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陈知年拿到和偶像的合影。
    陈知年没想到,她竟然照了这么多。那天,周航飞带着相机,专门给她拍照。和偶像合影,和新认识的朋友合影,和一些粤剧大宗师合影
    不知不觉,竟然有二十多张。陈知年都意外了下,竟然比她出游拍的个人照还多。
    这个时候,公司出游的照片也洗晒了出来,陈知年先一步拿到照片。其实,这一份照片主要是公司同事的,她个人的很少。
    所以,陈知年先看林萤光送来的和偶像的合影。
    “哇哇。天哪,竟然有签名。”陈知年真的太意外了,“萤光真的太好了。我要爱死她了。”原来,林萤光把照片晒出来后,先给对方送去,然后让人在照片后面签名送给陈知年。
    祝漂亮可爱的小姑娘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陈知年读着照片后面的话,得意的看向周瓷白,“真好。”
    “必须收藏。”陈知年踢了踢周辞白,“把相册拿出来。”
    周辞白只能放下书,给陈知年拿相册,然后和陈知年一起看照片。很多张照片后面都有签名和祝福的话,可见林萤光对陈知年的用心。
    因为知道陈知年喜欢,所以不怕麻烦的亲自给对方送照片,然后要签名。
    “幸好我那天化妆了,还穿了高跟鞋。”陈知年一张一张的看,还和周辞白分享当天拍照时候的心情。
    “我真的没想到会见到小学时候的偶像。周医生,你小时候有偶像吗”陈知年好奇的问周辞白。
    周辞白想了想,摇摇头,“好像没有。”
    即使是现在,周辞白也没有偶像。每次听医院的小护士说,偶像是刘德华或者张学友的时候,他也不过是听听。
    虽然,他也喜欢他们的歌,看他们拍的电影,但偶像
    不会。
    而且,年轻人的偶像几乎就没有超过一年的。哪个明星火,哪个就是偶像;哪个明星帅气,哪个明星就是偶像。
    相对于品德,素养,大家更看重颜值。
    为什么要把他当偶像
    因为他帅啊。
    这是最普遍的理由。
    陈知年笑了笑,然后给周辞白讲述当年把梁玉嵘小姐姐当偶像的偶然。
    “当时,觉得她很有正能量,很值得我学习。”陈知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很快就忘记了。”然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曾想起,自己在年少的时候又这样一位让人意外的偶像。
    为此,还被同学们取笑,甚至孤立。
    现在回想起来,陈知年依然不能明白,不能理解,“同学们为什么要嘲笑我的偶像为什么会因为她的偶像与之不同而被孤立”
    周辞白摇摇头,“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求同心,希望大家的偶像都是一样的。虽然你喜欢黎先生,他喜欢张歌神,但都是四大天王。”
    “也可能是妒忌你能有他们不认识的偶像,觉得你不合群,觉得你另类,觉得你不接地气小孩子嘛,总和自己的同类玩得比较好。”
    陈知年抿抿嘴,“好吧。我不够接地气。”
    事情已经过去了,陈知年也没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可能就连当初的同学也不一定能说出一二三个理由来。
    可能就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不喜欢陈知年为什么不愿意和她一起玩
    陈知年看着照片,笑容莹然,“偶像漂亮,我也不逊色。嘻嘻。这张最好看,把我的眼神拍得很有神。”
    陈知年把照片递给周辞白,“周医生,看看你女朋友是不是美色惑人”
    “嗯。很漂亮。”
    周辞白实话实说,但陈知年却不太满意,“夸来夸去都是漂亮就不能有点新意”如果不是了解周辞白,都要怀疑他在敷衍了。
    “很美。清新脱俗,美艳无边。”
    “哈哈。好假。”陈知年笑倒在周辞白怀里,“清新脱俗夸我,没错。但你确定美艳无边是夸我为什么我觉得只有萤光才能当得起美艳二字”
    周辞白想了好一会,“你们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气质不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美,各花入各眼,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也不能肯定哪一款哪一个最漂亮。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在周辞白眼里陈知年就是最好的。
    陈知年靠在周辞白身上,继续看照片。
    一张张的看,一张张的点评,然后找出那张最漂亮,那张拍得最自然。一张照片能有无数的话题,从背景聊到姿势。
    “姐夫很会拍照。把我拍得很漂亮。”
    “嗯。人美,照片好。”
    周辞白轻轻的顺着陈知年的短发,“从今天开始,我要值夜班了。”
    “嗯。”已经习惯了。
    知道周辞白隔段时间就要值夜班。
    医院24小时营业,医生需要轮流值夜班,这是不可避免的。对工作,陈知年和周辞白彼此达成共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
    周辞白支持陈知年创业,陈知年支持周辞白值夜班、学习。两个人在一起,互相成就,而不是互相拖累。
    陈知年不希望也不会以爱情为理由彼此束缚。两个人在一起,肯定是要比一个人的时候更好,否则,就没有必要在一起了。
