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李恪年幼,还未外出开府建衙,仍旧与杨妃一同住在东宫宜秋殿,所以岑文本这个蜀王府长史倒也没什么府务,每日只在秘书省校书。
于是每日往返宜秋殿与秘书省便成了李恪每日最主要的事情。
李恪每日上午前往弘文馆,与诸皇子一同听课,每日午后再往秘书省,随岑文本读书,请教课业。
起初岑文本收李恪为徒,多少还有些利益牵扯在其中,但随着与李恪大半个月的相处,岑文本倒是越发的喜欢这个年少聪慧,却毫不娇纵的小皇子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秘书省南向的一处暖阁中,李恪正在案前正襟危坐,口中诵读着诗经中的名篇。
这处暖阁便是秘书省待客所用,后秘书省首官秘书监萧璟得知李恪每日来此,便专门僻出了这处暖阁,专为李恪留着。
“噔、噔、噔。”
门外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紧接着,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岑文本走进了门内。
“不知是哪家的姑娘竟有如此风姿,能叫殿下如此思念,朝夕不忘”岑文本进门,对李恪玩笑道。
李恪被岑文本这么一调笑,脸色一红,起身回道“岑师玩笑了,弟子年幼,尚在读书的年纪,哪里知道这些男女之事。”
李恪虽年幼,但行事说话一向老成,岑文本何曾见过李恪这般模样,接着道“所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殿下若非心有所属,何故偏读此诗”
李恪回道“弟子所读并非男女情爱,而是古人之风。”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面露微笑,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从诗经中又读出了什么”
李恪没想到岑文本会这么问,稍稍思虑了片刻,口中吐出了三个字“思无邪。”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看着李恪的眼神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欣赏之色。
岑文本一边在李恪对面坐下,一边道“你能这么说,说明你已明诗经真义,比之那些满腹才学,却心术不正之辈好上不知繁几。”
李恪谦虚道“弟子入学未久,所学不精,尚需随岑师之后苦学学问。”
岑文本闻言,对李恪道“殿下所言倒也不尽如是,殿下非文臣,不必以文名著于世,四书五经之类能通读便是,无需太过精专,殿下要学的是定国安邦之道。”
此前,无论是杨妃、李世民,还是弘文馆的诸位饱学之士,无一不是要李恪通读各家典籍,以修文名,可偏偏岑文本却提出不同的建议,要李恪不必太过醉心于儒家经典,只需粗通便可,转而多些时间看一些治国策论。
写文作赋,堆字砌词再华丽,那也只是臣子博取上位者青睐的手段,并非久居朝堂而不倒的根源。李恪身为皇子,生来便不需这些手段来搏上位,岑文本故有此言。
李恪对岑文本之言也极是赞同,当即应道“岑师之言甚是,弟子自当遵从。”
岑文本见李恪认同自己的观点,于是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交到了李恪的手中。
岑文本对李恪道“这秘书省的官职虽是闲职,接触不得甚么政务,但好在还能阅览往朝之典籍。这册书中是我挑选摘录的前朝君臣奏对,你且拿去看看,当有所得。”
李恪从岑文本的手中接过这本册子,李恪低头粗略地翻看了几页,这是岑文本的字迹。书中的纸张和字迹都是新的,翻页时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显然,这册书是岑文本近日亲笔抄录的。
于是每日往返宜秋殿与秘书省便成了李恪每日最主要的事情。
李恪每日上午前往弘文馆,与诸皇子一同听课,每日午后再往秘书省,随岑文本读书,请教课业。
起初岑文本收李恪为徒,多少还有些利益牵扯在其中,但随着与李恪大半个月的相处,岑文本倒是越发的喜欢这个年少聪慧,却毫不娇纵的小皇子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秘书省南向的一处暖阁中,李恪正在案前正襟危坐,口中诵读着诗经中的名篇。
这处暖阁便是秘书省待客所用,后秘书省首官秘书监萧璟得知李恪每日来此,便专门僻出了这处暖阁,专为李恪留着。
“噔、噔、噔。”
门外传来一阵缓慢的脚步声,紧接着,暖阁的门被轻轻推开,岑文本走进了门内。
“不知是哪家的姑娘竟有如此风姿,能叫殿下如此思念,朝夕不忘”岑文本进门,对李恪玩笑道。
李恪被岑文本这么一调笑,脸色一红,起身回道“岑师玩笑了,弟子年幼,尚在读书的年纪,哪里知道这些男女之事。”
李恪虽年幼,但行事说话一向老成,岑文本何曾见过李恪这般模样,接着道“所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殿下若非心有所属,何故偏读此诗”
李恪回道“弟子所读并非男女情爱,而是古人之风。”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面露微笑,饶有兴致地问道“那你从诗经中又读出了什么”
李恪没想到岑文本会这么问,稍稍思虑了片刻,口中吐出了三个字“思无邪。”
岑文本听了李恪的话,看着李恪的眼神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了欣赏之色。
岑文本一边在李恪对面坐下,一边道“你能这么说,说明你已明诗经真义,比之那些满腹才学,却心术不正之辈好上不知繁几。”
李恪谦虚道“弟子入学未久,所学不精,尚需随岑师之后苦学学问。”
岑文本闻言,对李恪道“殿下所言倒也不尽如是,殿下非文臣,不必以文名著于世,四书五经之类能通读便是,无需太过精专,殿下要学的是定国安邦之道。”
此前,无论是杨妃、李世民,还是弘文馆的诸位饱学之士,无一不是要李恪通读各家典籍,以修文名,可偏偏岑文本却提出不同的建议,要李恪不必太过醉心于儒家经典,只需粗通便可,转而多些时间看一些治国策论。
写文作赋,堆字砌词再华丽,那也只是臣子博取上位者青睐的手段,并非久居朝堂而不倒的根源。李恪身为皇子,生来便不需这些手段来搏上位,岑文本故有此言。
李恪对岑文本之言也极是赞同,当即应道“岑师之言甚是,弟子自当遵从。”
岑文本见李恪认同自己的观点,于是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交到了李恪的手中。
岑文本对李恪道“这秘书省的官职虽是闲职,接触不得甚么政务,但好在还能阅览往朝之典籍。这册书中是我挑选摘录的前朝君臣奏对,你且拿去看看,当有所得。”
李恪从岑文本的手中接过这本册子,李恪低头粗略地翻看了几页,这是岑文本的字迹。书中的纸张和字迹都是新的,翻页时还带着淡淡的墨香,显然,这册书是岑文本近日亲笔抄录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