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出门散步,一起约会 (2/2)
了一声,司笙便将月饼装到兜里,毫无心理负担地收下了。
想到按人头来,司笙随口一问,“这算不算从你嘴里抠下来的”
凌西泽斜眼看她,“我以为你会分我一半。”
“再说吧。”
她才不想在风雪冬夜里,跟凌西泽同傻子一样站在街道上吃月饼。
想想那场面,任何一个元素拎出来,都有吐不完的槽。
凌西泽勾唇笑了笑,拉着她继续往前走。
走过一个拐角时,司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话题果然被他给拐跑了
这混账玩意儿靠一个月饼,免了一顿打
走过一阵。
司笙忽然问“我们俩这样,能不能再傻一点”
除夕夜,风雪交加,两个人,在空无一人的道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这股傻劲,非常人能及。
凌西泽却乐在其中,正色地回答“不管你想要多傻,我都可以想办法。”
“”
司笙忍无可忍,给了他膝盖一脚。
凌西泽做足准备,堪堪避开。
“行,那回去”
在司笙这里,凌西泽的原则、态度,通通喂了狗。
司笙瞪了他一眼。
凌西泽哑然失笑。
视线落到前方,司笙忽然问“还记得我上次送你的画吗”
“嗯。”凌西泽点头,“秦融的。”
一直以来,凌西泽都很纳闷,司笙是哪来那么多名家画作的。
尤其是秦融。
直至初次来胡同那天,司笙出去一趟,拿了一幅秦融的字画回来,然后在水云间给他后
凌西泽才知道,秦融就住在附近,跟司笙二十多年的邻居。
“前面是他住的地方。”司笙道,“要不要替你爸去瞅一眼”
“”
凌西泽不想说话。
他约会约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让他爸掺和进来。
不过,凌父爱收藏古董字画,当代的国画大师里,最钟爱的,就是秦融了。
他家收藏不少秦融的作品。
然而,凌父费尽心思入手的画作,司笙只是跑一趟、动动嘴皮的功夫,就能轻易到手。
刚开始交往时,凌西泽有跟司笙提及过陆沁、凌父的职业和爱好,自然也提到这些,不过,他也没料到,像司笙这般做事敷衍、不上心的人,竟是将陆沁的职业、凌父的喜好都记在心里。
“行。”
最终,凌西泽还是答应了。
有了目标,颇为傻气的散步举动,也就变得没那么傻了。
没走多久,也就一两分钟,司笙就指着前面一扇门,跟凌西泽说“就这里。”
凌西泽抬眸望去,看到很普通的门,跟来往时见过的一致,并没什么区别。
通往院落的大门,开了一扇,里面有嘈杂的声音传出来。
都是一些老头的声音。
凌西泽奇怪地看向司笙,“他们都不睡吗”
“不知道。”
司笙耸了耸肩。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前走了几步,更近一些了,可觎见院落的一方景色,里面飘出的声音也愈发清晰。
“老王,浆糊在哪儿给我来一点,我这边没有粘牢。”
“被嫂子拿回去了吧,我去客厅找一找。”
“老秦,你给我的孔明灯上画一个山,长白山。我出生在那附近。”
“把炉子拿过来一些,老秦这边刚研的墨都冻僵了。”
院子里,好一番热闹光景。
五六个老头,宋爷爷、秦爷爷、王爷爷为主力,满地都是制作孔明灯的材料,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易中正坐在轮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毛毯,两侧都有火炉,看得出很疲倦了,昏昏欲睡,却强行打起精神看他们忙活。
这些老头儿,不管身前成就有多大,受多少人崇敬,私下聚在一起,都是顽皮的老小孩儿。
“老易,你要画什么”
将一个孔明灯画好,秦融接过另一个,朝易中正询问。
易中正阖着眼,想了片刻,最后抬了抬眼睑,说“画个楼兰城吧。”
他一说完,几人有短暂的沉默。
最后,还是秦融大笔一挥,爽快地说“行。”
几秒的氛围凝固,转瞬即逝,就像是幻觉。
院子里,几个老头各忙各的,快活又潇洒,相较于热闹精彩,跟年轻人比,有过之无不及。
想到在家玩扑克、游戏、看电视的几个年轻人,司笙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一代比一代无聊
就能力而言,也是一代比一代要废。
司笙问“看完了,走吗”
顷刻,凌西泽瞥向通往大门的台阶,问“坐会儿”
司笙稍作停顿,视线再次投向庭院,见到那几道忙碌的身影,稍作犹豫,又点了点头。
“行。”
这一次,她的手顺利从凌西泽兜里抽出来。
手暖和得很,就算被风一吹,一时半会儿,也不是冷得难以接受。
他们走上几个台阶,在最高的那一个台阶,找到一处相对干净、没积雪的地方,坐下。
凌西泽坐在司笙旁边,挨得很近,当着侧面而来的寒风。
“他们总搞这些活动。”司笙将那盒月饼掏出来,不疾不徐地开口,“聚在一起,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老易负责创意设计,秦爷爷负责图案、绘画,王爷爷手工很厉害,可以动手。宋爷爷他鉴古董很在行,不过在这方面,只能动动嘴皮子、打打杂。”
说到这儿,司笙将月饼掰开,给凌西泽递过去一半。
“喏。”
垂下眼睑,凌西泽看着递来的半块月饼,勾了勾唇,接过,“有心了。”
