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伯府在东城,等贾宝玉二人到达的时候,贾政才刚辞别主人出府。
    见到贾宝玉,知道是皇帝急召他入宫,贾政心中惴惴,立马便要进宫。
    贾琏提醒道“老爷,还是先回府换上朝服吧。”
    贾政低头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礼服,道“既然是皇上急召,怕耽搁久了陛下生怒。”
    今日本来就是赴寿宴,他穿的还是比较正式的。又因是急招,他这般进宫,皇帝应当是不会怪他失仪的。
    林之孝急忙道“宝二爷将老爷的朝服带来了”
    贾政一愣,贾宝玉已经从马后取了一个包裹出来,道“事急从权,只得委屈老爷暂在轿中更衣。”
    “好。”贾政一刻也没犹豫,拿着朝服便进入轿内。
    贾宝玉也立马跟进去伺候。
    贾琏赖大等人守在周围。
    一会之后,贾宝玉出来,正声道“起轿,皇城。”
    贾宝玉、贾琏、赖大、林之孝一行护拥着贾政的官轿进入皇城,在东华门之前落轿。
    贾政出来,面上仍有些不安之色。
    他既非宰辅、尚书,也非皇帝近臣,从来没有被皇帝急召过。
    贾宝玉上前为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的褶皱,道“老爷不必担心,说不定是好事呢。”
    许是贾宝玉语气的轻松让贾政当真放了不少心,他点点头,看着贾宝玉,竟破天荒的对贾宝玉温和道“当真是比以前长进了不少。”
    贾宝玉与贾琏一起笑了笑,然后跟随着贾政跨进了皇宫的大道。
    荣国府荣禧堂,正厅之前。贾母王夫人等更是焦虑不安。
    荣国府自先荣国公辞世之后,已经鲜有被宫里召见过了。何况这次还是急召。
    因为贾母杵在这里,整个荣国府,大大小小的女眷、丫鬟婆子都聚集到了这一处,翘首以盼外面出来的消息。
    王熙凤也颇为担忧,一边命心腹小幺儿年纪很小的小厮到仪门外探着,一边又对贾母等道“老太太,这外面天凉很大,不如老太太先回屋,我们在这儿等着,一有消息立马进来通秉。”
    贾母不置可否,忽然开口问道“怎么宝玉会接了旨意,还跑临川伯府去了东城那么远,谁叫他去的”
    说着,贾母一双老迈却依旧有神的眼睛盯着贾赦。
    贾赦浑身不自在,还是出来解释“我到这边的时候,他们人已经走了,并不是我叫去的。”
    贾母这才没再看他。
    王熙凤作为贾赦的儿媳,见贾赦无端背了锅,她便出来开解道“老太太别担心,刚才我已经打听过了,宝玉之所以代老爷接了旨意,是因为传旨的公公们着急,偏偏当时老太太、太太,大老爷都还没赶到。至于宝玉会和林之孝一起去临川伯府,是怕奴才们误事,耽搁了老爷进宫面圣的时辰,这才亲自去的。
    这半年来,宝玉虽然看起来变化不少,但是到底没经历过事,从这一次的事看来,宝玉确实是长大懂事,知道为老爷分忧了,老太太该高兴才是。”
    贾母听了虽然觉得是王熙凤说的这么一回事,但是她就是担心。宝玉一直养尊处优,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
    别说接圣旨办事了,以前的宝玉,说起朝廷当差的人和事,那都是一脸鄙夷,唯恐避之不及的。
    说来也怪之前通传的小厮们没说清楚,她们一听说是接旨,便以为是有圣旨进门,所以按品大妆之后才出门迎接。
    因为既然是圣旨,就不会是着急的事,传旨的公公们在厅内坐着喝喝茶,多等一会儿也是无妨的。
    没成想是口谕。口谕不同于圣旨,圣旨一般是一定要交到当事人手中的。若是今天来的是圣旨,那么夏守忠等人多半会在荣国府等着贾政回府接旨,要么干脆直接去临川伯府找贾政
    口谕就只是传达命令,只要保证命令能传达给当事人便可。
    因为没弄清楚这个,导致贾母等人因为换妆容耽误了时间,给了贾宝玉一个出头的机会。
    贾母因为担心贾政和贾宝玉,不愿意会荣庆堂,众人也都在这里陪着她。王夫人怕贾母久站劳乏,将贾母扶进大厅内坐等。
    于是一府女眷皆从贾母,移步荣禧堂前厅。
    对于三春姐妹,甚至是王熙凤来说,荣禧堂她们也是少来的。
    对于这宽敞不输荣庆堂,甚至威严肃穆上比荣庆堂更胜一筹的厅堂,她们都趁机仔细打量、观赏。
    “林姐姐。”
    探春悄悄离座,走到黛玉身边,拉了她一下。
    黛玉偏头,以秋水般的眼眸横了她一下,张口道“做什么。”
    “林姐姐,你说二哥哥这次为什么要帮老爷接旨,还主动跑临川伯府去通知老爷。以前的二哥哥对这些事,都是嗤之以鼻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红楼大贵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桃李不谙春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桃李不谙春风并收藏红楼大贵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