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过招呼以后,便开门见山的说:“安儿到米国留学四年了,总是每月往家里写一封信报平安。前两个月不见他的家书,还担心他出了什么事。谁知今天却收到他的家书,连带着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大堆的书稿,说是让我帮他寄给几个人。玖元,堂兄不如你博览群书见识广阔,却也知道外面形势,翻天覆地瞬息万变。堂兄只有安儿这一个儿子,担心他年轻气盛走错路,也怕犹豫不决误他前程。所以想请你为你这侄儿张目,看看他的道路是否平坦,前景是否明亮。”
韩玖元道:“堂兄太过客气,安儿跟我学画虽只有短短几月,却也算得上我的半个弟子,更不提他还是我的侄儿。为他参详前程,玖元责无旁贷。”
韩秋深闻言感动万分,连忙将书信和包裹交给他。
韩玖元接过家信,看完后也没什么表示。他拆开包裹,拿出里面分类折叠的文稿仔细看来,看到第一页他有些好笑。
第一页显然是写给韩秋深的,大体内容为:爹,这份书稿是要交给谁的,他的大概地址是xx,儿子不知道他的仔细地址,爹你帮我找一找,给他寄过去。
他翻开第二页,大体扫一眼后面色不由一肃。
这信开头便称先生,简单表达自己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然后就开始平铺直叙,开始讲华国在西兰国都城和会上遭遇的耻辱,他身为华国人痛心疾首,而北洋政府,在列强的面前软弱可欺没有丝毫的勇气去维护国家权益,他气愤不已。他认为政府不可靠,那么这个国家,只能由百姓来拯救,要百姓站起来,就要让百姓意识到旧社会落后以及各种邪恶势力对百姓的压迫。他认为,农民占据华国80的人口,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希望能够动员农民站起来跟所有文人和工人朋友一起拯救我们的国家。农民听不懂文人的话,所以不明白文人心中所忧,如果农民能够听理解文人的言论,那么他们也会和工人一样站出来维护我们的国家他认为华国需要新的风气,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潮流。所以他倡议用白话来写文章,以求每一个说汉话的华国人都能明白他们心中的担忧。
韩安这一封信写的铿锵有力,澎湃激昂,韩玖元看后只觉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忍不住拍案叫好。他又仔细看了韩安写的文稿,满纸都是白话,简单直白,韩玖元虽然接受过西方教育,但骨子里依旧有传统文人的矜持,认为作文章是一件很庄重神圣的事,这样浅白的话出现在纸上,让他非常随性,他无法适应,看得他时而皱眉时而嫌弃,但想到韩安信中的话,他最终却忍不住叹息。
韩秋深在一旁看着,见他看完信叫好,看完文稿却满脸嫌弃,还以为是儿子的想法很好,但文采不怎么好,所以韩玖元才如此表现。他忍不住想,看来安儿真的没有写文章的天赋。他叹一口气,也罢,大不了以后做个富家翁,所幸他学的是经济,做生意也是可以的。
韩秋深在那里胡思乱想,为儿子的将来盘算时,韩玖元已经放下一叠文稿,又拿起另一叠文稿。
第一页依旧是写给韩秋深的,第二页依旧开头称先生,韩玖元看了看,不由诧异。这第二页的内容与前一份大体相同,也谈及白话文,只是多了简体字的内容。
韩玖元看了看他整理的简体字资料,心里十分震惊,他问韩秋深:“我这侄儿,是否遇到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韩秋深道:“不知。安儿出国四年,每月只来一封家书,简单问候一下我和他母亲,向家里的姨娘和姐妹问好,再大略说一下自己的近况。我只知道他在米国读完两年高中,后来考进了一所很出名的大学。至于他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他从来没跟我提起过。玖元,安儿他”
韩玖元笑道:“安儿所走的路与我不同。虽然他的思想与我不同,可是,我却无法不佩服他,没想到,他能对天下对百姓有这份心思。堂兄,你生了个了不起的儿子。”
