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爷子一死,永泰帝对天下诸侯王就有了交代。
    天下诸侯王起兵叛乱,美名其曰清君侧
    呵呵
    清君侧好啊
    天下诸侯王清的无非就是陶家。
    都过来瞧瞧,蛊惑帝王,被天下人厌恶的陶家家主,陶老爷子死了
    头颅都被割下,死得不能再死。
    从今以后,陶家会逐步败落。
    天下诸侯王,你们清君侧的目的达到了,终于逼得陶老爷子身首异处。
    所以,清君侧的任务已经完成,你们还有什么脸继续叛乱,就不怕天下人唾骂吗
    陶老爷子死亡的消息,传遍天下。
    京城,朝堂,皇帝,都在等着天下诸侯王的反应。
    诸侯王们尚未作出回应,倒是东平王府那支率先攻入京畿一带的偏师,大张旗鼓退兵,一退千里。
    这支偏师一退兵,其他攻入京畿地带的军队,面面相觑。
    要不大家都退吧
    陶家家主都死了,以后再也没有人蛊惑帝王。
    想来帝王也不会再做出倒行逆施,诛杀天下诸侯王的举动。
    军队蠢蠢欲动,天下诸侯王坐不住了。
    退兵,还是,不退兵
    好不容易攻入京畿地带,就这样退却,着实可惜。
    然而,陶家老爷子已死,清君侧要清的人已经伏诛,若是不退兵,继续朝京城进攻,恐造天下人非议。
    大魏江山南边的民众,被战事裹挟。
    他们都知道要诛杀皇帝身边的奸臣,而今陶老爷子伏诛的消息传遍天下,为了人心,为了民望,恐怕只能暂且退兵。
    虽然很不爽
    也只能暂且退去,再徐徐图之。
    这仗,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
    大家都心知肚明,清君侧不过是遮羞布。
    这场仗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推翻永泰帝,是要造反。
    清君侧这个理由已经没了,接下来摆在天下诸侯王面前的难题,就是找出继续出兵和朝廷打仗的理由,而且还是要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天下人都挑不出错来。
    名正则言顺
    皇帝倒行逆施,得位不正,或许是个理由。
    萧过在接到萧逸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率兵退去,并且一退千里。
    刚刚在军营安顿下来,传令兵传令,说是王爷召见。
    萧过道一声“知道了”,定了定神,换了一身常服,这才去见东平王。
    东平王最近意气风发。
    他的嫡长子,率兵,率先攻入京畿地带,并攻陷两座县城,在天下诸侯王面前传为美谈。
    他也因此得到了许多地奉承和拉拢。
    可是没高兴太久,萧过又率先选择了退兵。
    让东平王成为众矢之的,天下诸侯王指责他扰乱军心。
    这口气,将他气得
    所以,萧过刚回来,他便命人传召。
    父子二人见面,没有父子温情,只有公事公办。
    东平王大马金刀一坐,直接问道“没有本王的命令,你为何要退兵”
    萧过低头,恭敬回答“陶老爷子伏诛,清君侧对象死亡,儿子继续留在京畿,毫无益处,恐坏了父王的名誉。故此,儿子擅作主张,选择退兵。”
    啪
    东平王拍着桌子,厉声呵斥,“就算你要退兵,也该奉本王的命令行事。本王同意你退兵,你才能退兵。你不和友军打招呼,擅自退兵,你可知此举害得本王多么被动最近问罪之人络绎不绝,这都是因为你的缘故。”
    “儿子有错可是,父王并非任何人附庸,如何行事,也无需他人同意。他们凭什么问罪父王”
    “少说这些有的没的。天下诸侯王,得一条心,得拧成一股绳,事情才能办成。”
    萧过微蹙眉头,“可是,父王相信天下诸侯王是一条心吗若是有一天,真的攻入京城,当以谁为首又该以谁为主父王现在处处退让,等将来攻入京城,可就没了机会啊”
    “你”东平王有片刻的茫然,这还是老实本分的嫡长子吗莫非是萧逸俯身
    东平王连连甩头,他怎么突然想起萧逸那个逆子。
    真是岂有此理
    他很不耐烦地说道“本王要做什么,怎么做,轮不到你在一旁指手画脚。你退下吧以后没有本王的军令,不得擅自出兵。”
    “儿子遵命”
    萧过果断退出营帐,却遇到迎面走来的二弟,现任东平王妃的长子。
    “大哥,你可算回来了”
    萧逊一脸热情洋溢地迎上萧过,“听闻大哥亲自带兵攻入京畿一带,吓得皇帝只能诛杀陶家老爷子,弟弟我深感佩服。晚上,我准备一桌酒菜,就我们兄弟,不醉不归,可好”
    萧过含笑说道“多谢二弟好意我刚回来,诸事还没安排妥当,不如改天吧改天我做东,请几位弟弟赏脸,大家一起亲近亲近。”
    萧逊一脸高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侯府小哑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我吃元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我吃元宝并收藏侯府小哑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