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燕坐上黄包车,正在回家的路上。
路边的小摊贩比往日要少了许多, 现在还不到黄昏, 游走的小摊子已经看不见几个了。
路人行色匆匆, 不知是不是她心有所想才会带色视人。
她总觉得连行人的脸上都生出了许多愁苦, 没有以前那么轻松自在了。
虽然整个国家都在经受苦难, 但这座城市的人以前还是很放松的, 这里还是城市的中心,是最繁华的地方。街上四处可见的大招牌, 大画报。每天每夜都车水马龙的跳舞厅,大戏院。
似乎争执与矛盾都集中在报纸上和外国人聚集的地区, 与他们是无关的。
她平时也喜欢听大人们说话聊天,大家都认为“有外国人的地方肯定打不起来,外国人还在呢”
“外国人就是要钱, 他们都把紫禁城搬空了, 早就撤走了”
“我看最后不是外国人打我们, 而是山东或山西那边的人打过来才对”
“大人们吵来吵去, 赶紧有一个人出来登基就太平了”
这个世界不是课本上的几行文字, 几个数字,几个地名就能概括的。她在这里度过每一分每一秒都让她更加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她没有一点办法,想不出一点主意。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知道些什么,又怎么告诉祝颜舒与苏纯钧呢。
她好像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只能跟家人在一起。只要他们在一起就可以了, 不管是什么困难, 她只想跟家人在一起。
黄包车将她们姐妹送回家。
杨玉蝉跳下车,扶杨玉燕下来,拉着她就快步上了楼。现在正是下班的时间,楼里都是人。杨玉蝉不想跟别人说话,也怕被别人拉住东问西问的。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被人拉住了。
是一楼姓丁的一家,那一家是一对夫妻租房子住,儿女都送回老家去了。丁先生以前是在戏院做报幕的工作,也会写一些文章,偶尔写几个小本子。后来他供职的那家戏院的台柱子被抢走了,戏院就倒了,他就四处串场,做一个垫场的角色,他说学逗唱都会一点,还会拉二胡。
丁太太是个挺普通的妇人,除了不会奶孩子,别的也没什么大毛病。她不做事,每天做完家事就是东家串串,西家走走。她人长得精瘦,从侧面看就像一片纸人,不过人长得很秀气,说话声音小小的,语速很快。
张妈却不喜欢丁太太,因为她生下孩子却没有奶水,孩子刚落地时成夜的哭,饿得睡不着。
张妈每回都要去敲门,逼她现煮米汤喂孩子,回来就说“小气死了自己生的还舍不得喂,还要等婆婆来了带回乡下去喂。”
杨玉燕初次听说时吓了一跳,“那孩子不会饿死吗”
张妈推她回屋睡觉,让她不要管“她晚上舍不得起来,白天还是会喂的,不过喂的也不够,孩子吃不饱可不就是要一个劲哭嘛。”
杨玉燕“那她为什么不把孩子喂饱”
张妈“她不想收拾孩子的屎尿不想洗尿布”
虽然张妈这么说,杨玉燕其实不怎么信。因为她想,小孩子不吃饱会死啊,特别是刚落地的小孩子,真有亲妈会不想洗尿布而故意不喂饱孩子吗不可能的吧
不过她来了以后也就撞上一回丁太太生孩子,还是她刚出院不久的事。后来丁太太没有再生一下,她也没有证实的机会。
据说丁太太生了四个孩子,都让婆婆带回乡下养了。
丁太太跑上来抓住杨玉蝉的手臂“大小姐,我问一声,那个治安费什么时候收啊”
杨玉蝉被她在楼梯上抓住,十分不快,下巴扬一扬指着大门上贴的通知说“上面写的有,二十五号,就是明天。”
丁太太“那一家收多少啊”
杨玉蝉“一家三块三。”
丁太太一双精明的眼珠子转了转,嘀咕道“三块三哦,啊呀,可是有点多了呢。”
