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上课,额外读书遇到不懂得再来问。
    典姐儿往往能问的吴夫人怀疑人生。
    今天又见典姐儿上前来,吴夫人头有点痛,又为有这样的学生开心。
    “典姐儿今日有何疑惑”
    “先生,弟子想知道,如果要考府学,弟子需要读哪些书”
    吴夫人有点惊讶“你要去府学”也是,这般好读书的学生,家里也算宽裕,要去府学并不稀奇。
    府学的入学考试范围吴夫人还是清楚的。
    “十岁之下三百千等开蒙书籍熟读能默便可,但是你要跟上府学的进度就不止如此了,你现在开始读论语,事实上四书对你十分不易,能略读在你的年纪就很可以了。参与科考的士子们也不过能研读其中一两本。切不可觉得自己都能读透。反而东不成西不就。”
    典姐点点头,从她五岁开始启蒙,光是千字文就学了一年,后来自己开始意识到读书要有技巧,才开始自己赶进度把百家姓、千字文、曾广贤文、幼学、三百诗、简算新启等学完。入门书籍便这般费工夫,何况更高深的圣人书呢
    吴夫人见她听得认真,便又说了几句“我只能教你一些浅薄的知识,更多的需要你去府学学习,那里的老师和我不同,能为你讲解更深层文意,教你写规范的经义论策。你不必因为读不懂而垂头丧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老话还是有道理的。你先把书中的字句认熟,等先生讲解时,你会比没有读过的同学学的更快。”
    “学生记住了。”典姐儿想,先生说四书要略读。家中的书籍,孟子最厚,论语次之,大学中庸加起来也不到论语一半。若要死记硬背,九个月应该可以吧。典姐想自己这辈子到现在才活了几个九月啊。
    但想到这几天背论语的情况,因为第一次读一知半解,背的很是艰难,又容易遗忘。局势不太妙啊。
    典姐儿揪着下巴想会不会有人有特殊的背诵技巧呢
    “典姐儿你在想什么”上午还跟典姐儿生气的孙小娘子现在又好了,她觉得不能跟个呆子生气,不然就一个人气实在是太亏了。
    孙家是开胭脂水粉铺子的,两家挨的近,两个小姑娘常会一起走。
    “我在想有没有人背书很厉害。”
    “你每天就想这些,是胭脂不好看还是水粉不香”孙小娘子习惯的埋怨两句,“你要说背书吧,我听说过,我哥跟他同窗今年夏天去临州城玩,那个时候正好东临郡学跟临州府学相约大比,临州府输的那个惨。而郡学去的还不是他们最好的学生。”
    孙小娘子说的口渴停顿了一下,见典姐儿听得入神,自己也来了兴致“我哥他的同窗的堂哥,在临州郡学排名十分靠前,他就是参与大比的人之一,这样的人物对于咱们曲川人,已经是想都不敢想,就你们老典家的那个典二少爷,在府学不过中上。已经让你二爷爷高兴的不行了。有好几次跟我爷爷吹嘘,然后我爷爷回来就骂我哥。”
    “郡学的人比了上六学跟下六学,只不过两科没拿到第一。”
    “上六学下六学是什么”典姐儿好奇的问。
    “我也不知道,就我听我哥这么说的。哎呀你不要打岔,我都忘了我说到哪里了。”
    “两科没拿第一。”典姐儿默默提醒。
    “对然后临州府学的学生就请郡学的学生吃饭,我哥就因为他同窗的堂哥混进去了嘛,就跟郡学学生搭上话了。”孙小娘子讲的神采飞扬。
    “这么一聊才知道,来的都是在郡学只读了一两年书的。真正在他们郡学排在前头的学生,都去国子监和四大书院游学。这是什么学我也不知道,应该比郡学厉害。他们郡学的第一名可是解元老爷。
    府学的第一听说是纪大儒的嫡孙,不过十五,听说会背的书有几十本,都是那种一本能砸死人的史书。这样的人物只能向郡学的第一拜师礼”
    孙小娘子说到这里不禁感叹“这得多少字啊”
    典姐儿附和“真是厉害,我背几天论语就觉得很难了,现在背不过千字。”
    “千千字你也很厉害了好不好我连千字文还没学会呢,结果因为你岁考要默增广贤文我的简算和三百诗还没复习。”想到这里孙小娘子又开始生气。
    “你先别急着生气,还没说完呢”
    “对我还没说完。我哥就想,这也太厉害了。结果人家说什么那位纪同学,去了一次国子监,结果比背书输掉了有人背的书比他还多。大比结束后,纪同学就去找对方请教,结果对方说,他没背过书,过目不忘而已。”
    典姐儿从来只扎别人的心,第一次被人扎心。还过目不忘而已

章节目录

科举之以学为贵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财运滚滚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财运滚滚来并收藏科举之以学为贵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