    “没有病人的时候,你可以在办公室休息一会。”陈知年抬手摸摸周辞白的下下巴,“听说,常熬夜老得快。”
    周辞白低头亲亲陈知年,“我会的。”
    广东的冬天,早晚冷,白天热,孩子穿衣不合适,一不小心就热了、冷了,属于感冒高发的时间段。所以,最近不管白天还是晚上,儿科都偏忙。
    孩子生病了就会哭闹,不仅让几张精疲力尽,也让医生比平时更忙碌。
    “如果忙,就让小知了给你送饭。”
    “不用。”吃饭时间,小叔店里的生意特别好。不管是小叔小婶,还是小知了都在忙,根本就抽不出时间给他送饭。
    因为小叔店里的饭菜味道好,而且量足,所以医院的很多同事大部分时候都选择在小叔店里解决午饭、晚饭。
    周辞白有时间也会过来帮忙。
    因为周辞白是陈知年的男朋友,所以小叔从不收钱。一开始,周辞白还坚持,觉得不给钱吃免费餐不太好,但小叔小婶说给钱就是客套,就是疏离。
    论歪理,周辞白根本不是小叔小婶的对手。乡下人的热情,周辞白根本就招架不住,只能力所能及的帮帮忙,顺便再帮忙宣传一下。
    小叔店里的营养汤就常被医院同事推荐给住院的病人和家属。
    “小叔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虽然饮食生意赚钱,但也累。小叔小婶明显的比上半年瘦了不少。
    但小叔小婶高兴。
    农村人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没有机会赚钱。
    只要能赚钱,他们就能憋着劲儿拼着命的往前冲。
    昨天,陈知年把一筐鹅蛋给小叔送去,小叔小婶立刻就清洗了腌咸鹅蛋。现在,村里养鹅的人也不多了,想要找到这么多的鹅蛋还真不容易。
    小叔小婶准备腌制一批咸鹅蛋卖。其实,广东人更喜欢新鲜,很少人会喜欢咸蛋、五花蛋之类的腌制食品。
    但现在羊城的外省人越来越多,小叔店里的顾客有三分之二是外地人。小叔也慢慢在菜式上做出改变,增加一些适合外地人口味的菜式,例如水煮鱼、酸菜鱼等等。
    “小叔说,过年前想要去买一批鹅蛋回来腌制咸蛋。”陈知年觉得没有必要,鸭蛋也能腌制,为什么非得鹅蛋
    但小叔坚持。
    “小叔想借我们的车过去,我同意了。”
    周辞白点点头,“可以啊。反正我们用车的时候也不多。”本来,买车就是为了接陈知年上下班的,但陈知年和周辞白一样,都是环保人士,更喜欢走路或者坐公交上下班。尽量的环保出行。
    虽然很多人觉得没有必要,以为一两个人根本就起不到作用,没有什么意义。但陈知年和周辞白坚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陈知年坚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只要人人都克制一下,世界将会更美好。
    周辞白捏着陈知年的小手指,两人就这样靠在一起,窝在沙发上说话,气氛宁谧温馨。陈知年看了林萤光送来的照片,然后又看自己拍的。
    陈知年把风景照挑出来,别再相册里。
    “周医生,帮我剪一些小纸条。”
    “好。”
    周辞白剪小纸条,陈知年则在小纸条上表明拍照的地点、日期。
    “相册满了。”陈知年意外的看向周辞白,“相册太薄,还是照片太多”
    “还有一个新的。”知道陈知年带相机出游后,周辞白就为她准备了两个相册。以周辞白对陈知年的了解,个人照可能没有多少,但风景照肯定不会少。
    “其实,这些风景还不如青山镇漂亮。但就是想拍。”陈知年抿抿嘴,继续整理照片。
    陈知年把风景照,她的个人照统统装在相册,然后再整理同事的照片。按照个人或者家庭分出来,然后装进信封里。
    陈知年还在信封上表明多少钱。
    “哇塞。叶钦竟然拍了十多张。”
    陈知年一言难尽的看着叶钦的照片,然后拿来警示周医生,“千万不要胖。”
    “好。我努力锻炼。”周辞白很明白,一旦胖了就很难再瘦下来。
    保持,总比减掉要容易些。
    假期很快就过。
    又要开始上班了。
    不过,元旦过去,这已经算是新的一年了。
    1996年了。
    陈知年依然是通天公司采购部的小助理。上班这天,陈知年把大家的照片,还有叶钦和刘经理的酒带到公司。
    “破了一个坛子。但我不知道是你的还是刘经理的。至于怎么处理你和刘经理善良。”
    叶钦递给陈知年一瓶牛奶,“谢谢阿年。”
    当时忘记带下车了,还以为竹篮打水了呢。没想到,陈知年竟然追过去,又带了回来。
    “谢谢。”
    “不用客气。记得把照片的钱给我。”
    “哈哈。好,马上给你。如果你不方便,我帮你收照片的钱,就当还你帮我保管酒的人情。”
    陈知年当然乐意,“好啊。”陈知年把所有的照片给叶钦,“信封上写着价格。”
    有叶钦帮忙,就方便多了。
    不到一个小时,叶钦就把所有的照片交到同事手里,并按信封上的标明收钱。
    “阿年,拍得很好。谢谢你。”
    “谢谢阿年。”
    拿到照片的同事纷纷感谢陈知年帮忙拍照,夸赞她拍得好。陈知年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她的拍照根本谈不上什么技术,只是没有曝光,而且把人物都纳入了镜头而已。
    要说有多好
    根本就不可能。
    还需要多学习。
    相对于周航飞的拍照技术,陈知年的简直就是渣渣。
    假后是什么心理
    不想上班。
    集中不起精神。
    突然,电话响了起来。
    “喂,你好,我是通天公司采购部陈小姐。”