杨玉蝉“家家都要交的。这也不是我们收的,是宪兵收的,您要是有意见,恐怕要去宪兵队说了。”
丁太太连忙说“没有没有,哪里有什么意见应该的,应该的。”她赶紧放开抓住杨玉蝉的手,客客气气的目送她们姐妹上楼去了。
八点钟,苏纯钧回来了。祝家人还在等他,张妈还特意留了饭。
苏纯钧回来,她才去厨房现做的,一会儿端上来,专门放在他面前。
苏纯钧一看,是赛螃蟹。
他立刻起身专门谢张妈“张妈疼我就像疼儿子一样。”
张妈不好意思了,推他坐下“快吃吧,别说话了,一会儿凉了。”
苏纯钧这才坐下吃饭。
祝颜舒和杨玉蝉都起身离开,只让杨玉燕坐下陪他一起吃。
杨玉燕也吃过了,拿着算盘在拨珠子,拨一拨,看一看抄下来的口诀,嘴里还要念叨。
苏纯钧吃饭快,大口吃完,把碗盘放到一边就走过去看她。见她背的艰难,伸手就去拨珠子。
杨玉燕一巴掌敲上去,虎着脸“别捣乱”
苏纯钧“其实我也学过的,我来教你吧。”
他把算盘拿过来,放在手里先复位,然后念一句口诀就打出来了,顺畅的简直像在弹琴,不到五分钟他就打完口诀了,再咔咔复个位,又潇洒又帅气。
没想到看人打算盘还能看出个帅气来,杨玉燕都有些呆了。
“你怎么会这个啊”她拿过来,自己继续艰难的照口诀打。
苏纯钧“代教授教的,我还曾经想去当账房呢。”都是他当年打工赚生活费的事了,“不过最后没干成,那些店里的账房都是自家人,不用我这个外人。”
杨玉燕嘀咕“代教授还有不会的吗”
苏纯钧想了想,叹气“没有了吧他好像什么都会。”他以前认为代教授是大家子弟也是因为代教授还会弹钢琴,还会拉小提琴,还能唱两句歌剧呢。结果代教授自述是因为想在学校里交朋友才去学的,最后当然朋友交到了,他也把钢琴小提琴和唱歌学会了。
他还会下棋,会打桥牌,会打麻将,会打扑克总之,代教授说他看到什么都想学,然后一学就会。
杨玉燕勉勉强强的把口诀给打下来了,慢吞吞的把珠子都拨回原位就不想打了。她把算盘往旁边一推,找苏纯钧聊天“你最近在做什么怎么都是这么晚才
路边的小摊贩比往日要少了许多, 现在还不到黄昏, 游走的小摊子已经看不见几个了。
路人行色匆匆, 不知是不是她心有所想才会带色视人。
她总觉得连行人的脸上都生出了许多愁苦, 没有以前那么轻松自在了。
虽然整个国家都在经受苦难, 但这座城市的人以前还是很放松的, 这里还是城市的中心,是最繁华的地方。街上四处可见的大招牌, 大画报。每天每夜都车水马龙的跳舞厅,大戏院。
似乎争执与矛盾都集中在报纸上和外国人聚集的地区, 与他们是无关的。
她平时也喜欢听大人们说话聊天,大家都认为“有外国人的地方肯定打不起来,外国人还在呢”
“外国人就是要钱, 他们都把紫禁城搬空了, 早就撤走了”
“我看最后不是外国人打我们, 而是山东或山西那边的人打过来才对”
“大人们吵来吵去, 赶紧有一个人出来登基就太平了”
这个世界不是课本上的几行文字, 几个数字,几个地名就能概括的。她在这里度过每一分每一秒都让她更加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她没有一点办法,想不出一点主意。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知道些什么,又怎么告诉祝颜舒与苏纯钧呢。
她好像也只能眼睁睁看着, 只能跟家人在一起。只要他们在一起就可以了, 不管是什么困难, 她只想跟家人在一起。
黄包车将她们姐妹送回家。
杨玉蝉跳下车,扶杨玉燕下来,拉着她就快步上了楼。现在正是下班的时间,楼里都是人。杨玉蝉不想跟别人说话,也怕被别人拉住东问西问的。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被人拉住了。
