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老大没有陶皇后的魄力,他一边舍不得兵权,一边又想看看皇帝的态度。
说不定没有陶皇后说的那么严重。
于是他想办法拖延
陶皇后召他进宫觐见,他找借口推辞。
陶皇后被气了个半死。
“目光短浅”
偏偏在这期间,皇帝先后单独召见朝中老臣,宗室老人,武将勋贵。
升官,赏赐金银美女,甚至让人写文章赞美,一条龙服务到家。
老臣感激涕零
宗室老人哭哭啼啼
武将勋贵誓死效忠
或许都是真情实意,或许都是虚情假意
不管真假,暂时朝中的局面稳住了。
宗室和武将都不是铁板一块,诱之以利,足以将他们分裂。
皇帝拉踩人心的手段,玩得贼溜。
陶皇后见状,很着急。
频频催促陶老大赶紧决断,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以优柔寡断。
兵权拿在手里,而且还是北军三营的兵权,那就是烫手山芋。
到时候,皇帝不想猜疑都必须猜疑。
陶老大不甘心,问了句,“当真要将兵权交出去你要明白,一旦交出兵权,将来皇帝若是对陶家提起屠刀,面对凶悍的北军,偌大陶家毫无招架之力。北军杀我们陶家,犹如砍瓜切菜般简单。”
陶皇后厉声说道“你放心,陛下不会动陶家。”
“你怎么敢保证”
陶皇后冷哼一声,“陛下如果要动陶家,你手里握着兵权也没用。等北军大将军从关口回来,陛下随时可以强行收回你手中的虎符,甚至可以下旨废除你手中的虎符。
北军不同于其他军队,北军自始至终只忠于皇帝,不可能成为某个臣子的私兵。这一点,你应该比本宫更清楚。”
陶老大的确清楚这一点。
其他兵将,他还有把握将之改造成陶家的私兵。
但是北军算了吧
被陶皇后说服,最终,陶老大心不甘情不愿的交出了虎符。
皇帝似乎很高兴,在早朝上将陶老大夸出了花,夸他忠君体国,是众臣的表率。
有宗室张口,一句“呸”,直冲陶老大而去。
陶老大怒了,猛地站出来,“陛下,太常卿大人似是对陛下的话有所不满。”
他这一嚷嚷,金銮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太常卿大人看去。
太常卿大人,七十岁的高领,宗室成员,辈分极高。
皇帝见了他,也得叫一声叔祖。
对于太常卿大人,皇帝也有不满。
这是一个老顽固。
偏偏年龄大,辈分高,不主动挑事,也没什么明显的把柄,通常情况下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忍着他。
只是今日,黄帝在兴头上,太常卿大人却公然作对,不能忍。
于是皇帝开始问话。
张口就是,“爱卿是对朕有所不满吗”
太常卿大人也是敢说,“陛下肆意诛杀诸侯王,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大魏江山吗太祖皇帝当年分封诸侯王,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魏江山社稷。
有各位诸侯王镇守各地,这天下就固若金汤,没人敢反。就算有人造反,有诸侯王平乱,反贼掀不起任何风浪。如今,陛下却听信小人谗言,自断臂膀,你这么做对得起先祖阴灵吗就不怕太祖太宗骂你不孝”
“放肆”
皇帝气得脸色铁青
金銮殿上,众臣沉默。
太常卿大人今儿显然是豁出去了。
趁着大汉将军进殿抓人之前,他要说个痛快。
他厉声怒吼,“陛下今儿就算杀了老臣,老臣也要说出来,陛下诛杀诸侯王,此乃倒行逆施,是天罚陛下,你就是大魏江山的罪人,更是萧氏罪人。若有一天,这天下大乱,你就是罪魁祸首,要到皇陵自杀谢罪。
在场每一个人,你们全都是罪人,全都脱不了干系。你们狼子野心,老夫看得清清楚楚。你们蛊惑陛下,自断臂膀,必将不得好死统统不得好死”
“拖下去堵住他的嘴拖下去”
皇帝嘶吼,怒叫。
他的手已经放在剑柄上,若非孙邦年死死地拦住他,他已经持剑亲手杀了太常卿大人。
大汉将军冲进大殿,架起太常卿大人,迅速将他拖出去。
太常卿大人还在笑,“哈哈哈哈你们都是天下的罪人,统统不得好死”
人已经拖出大殿,声音也远去。
可是,每个官员耳边都回响着“不得好死”
众臣面色难看
皇帝更是气得心口发痛,拂袖离去。
孙邦年高声唱喝,“退朝”
然后,急忙追上皇帝的脚步。
“气煞朕也”
皇帝挥舞着利剑,在兴庆宫乱砍一气。
宫人纷纷躲避。
就连孙邦年也不敢近身,怕被误伤
陶皇后被请到兴庆宫,也无力劝解。
此时此刻,永泰帝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解。
他心中有一口郁气,非得发泄出来不可。
折腾了一两个时辰,皇帝终于冷静下来。
他问孙邦年,“人关在哪里”
孙邦年小心翼翼回答,“回禀陛下,太常卿大人被关在宗正寺”
皇帝怒道“即刻传令,夺了他的官职,爵位。”
龙有逆鳞
即便是长辈,胆敢当众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得好死,是天下罪人,皇帝又不是大度的人,岂能容忍。
没有当场下令处死太常卿大人,已经是极为克制。
孙邦年挥挥手,让候在殿门的干儿子,赶紧去传陛下口谕,夺去萧老爷子的官职和爵位。
接着,他将一杯温度适中的茶水放在皇帝的手边。
