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惨的韩安, 还没从原主残留的情绪中走出来, 就被强迫思考他在华国这段时间的调子要怎么走。
    事情是这样的
    本来只是张柏舟对着卢思政吹韩安,后面发展到张柏舟和卢思政热情地对着对方吹韩安,吹捧气氛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俩吹得很有素质, 绝对不拉着韩安或者刘清加入,也不打扰询问韩安刘清的意见使他们帮自己侧面吹, 更不强拉韩安刘清当听众。
    就只他们俩人互相倾诉对韩安的喜爱敬佩之情,一人一长段,你说完一个段落我接上,我说完一个小节你接上, 你来我往, 从文章、学识、见地、人品到志向抱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肯定,一个小时还不罢休。
    他们平日都矜持有注意分寸, 张柏舟没有遇到过适合的人, 卢思政不好对着外人大吹小舅子, 怕自己的吹捧给小舅子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两人从来没能找到一个宣泄口,将自己心中的情感通通发泄出来。
    他们在这件事上的情况如此相似, 志同道合又心意相通, 还能互相启发。由此对对方生起了惺惺相惜, 相见恨晚的念头。
    一开始韩安羞耻心爆棚的同时也觉得别扭极了,后来听着听着就开始冷汗直流。
    两个人属于高智商高学历分子,博学、敏锐, 洞察人心,你的言论行为,凡是一举一动,由于崇拜心驱使,他们都会下心思去研究,在他们眼里,他们深刻理解了你的言论的本质、用处和产生点,和你成为心灵和思想上的知己,但换到你身上就不是这样想的了,他们太聪明,当这种人的目光注意力心神全部集中在你身上一段时间之后,你身上所有的特质他们都会在逐一看透,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暴露在他们的目光之下,毫无遗漏。
    最可怕的是,他们无意窥探,但是他们长了一双什么都能看透的眼睛。只要痕迹流露在他们面前,被他们看到,他们就毫无防备地瞬间看破。
    虽然缺点优点他们都能看到,而他们因为对韩安的好感,缺点也是属于韩安的,所以缺点也是特别的。
    但是一直自认为是普通人的韩安,突然发现自己像脱光了展示在这些聪明人面前,而这种聪明人听起来数量巨大,喜欢独处又没有表现欲的他猝不及防之下非常崩溃,也有种成为公众人物的恐惧感。
    他的关注者,大多都是一些高智商分子,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民国时期人杰尽出,出来了不算,还都很关注时事,只要认识字都会报纸。
    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就众人都关心的问题,从点出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到给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一整套流程,被其中一小部分聪明人现学现卖地用在了他身上,演变成他的言论出现的契机,言论出现过程他的心理活动,从他的经历人品学识分析他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言论。
    会这样研究他的人,一定会有,友军在学习进步,学这个知识之前,大部分好学的人都会明白这个学问的来由,不然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怎么敢乱用。而敌军在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样的人,就算只有一小部分比例不高,但在巨大的基数之下,那数量也是很可观的。
    韩安被这个打击震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被那么多陌生人看透的人生,还能愉快吗
    他虽然没有坏心思,但是他的心灵空间里也是需要一些些隐私的。就算他不需要隐私他还是需要安全感的。
    试想一下,有心怀恶意的人拿着他的文章研究他这个人,研究透彻之后来到他面前
    韩安下意识地夹紧尾巴,决定低调做人。
    看着韩安的反应,张柏舟和卢思政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已经接受安华先生现实生活中是个乖宝宝的刘清,悄悄冲两人竖了一个大拇指。
    韩安对国人有极大爱护心,这点不容置疑,同时他又天真单纯,有才华,这样的人在同志向的群体中很容易成为人群的目光中心,有多少目光就有多少暗箭,但他没有随时随地留下一万条后路的防备心。虽然他心思正,人品正,然而敌人总有千万种方法还害你。
    预防针早打早放心。
    作为亲人,卢思政对韩安本人和他在报纸上文章中提现的强人形象之间的差异还有点点准备,所以还能心平气和地借着吹捧给他提醒。但刘清一点准备都没有,他猛然发现这个事实之后,恨不得亲自拿着针筒给韩安再打上一百针,一千针。
    可惜他和韩安不熟,没法办和张柏舟卢思政一样直接上手。
    中途吃饭修整的时候,张柏舟拉着刘清问:“我看思政兄很着急给宴阳做思想工作。”
    虽然他很及时地配合了卢思政,但他对安华先生这个名词还是很好奇的。毕竟是宴阳的新笔名。
    刘清低声回:“我能理解。”
    张柏舟低笑:“其实也不用如此,宴阳在英国名气也很大,经受过的赞誉更多,他从来没有被这些外部虚名影响到,到了国内自然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再说他过两个月就回英国上学。”
    刘清愣了楞:“上学对他还是学生。”随即又觉得不对,他大惊:“他不留在国内”
    张柏舟点头:“他在英国还有学业没完成。而且他的事业规划,是在英国或者美国。”
    刘清不解:“事业规划”
    张柏舟:“宴阳修的是经济学,他打算在西方工作学习一下经验,再回国内参与建设。”
    刘清久久不能言语,过了很久才说:“很多人以为,安华先生钻研的是文学、政治、哲学或者社会学。没人能想到他学的经济。”
    张柏舟笑着说:“其实你们也没推测错,宴阳好学,你说的这些,他都有涉及,他在他们学校,经常被其他院子的同学拉过去讨教。”
    刘清叹口气,笑着说:“你不是想知道卢先生为什么急着给韩先生做思想工作,那你知道安华先生在国内心中是什么样一个形象吗”
    张柏舟很感兴趣:“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民国文化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寒山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山枝并收藏民国文化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