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机会在何处。
他看着吴道长,想请对方帮忙算一卦。
又怕浪费了这次人情。
这还没遇到难关就要算卦,以后遇到了真正的难关,又该如何是好。
请高人算卦的机会,得留到关键时候用,才是恰当的选择。
他着急。
在酒楼吃过午饭,又在客栈安顿下来,洗漱干净,就打算去衙门走一趟,碰个运气。
走之前,他敲开隔壁客房的房门。
“吴道长见谅,下午我打算去衙门走一趟,无法陪道长四处闲逛。见谅见谅我将两个小厮留给道长差遣,道长千万别嫌弃。”
“钱老爷尽管去,贫道自有安排。”
“那就这么定了。”
钱闻满脸堆笑,小厮留给吴道长,主要是为了帮忙付钱。
做人情就该做到圆满嘛
前面的钱都投进去了,没道理半途而废,叫人说他见利忘义,不可深交。
他郑重告辞,假意随口问道“不知我这一趟能否顺利,道长你看我今日能出门办事吗”
吴道长高深莫测地笑了笑,“钱老爷尽管去”
“好嘞有道长你这话,我这心啊,踏实”
纪先生快累坏了,每日就睡两三个时辰。
可他精神却极好
从未有过如此饱满的精神状态。
他太想做事,太想发光发热,太想将学舍建起来,将平阳郡建起来。
郡守萧逸不在,大小事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可谓是日理万机。
好在,有大管家文忠,管事燕木他们替他分忧,各自分管一摊子事情。
又有阿北领衔的账房队支援他,抓紧培养衙门自己的账房。
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识字班太重要了。
手底下干活的人,必须得识字啊,能省下很多很多事情。
好在,燕夫人这些年,陆陆续续培养一批人才出来。
说是人才,言过其实。
但是在衙门里面干点跑腿传话,分管文件的工作还是绰绰有余。
这批不算人才的人才,一部分来自富贵山庄,一部分来自郡主府,一部分来自萧府。
燕云歌嫁给萧逸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给萧逸培养出几十个能写能算的伙计。
识字班功不可没。
纪先生犹嫌不足。
千头万绪,处处都需要有担当的人帮忙分担。
他现在缺的就是人才啊
人才难求,读书人太稀缺了。
纪先生这一刻深刻感受到,朝廷培养读书人的方式很有问题。
培养方式的问题,造成了读书人成为了稀缺资源,个个眼高于顶,都想做父母官,要么就去世家大族做谋士。
都不乐意踏踏实实在衙门找一份辅佐官的工作。
尤其是,平阳郡还是个穷地方。
但凡有抱负,有门路的读书人,都不乐意来。
愿意来的,也都是一些落魄书生。
要么学问不过关,要么性格很有问题,要么能力不足
太难了
钱闻在门房等候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见到了平阳郡郡丞纪先生。
区区一个时辰的等候,钱闻感动啊,激动啊,热泪盈眶啊。
在他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凡是去衙门见官,没个趟,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休想见到官员本人。
一个小小的书办就能打发他,呵斥他,鄙视他。
送了礼,还遭人嫌弃,被人说粗鄙。
嫌粗鄙,别收他的钱啊
特么的
只有今日,区区一个时辰的等待,没有花费钱财打点人情,就见到了一郡主官之一。
太激动了
面对纪先生,他郑重一拜,“草民钱闻叩见父母大人。这是小民的户籍名册,官府作保,请大人过目。”
纪先生“嗯”一声,接过户籍名册翻看,顺口叫他起来。
“起来回话,别跪着”
“多谢大人”
“给他看座”纪先生吩咐身边的小厮。
“不敢,不敢在大人面前,哪有草民落座的资格。”钱闻连连摆手拒绝。
纪先生扫了他一眼,也不勉强。
他手边,有一本天下富户的资料,不全面,却足够应付眼下的情况。
这份资料,乃是燕夫人费时多年搜集。
眼下算是派上了大用途。
纪先生照着姓氏翻看资料,就翻到了钱家。
“你们钱家,最初是木材商人,顺便替大户人家修建房舍。后来为官府修建城墙,城池,才逐渐发达起来。本官说得可对”
钱闻大吃一惊,“对对对大人慧眼如炬,谋略无双,掐指一算就看出草民的底细”
“闭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