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光启还是把希翼的目光投过来,朱由校不禁轻抚额头,稍显无奈地说道“先造枪炮,装备部队嘛,慢慢来。”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又补充道“汤若望虽会铸炮,但到底不是专业,聘请西洋工匠的事情也要抓紧。另外,学习再仿造,也不算是很难吧”
    红夷大炮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玩艺儿,以东虏的能力,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仿造成功,并在松锦之战中大量使用,何况是明朝的技术实力和工匠水平
    对于兵器火药局,朱由校可是全力支持,不光是投入的银子,还把皇家内府的兵仗局也合并过去,一下子增加了两千多工匠。
    徐光启赶忙答道“火炮铸造和仿制已经开始进行,钦差孙学诗于澳门聘的西人工匠,以及在闽南招募的巧手工匠,不日可抵达京师。”
    闽南因为近海的关系,最早接触到西洋人,以及西洋人的火器。从明朝大规模仿造佛朗机炮开始,闽南的制枪造炮技术便已经全国闻名。
    不仅如此,闽南人还偷偷学得西洋人使用火炮的技术,包括大炮的测距、瞄准、调整仰角、装填火药乃至最后的发射要领,并代代相传。
    正因如此,明军中的闽籍炮手最为厉害。历史上宁远之战时,操控火炮建功的便是一批闽籍炮手。
    “尽快学会技术,仿制成功后便派工匠赴广东,建立炮厂。”朱由校点了点头,说道“鲁密铳的打造呢,产量如何质量可有保证”
    徐光启奏道“规章制度已经完备,各项流程皆有人严格监管,枪械打造完成亦要铭号标记,以定责任。现下生产渐入正轨,达到月产千门,应不是问题。”
    那么多工匠,除去造炮的,也有几千能够打造火枪吧一人一月制造一门,月产千门的生产目标也就轻松达到了。
    当然,这只是个小目标,随着工匠熟练程度的提高,生产设备的增加,产量还将不断上升。
    “好,甚好。”朱由校颌首称赞,笑着对众臣说道“明日京郊演示火器,众卿有暇便都去观看。要制服东虏,非犀利火器不可。”
    别人都笑着点头,唯有毕自肃迟疑了一下,拱手奏道“明日有科道官员入京,微臣恐难以抽身。”
    朱由校暗自翻了下眼睛,可也没太生气,反正这军器对毕自肃来说,根本就没啥关系,不去也罢。
    “有暇便去,若公务繁忙,不去亦可。”朱由校大度地摆了摆手,说道“众卿若无他事,今天就到这儿吧”
    孙承宗等人起身施礼告退,能与万岁坐而论政,这是多大的圣眷恩宠
    而圣上越是礼遇,越是期盼殷殷,就更让人感到肩上的重担。都是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谁又能不忠心尽责
    流民,终明一朝都存在。到了明朝中后期更是常见,并不是小冰河期来临后的产物。
    天灾,失去土地,不堪赋税劳役,这些都是流民产生的原因所在。
    而在明朝,还不专指这些,凡是没有土地的都可称之为流民。比如城市手工业者等等。
    但从天启二年正月开始,几十万辽民便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真是大昏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样样稀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样样稀松并收藏我真是大昏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