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少监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
    “大老爷要不要再考虑考虑,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大不了到太后娘娘跟前请罪,赔个不是。你与太后娘娘是一母同胞的兄妹,太后娘娘不会和你计较。”
    陶老大连连摇头,“我心意已决,梅公公就不要白费口舌不如喝茶。”
    梅少监尴尬了
    他自嘲一笑,斟酌着说道“既然大老爷执意辞官回乡,咱家也不劝你。毕竟太后娘娘都已经同意了你的决定。只是分宗一事,还请大老爷慎重
    太后娘娘因为此事,极为恼怒。召见大老爷,大老爷却拒绝进宫,更是火上添油咱家今日登门,就是要替太后娘娘问清楚缘由大老爷到底想做什么到底是何人在你耳边嚼舌根子,让你发生如此大的转变”
    陶老大呵呵一笑,“上次进宫,老夫在太后娘娘面前说的话,句句属实。一场大病,让老夫顿悟老夫身为陶氏族长,有责任替陶氏一族重新规划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给家族留下点什么。”
    “难道这世上还有比依靠太后娘娘更稳妥的道路吗”
    陶老大嗤笑一声,“指望太后娘娘能指望几年一年,五年,还是十年等到太后娘娘人不在了,陶家又该何去何从届时,皇帝还会照顾陶家吗就算皇帝肯照顾陶家,下一任帝王还会照顾陶家吗
    千年世家,百年王朝,十年外戚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外戚能得善终老夫已经想明白,想要长久的富贵,还是得靠自己,靠陶家儿郎们
    “大老爷说的有理可是也犯不着离京回乡,更没必要分宗”
    陶老大叹了一声,“只有离开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儿郎们才能静下心来,安心读书习武,修炼本事。分宗一事,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夫不勉强他们,却也不想和他们继续纠缠。分宗吧,一了百了”
    梅少监不得不提醒他,“太后娘娘对分宗一事,极为恼怒她老人家可是坚决反对分宗”
    陶老大板着脸,“她反对,老夫也要坚持分宗。她是太后,管得了朝堂,可管不了陶家分宗。麻烦梅公公转告太后娘娘,都一大把年纪,正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陶家的事情就不要操心了都是债”
    梅少监有些疑惑,“大老爷似乎有未尽之言可否透露一二,或许咱家能替大老爷分忧。”
    陶老大摆手,“多谢梅公公好意老夫就是伤感,想起了二弟,想起了逝去的老爷子,都是不得善终啊”
    说完,他低头擦了擦眼泪,又自嘲一笑,“或许,老夫最后的下场,也是不得善终。”
    “大老爷何出此言陛下不是那样的人”
    “你就当我胡言乱语。总而言之,老夫不会更改主意陶家必须分宗”
    “你,太后娘娘非得被你气死不可”
    梅少监也是无可奈何。
    怎么劝都劝不动,他也很为难啊
    无功而返,回宫复命,陶太后一怒之下,非得锤死他不可。
    陶老大还有点良心,亲笔书信一封,让梅少监带给陶太后。
    该说的话,都在信里面
    他主意已定,除非死,否则不会更改决定。
    若是陶太后还肯顾念兄妹情意,就不要将他往死里逼。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陶太后能怎么办
    只能无奈叹息
    “也就是他,本宫的亲兄长,本宫才会容忍他如此放肆,擅自做主分宗。换做别人,本宫岂能客气”
    若是换做别的人,在陶太后明确反对分宗的情况下,十有九八就妥协了。
    也就是陶老大,身为陶太后的兄长,才能拿亲情要挟对方。
    梅少监小心翼翼地问道“太后娘娘要依着大老爷的意思,眼睁睁看着陶家分宗”
    “不然呢难道真要将他逼死吗”
    梅少监出了个主意,“太后娘娘可以做主,给陶家换一个族长。”
    陶太后自嘲一笑,“从一开始,本宫就想过这个办法。只是,如果换了族长,他恐怕真的就活不到明年。他毕竟是本宫的兄长,他狠心,本宫却不能无情无义”
    “娘娘仁慈”
    陶家顺利分宗
    分为两支
    跟随陶老大回老家的,算是嫡支。
    留在京城的,算是分支。
    各立宗祠,各自祭拜。
    从今以后,大家就是同姓不同宗的族人
    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陶老大率领数百族人,以及数千奴仆侍卫亲兵,启程回乡。
    马车绵连数里。
    许多老臣,即便以前同陶家不和,如今陶老大离京,也都纷纷派人送上程仪,或是亲自送别。
    平齐王萧成文,作为陶家外甥,亲自出面送陶老大一程。
    “舅舅急流勇退,可谓明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侯府小哑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我吃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吃元宝并收藏侯府小哑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