“陛下累了一天,喝口茶吧
说不定没有陶皇后说的那么严重。
于是他想办法拖延
陶皇后召他进宫觐见,他找借口推辞。
陶皇后被气了个半死。
“目光短浅”
偏偏在这期间,皇帝先后单独召见朝中老臣,宗室老人,武将勋贵。
升官,赏赐金银美女,甚至让人写文章赞美,一条龙服务到家。
老臣感激涕零
宗室老人哭哭啼啼
武将勋贵誓死效忠
或许都是真情实意,或许都是虚情假意
不管真假,暂时朝中的局面稳住了。
宗室和武将都不是铁板一块,诱之以利,足以将他们分裂。
皇帝拉踩人心的手段,玩得贼溜。
陶皇后见状,很着急。
频频催促陶老大赶紧决断,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以优柔寡断。
兵权拿在手里,而且还是北军三营的兵权,那就是烫手山芋。
到时候,皇帝不想猜疑都必须猜疑。
陶老大不甘心,问了句,“当真要将兵权交出去你要明白,一旦交出兵权,将来皇帝若是对陶家提起屠刀,面对凶悍的北军,偌大陶家毫无招架之力。北军杀我们陶家,犹如砍瓜切菜般简单。”
陶皇后厉声说道“你放心,陛下不会动陶家。”
“你怎么敢保证”
陶皇后冷哼一声,“陛下如果要动陶家,你手里握着兵权也没用。等北军大将军从关口回来,陛下随时可以强行收回你手中的虎符,甚至可以下旨废除你手中的虎符。
北军不同于其他军队,北军自始至终只忠于皇帝,不可能成为某个臣子的私兵。这一点,你应该比本宫更清楚。”
陶老大的确清楚这一点。
其他兵将,他还有把握将之改造成陶家的私兵。
但是北军算了吧
被陶皇后说服,最终,陶老大心不甘情不愿的交出了虎符。
皇帝似乎很高兴,在早朝上将陶老大夸出了花,夸他忠君体国,是众臣的表率。
有宗室张口,一句“呸”,直冲陶老大而去。
陶老大怒了,猛地站出来,“陛下,太常卿大人似是对陛下的话有所不满。”
他这一嚷嚷,金銮殿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朝太常卿大人看去。
太常卿大人,七十岁的高领,宗室成员,辈分极高。
皇帝见了他,也得叫一声叔祖。
对于太常卿大人,皇帝也有不满。
这是一个老顽固。
偏偏年龄大,辈分高,不主动挑事,也没什么明显的把柄,通常情况下皇帝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忍着他。
只是今日,黄帝在兴头上,太常卿大人却公然作对,不能忍。
于是皇帝开始问话。
张口就是,“爱卿是对朕有所不满吗”
太常卿大人也是敢说,“陛下肆意诛杀诸侯王,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大魏江山吗太祖皇帝当年分封诸侯王,是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这一切都是为了大魏江山社稷。
有各位诸侯王镇守各地,这天下就固若金汤,没人敢反。就算有人造反,有诸侯王平乱,反贼掀不起任何风浪。如今,陛下却听信小人谗言,自断臂膀,你这么做对得起先祖阴灵吗就不怕太祖太宗骂你不孝”
“放肆”
皇帝气得脸色铁青
金銮殿上,众臣沉默。
太常卿大人今儿显然是豁出去了。
趁着大汉将军进殿抓人之前,他要说个痛快。
他厉声怒吼,“陛下今儿就算杀了老臣,老臣也要说出来,陛下诛杀诸侯王,此乃倒行逆施,是天罚陛下,你就是大魏江山的罪人,更是萧氏罪人。若有一天,这天下大乱,你就是罪魁祸首,要到皇陵自杀谢罪。
在场每一个人,你们全都是罪人,全都脱不了干系。你们狼子野心,老夫看得清清楚楚。你们蛊惑陛下,自断臂膀,必将不得好死统统不得好死”
“拖下去堵住他的嘴拖下去”
皇帝嘶吼,怒叫。
他的手已经放在剑柄上,若非孙邦年死死地拦住他,他已经持剑亲手杀了太常卿大人。
大汉将军冲进大殿,架起太常卿大人,迅速将他拖出去。
太常卿大人还在笑,“哈哈哈哈你们都是天下的罪人,统统不得好死”
人已经拖出大殿,声音也远去。
可是,每个官员耳边都回响着“不得好死”
众臣面色难看
皇帝更是气得心口发痛,拂袖离去。
孙邦年高声唱喝,“退朝”
然后,急忙追上皇帝的脚步。
“气煞朕也”
皇帝挥舞着利剑,在兴庆宫乱砍一气。
宫人纷纷躲避。
就连孙邦年也不敢近身,怕被误伤
陶皇后被请到兴庆宫,也无力劝解。
此时此刻,永泰帝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解。
他心中有一口郁气,非得发泄出来不可。
折腾了一两个时辰,皇帝终于冷静下来。
他问孙邦年,“人关在哪里”
孙邦年小心翼翼回答,“回禀陛下,太常卿大人被关在宗正寺”
皇帝怒道“即刻传令,夺了他的官职,爵位。”
龙有逆鳞
即便是长辈,胆敢当众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不得好死,是天下罪人,皇帝又不是大度的人,岂能容忍。
没有当场下令处死太常卿大人,已经是极为克制。
孙邦年挥挥手,让候在殿门的干儿子,赶紧去传陛下口谕,夺去萧老爷子的官职和爵位。
接着,他将一杯温度适中的茶水放在皇帝的手边。
“陛下累了一天,喝口茶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