司笙嗤之以鼻,“下次送人,别强调独一人了,省得人吃着良心不安。”
“这叫说话技巧。”
“”
凌西泽慢条斯理地说“因为我本来就想跟你分着吃。”
司笙
好好说话
想到按人头来,司笙随口一问,“这算不算从你嘴里抠下来的”
凌西泽斜眼看她,“我以为你会分我一半。”
“再说吧。”
她才不想在风雪冬夜里,跟凌西泽同傻子一样站在街道上吃月饼。
想想那场面,任何一个元素拎出来,都有吐不完的槽。
凌西泽勾唇笑了笑,拉着她继续往前走。
走过一个拐角时,司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话题果然被他给拐跑了
这混账玩意儿靠一个月饼,免了一顿打
走过一阵。
司笙忽然问“我们俩这样,能不能再傻一点”
除夕夜,风雪交加,两个人,在空无一人的道路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这股傻劲,非常人能及。
凌西泽却乐在其中,正色地回答“不管你想要多傻,我都可以想办法。”
“”
司笙忍无可忍,给了他膝盖一脚。
凌西泽做足准备,堪堪避开。
“行,那回去”
在司笙这里,凌西泽的原则、态度,通通喂了狗。
司笙瞪了他一眼。
凌西泽哑然失笑。
视线落到前方,司笙忽然问“还记得我上次送你的画吗”
“嗯。”凌西泽点头,“秦融的。”
一直以来,凌西泽都很纳闷,司笙是哪来那么多名家画作的。
尤其是秦融。
直至初次来胡同那天,司笙出去一趟,拿了一幅秦融的字画回来,然后在水云间给他后
凌西泽才知道,秦融就住在附近,跟司笙二十多年的邻居。
“前面是他住的地方。”司笙道,“要不要替你爸去瞅一眼”
“”
凌西泽不想说话。
他约会约得好好的,一点都不想让他爸掺和进来。
不过,凌父爱收藏古董字画,当代的国画大师里,最钟爱的,就是秦融了。
他家收藏不少秦融的作品。
然而,凌父费尽心思入手的画作,司笙只是跑一趟、动动嘴皮的功夫,就能轻易到手。
刚开始交往时,凌西泽有跟司笙提及过陆沁、凌父的职业和爱好,自然也提到这些,不过,他也没料到,像司笙这般做事敷衍、不上心的人,竟是将陆沁的职业、凌父的喜好都记在心里。
“行。”
最终,凌西泽还是答应了。
有了目标,颇为傻气的散步举动,也就变得没那么傻了。
没走多久,也就一两分钟,司笙就指着前面一扇门,跟凌西泽说“就这里。”
凌西泽抬眸望去,看到很普通的门,跟来往时见过的一致,并没什么区别。
通往院落的大门,开了一扇,里面有嘈杂的声音传出来。
都是一些老头的声音。
凌西泽奇怪地看向司笙,“他们都不睡吗”
“不知道。”
司笙耸了耸肩。
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往前走了几步,更近一些了,可觎见院落的一方景色,里面飘出的声音也愈发清晰。
“老王,浆糊在哪儿给我来一点,我这边没有粘牢。”
“被嫂子拿回去了吧,我去客厅找一找。”
“老秦,你给我的孔明灯上画一个山,长白山。我出生在那附近。”
“把炉子拿过来一些,老秦这边刚研的墨都冻僵了。”
院子里,好一番热闹光景。
五六个老头,宋爷爷、秦爷爷、王爷爷为主力,满地都是制作孔明灯的材料,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易中正坐在轮椅上,身上盖着厚厚的毛毯,两侧都有火炉,看得出很疲倦了,昏昏欲睡,却强行打起精神看他们忙活。
这些老头儿,不管身前成就有多大,受多少人崇敬,私下聚在一起,都是顽皮的老小孩儿。
“老易,你要画什么”
将一个孔明灯画好,秦融接过另一个,朝易中正询问。
易中正阖着眼,想了片刻,最后抬了抬眼睑,说“画个楼兰城吧。”
他一说完,几人有短暂的沉默。
最后,还是秦融大笔一挥,爽快地说“行。”
几秒的氛围凝固,转瞬即逝,就像是幻觉。
院子里,几个老头各忙各的,快活又潇洒,相较于热闹精彩,跟年轻人比,有过之无不及。
想到在家玩扑克、游戏、看电视的几个年轻人,司笙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一代比一代无聊
就能力而言,也是一代比一代要废。
司笙问“看完了,走吗”
顷刻,凌西泽瞥向通往大门的台阶,问“坐会儿”
司笙稍作停顿,视线再次投向庭院,见到那几道忙碌的身影,稍作犹豫,又点了点头。
“行。”
这一次,她的手顺利从凌西泽兜里抽出来。
手暖和得很,就算被风一吹,一时半会儿,也不是冷得难以接受。
他们走上几个台阶,在最高的那一个台阶,找到一处相对干净、没积雪的地方,坐下。
凌西泽坐在司笙旁边,挨得很近,当着侧面而来的寒风。
“他们总搞这些活动。”司笙将那盒月饼掏出来,不疾不徐地开口,“聚在一起,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老易负责创意设计,秦爷爷负责图案、绘画,王爷爷手工很厉害,可以动手。宋爷爷他鉴古董很在行,不过在这方面,只能动动嘴皮子、打打杂。”
说到这儿,司笙将月饼掰开,给凌西泽递过去一半。
“喏。”
垂下眼睑,凌西泽看着递来的半块月饼,勾了勾唇,接过,“有心了。”
司笙嗤之以鼻,“下次送人,别强调独一人了,省得人吃着良心不安。”
“这叫说话技巧。”
“”
凌西泽慢条斯理地说“因为我本来就想跟你分着吃。”
司笙
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