韩秋深回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他这一天脸上一直是笑呵呵的,韩夫人问他他也不说,只是待在书房里一个劲的得意的笑,韩夫人料想应该是跟自己的儿子有关,看起来又是好事,于是她也不再问了。谁知当天夜里半夜的时候,她身边传来一阵狂笑,她吓醒过来一看,只见韩秋深闭着眼睛狂笑,也不知道是在梦里遇见了什么高兴的事儿。
韩秋深在梦里笑出来的时候,韩安也站在凳子上哈哈大笑。
韩玖元道:“堂兄太过客气,安儿跟我学画虽只有短短几月,却也算得上我的半个弟子,更不提他还是我的侄儿。为他参详前程,玖元责无旁贷。”
韩秋深闻言感动万分,连忙将书信和包裹交给他。
韩玖元接过家信,看完后也没什么表示。他拆开包裹,拿出里面分类折叠的文稿仔细看来,看到第一页他有些好笑。
第一页显然是写给韩秋深的,大体内容为:爹,这份书稿是要交给谁的,他的大概地址是xx,儿子不知道他的仔细地址,爹你帮我找一找,给他寄过去。
他翻开第二页,大体扫一眼后面色不由一肃。
这信开头便称先生,简单表达自己对先生的敬仰之情,然后就开始平铺直叙,开始讲华国在西兰国都城和会上遭遇的耻辱,他身为华国人痛心疾首,而北洋政府,在列强的面前软弱可欺没有丝毫的勇气去维护国家权益,他气愤不已。他认为政府不可靠,那么这个国家,只能由百姓来拯救,要百姓站起来,就要让百姓意识到旧社会落后以及各种邪恶势力对百姓的压迫。他认为,农民占据华国80的人口,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他希望能够动员农民站起来跟所有文人和工人朋友一起拯救我们的国家。农民听不懂文人的话,所以不明白文人心中所忧,如果农民能够听理解文人的言论,那么他们也会和工人一样站出来维护我们的国家他认为华国需要新的风气,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潮流。所以他倡议用白话来写文章,以求每一个说汉话的华国人都能明白他们心中的担忧。
韩安这一封信写的铿锵有力,澎湃激昂,韩玖元看后只觉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忍不住拍案叫好。他又仔细看了韩安写的文稿,满纸都是白话,简单直白,韩玖元虽然接受过西方教育,但骨子里依旧有传统文人的矜持,认为作文章是一件很庄重神圣的事,这样浅白的话出现在纸上,让他非常随性,他无法适应,看得他时而皱眉时而嫌弃,但想到韩安信中的话,他最终却忍不住叹息。
韩秋深在一旁看着,见他看完信叫好,看完文稿却满脸嫌弃,还以为是儿子的想法很好,但文采不怎么好,所以韩玖元才如此表现。他忍不住想,看来安儿真的没有写文章的天赋。他叹一口气,也罢,大不了以后做个富家翁,所幸他学的是经济,做生意也是可以的。
韩秋深在那里胡思乱想,为儿子的将来盘算时,韩玖元已经放下一叠文稿,又拿起另一叠文稿。
第一页依旧是写给韩秋深的,第二页依旧开头称先生,韩玖元看了看,不由诧异。这第二页的内容与前一份大体相同,也谈及白话文,只是多了简体字的内容。
韩玖元看了看他整理的简体字资料,心里十分震惊,他问韩秋深:“我这侄儿,是否遇到一位了不起的老师”
韩秋深道:“不知。安儿出国四年,每月只来一封家书,简单问候一下我和他母亲,向家里的姨娘和姐妹问好,再大略说一下自己的近况。我只知道他在米国读完两年高中,后来考进了一所很出名的大学。至于他遇到了什么样的老师,他从来没跟我提起过。玖元,安儿他”
韩玖元笑道:“安儿所走的路与我不同。虽然他的思想与我不同,可是,我却无法不佩服他,没想到,他能对天下对百姓有这份心思。堂兄,你生了个了不起的儿子。”
韩秋深回家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他这一天脸上一直是笑呵呵的,韩夫人问他他也不说,只是待在书房里一个劲的得意的笑,韩夫人料想应该是跟自己的儿子有关,看起来又是好事,于是她也不再问了。谁知当天夜里半夜的时候,她身边传来一阵狂笑,她吓醒过来一看,只见韩秋深闭着眼睛狂笑,也不知道是在梦里遇见了什么高兴的事儿。
韩秋深在梦里笑出来的时候,韩安也站在凳子上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