代的,过了三山浮桥之后向东北到达濮阳,然后再几乎折向正北,纵贯大名府一直向北到达现代的武强,再转向东横贯河间府进入沧州然后折向北,剩下就大致上相当于后来的运河了,最后在天津转入现代的海河进入渤海。
    这就是宣和年间的黄河。
    直到几年后杜充扒开了滑州李固渡黄河大堤。
    浩浩荡荡的黄河终于结束了北流的漫长时代,开始了夺淮入海的岁月,然后再到六百多年后,以自己冲垮铜瓦厢大堤来回到她原来喜欢的方向。
    沧海桑田啊。
    只不过每一次变迁都是一场浩劫。
    王跃乘坐着童贯专门拨给他的船,连同刘錡,马扩还有武松一起欣赏着沿途风光,享用着沿途官员犒军的酒肉,舒舒服服地漂流在滔滔黄河上,仅仅五天就到达了大致上现代武强。这时候也属于武强,只不过县城在现代街关镇,而在现代武强县城与街关镇之间,还有一条湮灭于历史的河道
    “滹沱河”
    马扩摇着折扇说道。
    这个人还是有点喜欢附庸风雅的,还喜欢写个日记什么的。
    “那再往前呢”
    王跃问道。
    他们的船队已经转入这条河道,开始逆流而上。
    “这是人工疏浚连接滹沱河与大河之水道,据说还是曹魏之时开凿,再往前就是饶阳,在饶阳转入滹沱河主流,向前一段之后转向另一条水道进入唐河,剩下就是沿着唐河一直到高阳关。”
    刘錡说道。
    他们的目的地就是高阳关。
    也就是现代高阳,孙承宗老家,那里是整个河北防线的后方基地,这条防线以三关也就是雄霸二州及信安军为右翼前沿,另外还有西边的保州和广信安肃两军为左翼前沿。一旦两个前沿有一处被突破,那么后面的水长城,也就是从高阳关北边,现代保定东边的边吴泊开始,一直向东绵延到黄河的数百里水网沼泽开始阻挡敌军骑兵。
    以高阳关为突出部的第三道防线开始准备血战。
    因为这是最后防线。
    一旦被突破就是整个华北平原的一泻千里,敌军骑兵不到三山浮桥是刹不住车的。
    所以靖康时候宋军烧了那座倒霉的浮桥。
    不过烧了桥也没挡住人家。
    “若不失幽云,又何至于此”
    马扩怅然叹息。
    这就是大宋朝对幽云那近乎着迷般的追求。
    王跃却站在那里,看着岸边衣衫褴褛的贫民,后者正在用麻木的目光看着这支顺风而行的船队,在他们身后是一座座破败的草屋,他们脚下的农田里是稀疏的禾苗
    清明上河图的盛世距离他们已经很遥远。
    开封的繁荣富庶,是大宋朝在整个国家抽血的结果,以一国养一城,甚至都用纸币来搜刮财富,当然可以得到一个局部的盛世,后人只看到那副堪称不朽的画作,却看不到在这幅画作外面,是整个帝国的贫穷。
    连江南都造反了更何况是别的地方。
    北方也一样。
    很快就是宣和北方大暴动了。
    张万仙,张迪,贾进,高托山,武胡,李太,徐进
    从后年也就是宣和六年开始,整个河北,山东无数造反的蜂拥而起,然后再到靖康之变,这些乱七八糟的官方定义盗贼们,又纷纷转向了抗金。
    和明末也差不多。
    顺风的船队当天傍晚到达饶阳,第二天从滹沱河走一条连接水道进唐河,到他们从开封启程十三天后,也就是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到达顺安军,这里也就是高阳关,再向前就是边吴泊的沼泽。不过实际上仍然可以向前,这条水运线一直到最前沿,然后接入另外一条线,也就是沿着黄河直接向北到沧州,然后转入南易河向西的水运线。
    整个北方前线基本上都能用水运连接。
    毕竟大宋朝经营这道防线已经一百多年,所有能想到的都做了,包括雄霸之间的地下通道。
    可惜,再好的防线终究得人来守。
    高阳关码头。
    旌旗猎猎,鼓乐齐鸣。
    “这个老头是谁”
    王跃指着人山人海的岸边,一个正面带微笑,看着童贯登岸的老者,这个人同样也穿着紫袍,头上戴着平脚硬幞头,也就是大宋那造型别致的官帽,看起来得六十大多,反正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之五好青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木允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木允锋并收藏大宋之五好青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