是一楼姓丁的一家,那一家是一对夫妻租房子住,儿女都送回老家去了。丁先生以前是在戏院做报幕的工作,也会写一些文章,偶尔写几个小本子。后来他供职的那家戏院的台柱子被抢走了,戏院就倒了,他就四处串场,做一个垫场的角色,他说学逗唱都会一点,还会拉二胡。
丁太太是个挺普通的妇人,除了不会奶孩子,别的也没什么大毛病。她不做事,每天做完家事就是东家串串,西家走走。她人长得精瘦,从侧面看就像一片纸人,不过人长得很秀气,说话声音小小的,语速很快。
张妈却不喜欢丁太太,因为她生下孩子却没有奶水,孩子刚落地时成夜的哭,饿得睡不着。
张妈每回都要去敲门,逼她现煮米汤喂孩子,回来就说“小气死了自己生的还舍不得喂,还要等婆婆来了带回乡下去喂。”
杨玉燕初次听说时吓了一跳,“那孩子不会饿死吗”
张妈推她回屋睡觉,让她不要管“她晚上舍不得起来,白天还是会喂的,不过喂的也不够,孩子吃不饱可不就是要一个劲哭嘛。”
杨玉燕“那她为什么不把孩子喂饱”
张妈“她不想收拾孩子的屎尿不想洗尿布”
虽然张妈这么说,杨玉燕其实不怎么信。因为她想,小孩子不吃饱会死啊,特别是刚落地的小孩子,真有亲妈会不想洗尿布而故意不喂饱孩子吗不可能的吧
不过她来了以后也就撞上一回丁太太生孩子,还是她刚出院不久的事。后来丁太太没有再生一下,她也没有证实的机会。
据说丁太太生了四个孩子,都让婆婆带回乡下养了。
丁太太跑上来抓住杨玉蝉的手臂“大小姐,我问一声,那个治安费什么时候收啊”
杨玉蝉被她在楼梯上抓住,十分不快,下巴扬一扬指着大门上贴的通知说“上面写的有,二十五号,就是明天。”
丁太太“那一家收多少啊”
杨玉蝉“一家三块三。”
丁太太一双精明的眼珠子转了转,嘀咕道“三块三哦,啊呀,可是有点多了呢。”
杨玉蝉“家家都要交的。这也不是我们收的,是宪兵收的,您要是有意见,恐怕要去宪兵队说了。”
丁太太连忙说“没有没有,哪里有什么意见应该的,应该的。”她赶紧放开抓住杨玉蝉的手,客客气气的目送她们姐妹上楼去了。
八点钟,苏纯钧回来了。祝家人还在等他,张妈还特意留了饭。
苏纯钧回来,她才去厨房现做的,一会儿端上来,专门放在他面前。
苏纯钧一看,是赛螃蟹。
他立刻起身专门谢张妈“张妈疼我就像疼儿子一样。”
张妈不好意思了,推他坐下“快吃吧,别说话了,一会儿凉了。”
苏纯钧这才坐下吃饭。
祝颜舒和杨玉蝉都起身离开,只让杨玉燕坐下陪他一起吃。
杨玉燕也吃过了,拿着算盘在拨珠子,拨一拨,看一看抄下来的口诀,嘴里还要念叨。
苏纯钧吃饭快,大口吃完,把碗盘放到一边就走过去看她。见她背的艰难,伸手就去拨珠子。
杨玉燕一巴掌敲上去,虎着脸“别捣乱”
苏纯钧“其实我也学过的,我来教你吧。”
他把算盘拿过来,放在手里先复位,然后念一句口诀就打出来了,顺畅的简直像在弹琴,不到五分钟他就打完口诀了,再咔咔复个位,又潇洒又帅气。
没想到看人打算盘还能看出个帅气来,杨玉燕都有些呆了。
“你怎么会这个啊”她拿过来,自己继续艰难的照口诀打。
苏纯钧“代教授教的,我还曾经想去当账房呢。”都是他当年打工赚生活费的事了,“不过最后没干成,那些店里的账房都是自家人,不用我这个外人。”
杨玉燕嘀咕“代教授还有不会的吗”
苏纯钧想了想,叹气“没有了吧他好像什么都会。”他以前认为代教授是大家子弟也是因为代教授还会弹钢琴,还会拉小提琴,还能唱两句歌剧呢。结果代教授自述是因为想在学校里交朋友才去学的,最后当然朋友交到了,他也把钢琴小提琴和唱歌学会了。
他还会下棋,会打桥牌,会打麻将,会打扑克总之,代教授说他看到什么都想学,然后一学就会。
杨玉燕勉勉强强的把口诀给打下来了,慢吞吞的把珠子都拨回原位就不想打了。她把算盘往旁边一推,找苏纯钧聊天“你最近在做什么怎么都是这么晚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