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里正说的这样无私,真心给李华白用刘家祠堂,李华忍不住俏皮一句“您不担心以后这祠堂换姓啊”
    刘里正老眼眨了好几眨,忽然凑近几步,低声问“其实你跟李家也算是断了亲的,不如考虑考虑换个姓反正你娘也姓刘,到时候就真的成了咱刘洼村一家人。”
    李华只能赠送一双白眼珠子。
    她这个李可不是老李家那个李,而是李氏武馆那个李。
    她的下一代甭管男女也得姓李
    “您老人家别瞎想,闲的话就在作坊里给我做个管事儿的,除了工钱,过节时我还给您包个大红包儿”
    本来他老人家也不可能袖手不管,正好李华还可以轻松些。
    刘里正也心动了,却想起另一个小问题“以后故事在哪儿讲”
    光想着尽早办起来作坊挣钱了,祠堂给占了以后,豆腐的做法肯定要保密的吧再让全村人挤到院子里来肯定不行。
    李华也不想每天晚上熬夜背课文的好吧
    “要不咱等开了春,新作坊建起来再讲”
    “不行不行”里正摇头如拨浪鼓,“娃儿们都天天盼着哩,光我那孙子就缠不清。”
    哎,自己夸下的海口,果然喝着西北风也得讲完。
    李华垂头丧气“那就在村口讲吧,露天,敞亮。”
    里正媳妇终于破五关斩六将来到了祠堂,身上衣裳都被扯得走形了,但是脸上的喜色洋溢,见到李华就上前抓手,亲热的跟见到省亲的闺女似的。
    “婶儿是真后悔啊,多带两坛子进城就好了,我们先还没看好地方出摊儿,街边就有拦下车要买的馒头也蒸的少,我这心啊,疼的呦”
    第一天做买卖,里正媳妇亲自掌勺给顾客舀豆腐脑,一坛子生生舀出了128碗,抛掉成本200文,净挣184文钱
    对半赚啊
    “我们娘几个回来的时候都商量好了,进了城就分三个地方出摊儿,一个地儿按两坛子准备,馒头蒸个六锅七锅的备着”
    从进祠堂里正媳妇的嘴巴就没停过,里正跟李华统统插不上话。
    不但嘴巴不停,手也没闲着,一只抓着李华,另一只不断地拍打,帮助她宣泄激动与兴奋之情。
    “听说有十几家也要跟着咱卖豆腐脑了,哎呦见我回来了又有好几家眼热要报名的,我叫她们去你家找你娘当面求去,反正婶儿早跟你娘预定好了,我们家明儿要六坛子,家什在城里买齐的,早早的放你家牛车上了”
    这就叫做“先下手的为强,后下手的遭殃”。
    刘里正不乐意了,打断媳妇的话呵斥道“你知道个啥李华早说定了我是作坊管事儿,卖豆腐脑报名得找我点头”
    刘氏那样绵软的性子,又根本不知道提前接了多少单子,万一应诺了熬一宿都做不出来的数量可怎么办
    “正好我回去拿锅,您先盯着这边”李华风一样窜走,耳朵还在“嗡嗡”余响。
    人啊,一旦走上街头摆摊儿,第一个训练出来的就是音量。
    “诶别走啊,婶儿没说完呢”
    “别说了,你想明儿多捣腾,那还不回家发面蒸馍”
    此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带着武馆做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寂寞佛跳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寂寞佛跳墙并收藏带着武馆做农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