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这句话无疑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赵括也不例外。
    李斯下意识的冲口而出“为何不去武阳城
    那可是太后的调令。”
    别看李斯和韩非是师兄弟,但两人同样都是赵括的幕僚,相互之间其实有一种隐约的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关系其实并没有被韩非太过放在心上,但李斯却是一直都对这个才能胜过自己的师弟颇为忌惮,因此也是第一个出口质问的。
    韩非十分平静的说道“武阳败、败局已定,即便主君前、前往武阳城,最、最多也就是能、能够死守罢了。
    这对主君并、并非什么好事。”
    韩非的话虽然有些磕磕巴巴,但赵括还是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赵括去武阳一定能赢吗
    不好说。
    一个国家战斗力如何,能够征发的兵员数量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还是兵员的质量。
    赵国的军事体制中兵员分为常备军和郡兵两种。
    常备军就是完全不生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军营训练的军队。
    郡兵就是民兵,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生产,只在农闲的两三个月时集合进行一番军事化训练。
    可以看得出来,常备军才是真正决定赵队质量和战斗力的关键,属于精锐老兵。
    而郡兵无论装备还是战斗力都差了很多,属于菜鸟新兵。
    赵国的常备军一直以来都保持在二十五万到三十万左右,这个数量堪称傲视天下。
    但问题在于,高唐之战中已经有十几万赵国常备军在廉颇的率领下折戟沉沙,如今武阳之战又亏掉了十几万常备军。
    换言之,在短短的两三年内,赵国就整整损失了三十万左右的常备军,几乎就是全军覆没了。
    当然,赵国如今也算是地大物博人口富庶,只要给上一段时间的征兵补充和训练,战斗力还是可以恢复不少的。
    但问题在于,眼下齐燕联军已经直逼武阳城,赵国没有这个时间去重新补充常备军战斗力了。
    赵括如果去武阳,手中除了边骑军团的两三万骑兵援军之外,剩下的所有步兵都只能是郡兵。
    郡兵的战斗力是非常差劲的,即便是身为天下第一强国的赵国,郡兵的质量也根本不可能和匡梁、乐间所率领的齐燕常备军相提并论。
    在赵括过去的多次指挥作战中,赵国的兵马数量或许比敌人少,但质量一直都是高于敌人的长平之战则是两边质量相当。
    现在如果去武阳城,赵括面临的情况就是麾下的兵马数量不如齐燕联军,质量更是远不如齐燕联军。
    带着一群农民去和正规军打仗,即便是赵括这样百战百胜的天下第一名将,心中也完全没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统帅也必须要有一支足够战斗力的部队才行。
    这也就是韩非所提出的,希望赵括不要前往武阳城的最大原因。
    失败的几率很大,前所未有的大。
    李斯忍不住道“太后的命令放在那里,怎么能不去”
    韩非笑了笑,道“太后之所以调、调君候去武阳,只不过是、是因为担心邯郸被攻、攻破罢了。
    只需要将、将武阳城割让给燕国,再割让一些土地给齐、齐国,那么齐燕同、同盟自然瓦解,北方也就无、无忧了。”
    割让武阳城
    韩非这个建议让赵括吃了一惊,但仔细一想,似乎也挺有道理。
    在武阳城被赵括夺取之后,燕国已经成为了战国七雄最弱的国家。
    廉颇率兵伐燕的时候,燕国甚至都凑不出十万兵马来防守蓟都。
    如果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回到战国当赵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石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石坚并收藏回到战国当赵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