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洼村的夜生活越发的丰富多彩,除了最主要的李师父讲故事环节,经常穿插进行的刘里正安排农活儿杂活儿,小宝或潘师父教写字算数儿,又多出一项其他小朋友表演环节。
    最早是因为李华留在山上未回,村民们习惯了多聚一会儿,就有调皮捣蛋的小孩子也挤到前面来翻跟头儿耍棍儿,大家齐齐叫好,怂恿着自家的孩子也去凑个热闹。
    然后有不擅长翻跟头儿的孩子要求比算数儿,潘师父随口一说自己会给优胜者奖励。大人们再起起哄,就真的比试了起来,谁家都不服输,男娃儿不行,女娃儿出头也行,当天胜出的是刘二凳家的刘大妞儿,奖品是一支毛笔。
    刘二凳夫妻俩本来是要死命拽住闺女不给现眼的,结果没拽住,这闺女如今心劲儿足,敢跟父母叫板儿。
    得了奖品之后,夫妻两个的态度就不一样了,多少族人都夸自家生的孩子聪明呢,脸上有光,不丢份儿
    据说,刘二凳夫妇两个还动过脑子悄摸儿进城把这只毛笔给卖了,你没有墨没有纸没有砚台的乡下孩子,要这东西做啥子么
    刘大妞儿愣是保住了那只毛笔,还没挨多少打骂,反正明面上没伤,小模样精神着呢
    毛笔也被充分利用了,这闺女一有空就用半个破碗盛清水,在祠堂外面拼接的八块青石板上写自己能记住的字,提前把青石板擦拭的干干净净。
    李华跟潘师父两个人,蹲在祠堂院门后,看着一个小小的影子慢慢挪动。
    “你要是不收她做徒弟,我收。”李华用气声提醒潘师父。
    潘师父手搭凉棚遮住眼睛,声音里发哽儿“你会教什么自己的字儿还写的少胳膊掉腿呢”
    然后,小宝跟石头写字的炕桌边儿又多了个小丫头。
    潘师父没有正式收徒,但是赐了名字,叫刘依依,听着也土,但有出处,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刘依依一步登天,不但学习不交束脩,还跟着在祠堂吃饭,衣服也由李华负责,天天等全村的夜生活结束才回家小住。
    刘二凳夫妇两个明面上没敢提出任何反对意见,村民还都恭喜他们呢,说遇上了贵人,沾了天大的光,以后还有的福享。
    因为刘依依的事儿,刘洼村村民沸腾了好久,多少家庭后悔没让自家孩子那天晚上表现表现呢,哪只手招贱啊,非拽着不然也有机会争取一下是不是想想,少一个孩子在家吃饭,还有新衣裳穿,新衣裳以后还能传给弟弟妹妹
    最重要的是得了李师父的青眼,天天跟身边看着,有什么好事都落不下
    于是,刘洼村的夜生活就此增添一个固定节目,无论男娃女娃都可以参与比赛,或者写字算数儿或者由李师父潘师父里正族老们即兴出题,当场评出优胜者,固定奖品是李师父赞助的两枚铜板,即兴奖品由即兴出题者随便给,爱给不给。
    两个铜板也值得孩子们前仆后继去争取,潘师父带的三个徒弟成了全村最受欢迎的人,一被放出去就变成了小先生,周围全是请教和讨好的声音。
    刘依依身边围的全是女孩子,她在模仿李丽之前的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带着武馆做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寂寞佛跳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寂寞佛跳墙并收藏带着武馆做农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