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斗如何逆势崛起,我不好奇。我只好奇,他哪来的本钱和胆量,竟然敢在京畿称帝建国。而且挑选的时机,恰好就是德宗太宁帝病危的时候。总有种,他在窥探朝廷行动,掐着时间称帝,就为了气死德宗太宁帝。”
燕云歌抿唇一笑,“听你这么一说,我越发相信邓先生这个人物,不是林小宝虚构出来,而是确有其人。想来,和你同样想法的人不少。大家都有一种司马斗掐着时间称帝的荒谬想法。会不会,事实就是司马斗本来就是掐着时间称帝”
萧逸往软塌上一坐,“你的意思是,这位神秘的邓先生,不仅能替司马斗出谋划策,在朝中还有眼线,能随时得到朝廷的动静。”
“有这种可能”
萧逸琢磨了一下,“我不记得朝中有哪个姓邓的官员,曾叛出朝廷。也不曾有任何一个邓氏家族,叛出大魏。”
“没有公然叛出,不等于私下里没有。”
“或许用的是化名。这位邓先生,不一定真的姓邓。”
“所以我才让林小宝彻查邓先生的底细。有这么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在司马斗身边出谋划策,总叫人寝食难安。希望凉州刺史刘章,能够将司马斗斩杀于马下,让这个大齐朝直接夭折。”
萧逸缓缓摇头,“想要斩杀司马斗于马下,可不容易。今非昔比,司马斗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反贼。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有人口。临近秋收,粮食问题立马解决。反观凉州刺史刘章,缺少朝廷的物资支持。此次出兵,不太乐观。”
南北隔绝。
没办法再像过去一样,朝廷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边关前线。
物资输送,因为各种原因,总是有一趟没一趟。
沟通南北的官道,最关键的一段路,都在伪帝司马斗手中。
想要顺利运送物资,就得另外开辟一条道路出来。
穿山过岭,纯粹靠人开凿,其难度可想而知。
路不通,就只能靠人背马驼,能运送的物资着实有限。
朝廷也想过走水运。
奈何,大西北最缺的物资就是水
而且一年中有四五个月的时间,河面冰冻,难以航行。
最最关键的是,即便走水运,也要经过伪帝司马斗的地盘。
真是要命啊
给司马斗出主意,占领河西河东以及京畿,并在京畿称帝的这位“邓先生”,这一手真是神来之笔。
这一手,瞬间切断了大魏朝最强几路兵马同朝廷的联系。
目前的情况就是,少量的物资可以运送到前线边关。
大量的物资,就没办法了。
不过,燕云歌正在试图开辟第二条路线,走海运输送物资到北边。
秋收。
金灿灿的稻谷,收割,晒干水分,扬灰,入库
衙门书办小吏衙役,在户房官员的带领下,齐齐下乡,核算人口田亩,收取赋税。
从郡府到县府,每个衙门,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这是一年当中,衙门最忙碌,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从北到南,所有衙门,一年成败功绩,全看秋收赋税是否如数收缴,当地百姓是否丰收,粮仓里面的粮食能否支撑到明年夏收季节
身为负责任的郡守,萧逸也带着人下乡,亲自检查收取赋税的情况。
一路走,一路看,最大的感受就是穷。
其次就是缺人。
大量的荒地无人开垦。
准确的说,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开荒。
乡间缺人,衙门同样缺人。
收取赋税,登记人口田亩,是一个复杂又琐碎的事情。
每天有大量的笔墨工作。
衙门的小吏,都识字。
但也仅仅识字,能读能写而已。
让他们做书面工作,着实为难他们。
表格小,内容多。
书写必须字体工整,还要尽量把字写小一点,用词还要简练。
这绝非认识了几百个字的小吏能完成的工作。
光是写字这一块,就达不到要求。
一写,就是一团墨汁。
纸张浪费了,表格是一张没填写。
谢天谢地,就在衙门最忙碌最缺人的时候,广宁侯燕守战送来的三十名读书人,终于到达了平阳郡。
这群读书人,第一次走出幽州地界,第一次来到南边,风景大不同,看什么都稀奇。
本以为,衙门要给他们接风洗尘,勉励他们。
然后,休整个天才开始工作。