    陈知年疑惑,“催款”
    “不是。催款不是应该打公司财务部的电话吗”
    怎么打到她采购部来了
    “我们公司财务部是这样规定,就是你们公司先根据货款金额开出发票,然后我们公司拿到发票后再转账。你们公司要求先转账再开发票”
    陈知年眨眨眼,“不好意思,这件事我没有话语权啊。你可以和我们公司的财务部商量,看是先开发票,还是先转账”
    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规定。
    但一般都是甲方大佬。
    年底了,不是去催款,就是被催款。
    常常有供应商把电话打到采购部来,因为相对于财务部,供应商和采购部的联系更多更密切些。
    放下电话,陈知年开始想,到底是应该先转账再开发票,还是应该先开发票再转账
    陈知年很奇怪,这本就应该是一手钱一手发票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要这么在意先后在马小琴出来倒水的时候,陈知年询问她,为什么
    “因为公司每个月开出的发票额是定量的,有时候转账了不一定就能立刻拿到发票,可能要等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都有可能。”
    陈知年点点头,原来是这样。
    “阿年,有人找。”阿美带着一个高大的男人走进来。
    陈知年疑惑,“你好”
    原来,对方是厚和电缆公司的人,带着发票过来提款。年底了,很多公司都在回款,都在忙着催款,收款。
    “谢先生,你好。请问,你带了公司的提款委托书吗我曾经给你们公司的陈小姐传真过一份委托书的模板”
    提款委托书上必须要清楚的表明,某某公司委托某某人身份证号来提款,提款金额是多少,还必须盖上公章。
    “带了。你看一下。”
    陈知年看了一眼,的确是她传真过去的模板。
    “我带你去财务室。”陈知年把谢先生带到财务室,然后继续忙自己的工作。年底了,她也是很忙的。
    “阿年,你准备一下仓库的年终大盘点。到时候,财务会参与盘点。所有账目都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尽快处理好。”
    “好的。”
    陈知年知道小吴和工程部或者工程队的一些人关系好,在发货的时候会给对方一些方便,例如先发货后补单是常有的事。
    平时只要不影响盘点,陈知年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有财务参与盘点,那就必须有根有据了。
    少了的表单必须尽快补上。
    “叶哥,什么时候年终盘点”
    叶云飞摇摇头,“不知道。看财务的时间来定。”
    好吧。相对来说,年底最忙的就是财务。
    “陈小姐,谢谢你。”谢先生拿到货款后来感谢陈知年,希望以后继续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陈知年摆摆手,“再见。路上小心。
    呼呼。
    陈知年伸个懒腰,终于能下班了,感觉骨头都僵硬了。
    揉揉太阳穴,揉揉肩膀,累。
    下班后,陈知年和林萤光去了一趟幸福家家居用品店。虽然有店长在,但陈知年还是要常过来看看,毕竟这是她人生的第一家店。
    虽然,她只投入了梦想,但也是要用心经营的。
    店长姓林,叫林燕平,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一头齐耳短发看起来干练、能干。林燕平虽然是林萤光聘请来的,但也知道陈知年才是店里的老板。
    “老板,你过来了。”
    “林姐,你叫我阿年就好。”陈知年很无奈,她说过了很多次,但林燕平却坚持叫她老板,还说,在店里就应该称谓分明。
    林燕平是个很能干的女人,把店交给她,林萤光放心,陈知年也放心。听说,林燕平以前是做服装买卖的。
    而且,做得不错,还开了店。
    但因为一些家庭原因,她的店被婆家霸占了。林燕平也不愿意辛苦为他人做嫁衣,干脆就出来打工。
    至于她原来的服装店
    早已经因为婆家的不善经营而关门大吉了。
    因为林萤光和周航飞的推荐,店里的生意不错。生意好,赚得也多。现在,店里的营业额已经能和五金材料的专卖持平了。
    赚了钱,陈知年本想还给林萤光一部分。但林萤光说,应该投入到事业发展中去。资本积累,就像滚雪球一样,一圈一圈的滚起来。
    林萤光和陈知年商量家居用品店接下来的路,“接下来,你想怎么走”
    “姐,我想雇佣几个人专门负责选货,找货源根据我们店的定位选择货品,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精力”
    林萤光点点头,“可以啊。”
    “等你做起来了,就成立一个设计工作室”林萤光看向陈知年,“明年,你去附近的大学旁听经济管理的课程。”
    “好。”
    她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陈知年不仅想要学习经济管理,还想要学习设计方便的课程。想想,也是悲哀,大学毕业后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明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景并收藏在九十年代升职加薪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