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乔伊点点头。
    荒原寄出去的第三天,就在米国都城日报上刊登出来。
    拿到报纸的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这首长诗竟然被全部刊登在米国都城日报的文学板面上,而且,旁边还有一篇来自主编对“荒原”的推荐。主编对荒原推崇备至,他认为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杰作,他认为这首诗开启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
    韩安看到报纸的时候,很淡定。此后,照常上课做课题,照常拿出资料看,准备有关简体字相关研究。
    他写了各种论述简体字必须成为官方字体的文章,他甚至看了繁简之争中的骂战资料并且研究了又研究,力求将里面的精华烂熟于心,将来如果加入骂战,可以一百当一。
    当他弄出大大一摞文章的时候,留学米国都城的华国学生全都炸开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
    报纸上一刊登荒原,华国学生基本上就都看见了,韩安写的荒原不是天书,但整体上还是晦涩难懂,华国学生一开始看的时候也只是觉得那诗形式写的新颖,后来他们看见主编的推荐,才认真研究了一下,研究完也就是觉得写得确实深奥,确实有价值。
    后来有人看见报纸上的作者署名是an,跟韩安关系特别好的几人立马想到韩安的伊利亚特,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心里有底了,也就在相熟的几人内感叹了一下韩安太出人意料。
    结果几天后,各种刊物上开始涌现大量对荒原批评的文章。
    大体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说,荒原反文明,鼓吹宗教,骂韩安愚昧落后,不知文明为何,不知进步为何。
    二是说,荒原主题不清,内容乱七八糟,是单纯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堆砌,没有内在艺术价值。
    三是说,荒原文章阴暗晦涩,没有体现文学美感,作者定是阴险诡谲,整日凄凄惶惶躲在角落的小人。
    总之,荒原是庸俗之作,不足以看。
    报纸上推崇荒原的作品也不是没有,但没有攻讦的多,韩安的几个朋友知道韩安是个单纯温暖的人,跟报纸上说的根本不一样,他们对报纸上的责骂和污蔑很气愤,对韩安的处境也十分担心。
    而跟韩安不熟悉的几人,觉得韩安平日寡言少语,不爱跟人交往,就喜欢待在宿舍里不出来,来米国学习却不喜欢出门去了解米国。认为他性格有问题,报纸上说的也不无道理。
    于是,华国留学生自己内部的圈子也开始争论,并且争论愈演愈烈。
    很多学生去“拜访”韩安,但每次去都找不到人。于是,他们开始说韩安心虚,躲避大家。
    跟韩安熟悉的几人自然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韩安这段时间忙着创作各种封建社会压迫下劳苦大众悲惨生活的作品,没日没夜,有时连课都忘了去上,完全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地。你把门敲烂他也是听不见的。
    知道内情的不愿韩安被打扰,当然不会主动告诉那些找事的人
    门没关,你得自己推门进去。
    尤其是后来,支持荒原的人逐渐在报纸上发表意见。
    原版的荒原极端偏激。韩安写完中文版的荒原后却越发觉得内容灰扑扑没有美感就算了,谬误要至少要少一点,形式上也要美一点。他就在自己写的英文版的荒原里,按照后世学者的意见顺手修了几个词,都知道华国是最讲和谐美的,华国古代诗歌经过千锤百炼,字音字意字韵到字形,但无一字不合整体意蕴。韩安起初为了抓住那种浓愁激烈的感情,走入偏激的地方很多,一入偏激稍有不慎就离谬误不远。然而对于一首诗歌,感情把握是最重要的,多一分虚张声势少一分有气无力。想要修的美,又不影响感情基调,修的这几个地方都极为保守,并不影响诗歌的韵味,不使这几个地方不合整体,却悄然去掉几点致命伤。
    于是有人表示,荒原描写符合现实事实,这是现实生活的悲鸣。荒原抨击资本主义,但并未反对工业文明,后面紧跟一系列分析。荒原赞扬宗教的目的是宣扬让人们克制贪得无厌的欲望,回归人性之光,提升精神境界,并未让人愚昧听从宗教摆弄。他们对荒原进行过深刻的剖析,也做过大量的研究讨论,比起被荒原激怒后抑制不住骂韩安的人,他们的文章想法更加理智成熟,说辞更深刻有说服力。
    更有人采用荒原的手法创作诗歌,并发表。那些作品大多数得到了肯定,然而那些作品拿到荒原面前,又有些不够看,所以,很多骂荒原的都熄了声。
    于是,韩安几个朋友更不愿意让那些人去打扰他,任由那些人在韩安门前守着,就是不去告诉他们,韩安其实就在屋里。

章节目录

民国文化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寒山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山枝并收藏民国文化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