却没想到,刚刚放下行李,就被赶鸭子上架。
拿起文房四宝,就开始没日没夜的干活。
嘤嘤嘤
平阳郡是魔窟啊
把人当牲口使唤啊。
天天混迹乡下,挑灯夜战,做着文书工作。
要求又高。
但凡有一点错误,就被打回来,重新登记。
燕云歌抿唇一笑,“听你这么一说,我越发相信邓先生这个人物,不是林小宝虚构出来,而是确有其人。想来,和你同样想法的人不少。大家都有一种司马斗掐着时间称帝的荒谬想法。会不会,事实就是司马斗本来就是掐着时间称帝”
萧逸往软塌上一坐,“你的意思是,这位神秘的邓先生,不仅能替司马斗出谋划策,在朝中还有眼线,能随时得到朝廷的动静。”
“有这种可能”
萧逸琢磨了一下,“我不记得朝中有哪个姓邓的官员,曾叛出朝廷。也不曾有任何一个邓氏家族,叛出大魏。”
“没有公然叛出,不等于私下里没有。”
“或许用的是化名。这位邓先生,不一定真的姓邓。”
“所以我才让林小宝彻查邓先生的底细。有这么一个神秘莫测的人物在司马斗身边出谋划策,总叫人寝食难安。希望凉州刺史刘章,能够将司马斗斩杀于马下,让这个大齐朝直接夭折。”
萧逸缓缓摇头,“想要斩杀司马斗于马下,可不容易。今非昔比,司马斗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反贼。要地盘有地盘,要人口有人口。临近秋收,粮食问题立马解决。反观凉州刺史刘章,缺少朝廷的物资支持。此次出兵,不太乐观。”
南北隔绝。
没办法再像过去一样,朝廷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边关前线。
物资输送,因为各种原因,总是有一趟没一趟。
沟通南北的官道,最关键的一段路,都在伪帝司马斗手中。
想要顺利运送物资,就得另外开辟一条道路出来。
穿山过岭,纯粹靠人开凿,其难度可想而知。
路不通,就只能靠人背马驼,能运送的物资着实有限。
朝廷也想过走水运。
奈何,大西北最缺的物资就是水
而且一年中有四五个月的时间,河面冰冻,难以航行。
最最关键的是,即便走水运,也要经过伪帝司马斗的地盘。
真是要命啊
给司马斗出主意,占领河西河东以及京畿,并在京畿称帝的这位“邓先生”,这一手真是神来之笔。
这一手,瞬间切断了大魏朝最强几路兵马同朝廷的联系。
目前的情况就是,少量的物资可以运送到前线边关。
大量的物资,就没办法了。
不过,燕云歌正在试图开辟第二条路线,走海运输送物资到北边。
秋收。
金灿灿的稻谷,收割,晒干水分,扬灰,入库
衙门书办小吏衙役,在户房官员的带领下,齐齐下乡,核算人口田亩,收取赋税。
从郡府到县府,每个衙门,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这是一年当中,衙门最忙碌,也是最关键的时刻。
从北到南,所有衙门,一年成败功绩,全看秋收赋税是否如数收缴,当地百姓是否丰收,粮仓里面的粮食能否支撑到明年夏收季节
身为负责任的郡守,萧逸也带着人下乡,亲自检查收取赋税的情况。
一路走,一路看,最大的感受就是穷。
其次就是缺人。
大量的荒地无人开垦。
准确的说,是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开荒。
乡间缺人,衙门同样缺人。
收取赋税,登记人口田亩,是一个复杂又琐碎的事情。
每天有大量的笔墨工作。
衙门的小吏,都识字。
但也仅仅识字,能读能写而已。
让他们做书面工作,着实为难他们。
表格小,内容多。
书写必须字体工整,还要尽量把字写小一点,用词还要简练。
这绝非认识了几百个字的小吏能完成的工作。
光是写字这一块,就达不到要求。
一写,就是一团墨汁。
纸张浪费了,表格是一张没填写。
谢天谢地,就在衙门最忙碌最缺人的时候,广宁侯燕守战送来的三十名读书人,终于到达了平阳郡。
这群读书人,第一次走出幽州地界,第一次来到南边,风景大不同,看什么都稀奇。
本以为,衙门要给他们接风洗尘,勉励他们。
然后,休整个天才开始工作。
却没想到,刚刚放下行李,就被赶鸭子上架。
拿起文房四宝,就开始没日没夜的干活。
嘤嘤嘤
平阳郡是魔窟啊
把人当牲口使唤啊。
天天混迹乡下,挑灯夜战,做着文书工作。
要求又高。
但凡有一点错误,就被打回来,重新登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