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小院,光影交错。
    几十个男人女人,围成一圈,就着一张小杌凳,坐在院中编织麻绳口袋。
    每个人脚边,都放着少则一两个,多则七八个的麻绳口袋。摆放得整整齐齐,大小统一。
    那是大家从天不亮开始,一个上午的劳动成果。
    所有人都低着头,无论手脚快慢,都在认真地编织。
    他们当中,有的是流民,有的是附近村镇的乡农,也有如王元娘那般赶了几十里路来到这里做工。
    偶尔有人小声聊天。
    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问身边的人,双方小声交流。
    王元娘身在其中,干得很起劲,也很认真。
    她发现自己不是最快的,还有人比她更快更好,激起了她的好胜心。
    所以,她很努力。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包吃包住,还有工钱拿的活,她不想输给别人,更不想有一天东家不需要这么多人做工,自己是第一个被裁掉的人。
    所以,必须比别人做得更好。
    好到东家舍不得裁掉她。
    这样,她就可以长久吃住山庄,替家里省下一份口粮。
    她还可以攒点粮食亦或是铜钱。
    她最眼馋四季布庄的成衣和布匹,无数次幻想自己也能走进去买一身。
    有了钱,不光要替自己买一身,还要替家里每个人都买一身新衣。
    她的目标,有点遥远。
    所以,她需要更加努力。
    每一次编织,都力求做得更好。
    至少要比别人都好。
    老师傅都说她有灵性,她一定可以的。
    她甚至还想学纺纱织布,学习如何裁剪布匹,如何缝制出更好的衣衫。
    无论是纺纱织布,还是缝制成衣,家里都没有这个条件。
    太穷了
    衣衫她都是捡娘亲的旧衣服。
    弟弟妹妹们,就捡她和父亲的旧衣服穿。
    家里一年四季,都没钱买一匹布,她也就没机会学习如何缝制成衣。
    所有的衣衫都是补丁贴补丁,倒是让她练出了还算过得去的针线活。
    这是管事娘子亲口说的,说她针线活勉强能见人,不丑。
    这话将她高兴坏了。
    不丑,于她而言,就是最大的褒奖。
    临近中午,太阳有些晒。
    管事娘子走进小院,敲一下铜锣,所有人都停下手中的活。
    有伙计上前,检查登记每个人的活。
    王元娘从天不亮开始忙活到现在,一共编织了五件合格的麻绳口袋。
    最多的家伙,编织了七件麻绳口袋。
    而且对方还是男的,姓沈,年纪轻轻,二十来岁,人称沈小哥。家住在离着富贵山庄有三十里远的村子里。故此,对方也在山庄包吃包住。
    最少的一个人,只有一件合格的麻绳口袋,是个流民妇女,手脚比男人还要慢。
    王元娘分明看见,管事娘子朝那个流民妇女皱了下眉头。
    她心头一跳,突然生出一种预感,流民妇女会被开除。
    因为她不仅手脚慢,而且质量不行,有的还需要返工。
    耽误时间不说,还浪费材料。
    检查登记结束,每个人领取自己的木牌,然后就可以去食堂吃饭。
    木牌分长短和颜色,还有编码,凭木牌领取工钱。
    所以,每个人都很宝贝自己领取到的木牌,尽量贴身放着。
    中午,广场前方的食堂,都是吃饭的人。
    广场上,集市已经开了起来,有人在摆摊。
    有流民穿梭其间,东看看西看看,若是看到合适的,就用粮食买下来。
    王元娘在众多摆摊人群中,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
    父亲和弟弟。
    她顾不上吃饭,急匆匆跑过去。
    “元娘”
    “爹爹,二弟”
    王元娘很兴奋,跑得额头冒汗。
    她低头一看,自家摊位上,摆放了一堆草鞋,还有几双鞋底。
    鞋底的针脚,一看就是娘亲的手艺,扎实耐用。
    王老实看见闺女,笑得很老实,“不放心你诶,就来看看。”
    王大壮长得有他父亲王老实那么高,也是一脸憨厚的笑,“大姐,这里真好家里都惦记着你。”
    接着他望向食堂方向,舔了舔干涩的嘴唇,下意识问道“好吃吗”
    王元娘一听到弟弟问“好吃吗”,眼眶顿时红了。
    家里是什么条件,每天吃些什么,她太清楚。
    就因为清楚,她才明白弟弟为什么那么眼馋。
    因为刚来的时候,她也这般眼馋。
    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去食堂吃饭。
    她对亲爹和弟弟说道“你们等着,我去去就来。”
    她一口气跑到食堂,用自己的腰牌领了几个馒头,又想装一碗骨头汤。
    可是食堂的规矩,碗筷不能带出食堂。
    她正着急,比她手脚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侯府小哑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我吃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吃元宝并收藏侯府小哑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