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寺坐落于京城西郊,曾是前朝的皇家寺院,至今仍保留着前朝皇帝的御笔匾额,是京城香火最旺盛的寺院,受贵族世家供奉。
乐阳长公主经常到静水寺礼佛上香,原因之一是她的生母嘉太嫔在此带发修行。
说来这个嘉太嫔与皇后娘娘还有些渊源十五年前楚国公府那场大火,背后主使是恒亲王,恒亲王是孝仁太后的养子,是先帝在位时最有实力与太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争储的皇子。
而嘉太嫔是孝仁太后的陪嫁。
十五年前,恒亲王因残害忠良、欲图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孝仁太后抗受不住打击便去了,而嘉太嫔作为与孝仁太后、恒亲王关系最近的太妃太嫔,自请去静水寺修行,为国祈福,当时乐阳长公主才不到五岁,嘉太嫔离宫前恳请皇后娘娘抚养长公主。
尽管嘉太嫔与楚国公府一案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与孝仁太后、恒亲王关系密切,这个请求实在有点“厚颜无耻”。
但皇后娘娘不仅应承下来了,并且还善待乐阳长公主,皇家帝姬该有的荣华富贵一样没缺了她,还为她寻了一名良婿,赐公主府。
长公主出阁后,时常去静水寺礼佛,会顺道去看一看自己的生母,没有刻意避嫌什么。皇后娘娘都不介意,后妃们也不敢有意见。
乐阳长公主是静水寺的常客,这次是特地为腹中的孩儿祈福去的,捎上南卿是想带她出来透透气儿,免得那孩子在宫里憋坏了。
因两位公主的到来,静水寺虽没有闭门清客,但在公主去无量宝殿之前,寺里就请香客先离开了。
无量宝殿庄严肃穆,殿中供奉着如来佛祖。
望着如来佛祖的金身,南卿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跟着乐阳长公主一同跪在蒲团上,三拜九叩。
上完香后,南卿给了悟尘方丈三只锦囊,请求方丈替她挂上无量宝殿后院。
“善哉善哉,”悟尘方丈单手立于胸前,问道“公主为何不自己亲手挂上去呢”
“我”南卿微赧,道“我的出身不大好,怕冲撞了佛祖,方丈是修行高尚之人,若能由方丈替我挂上去便最好了。”
“我佛慈悲,佛前众生平等,公主莫要妄自菲薄。”悟尘方丈话虽如此,却仍接过了南卿的锦囊,应声道“既然公主要求,老衲定不负公主所托。”
“多谢方丈。”南卿笑了一笑。
乐阳长公主好奇问道“你那锦囊里是什么呀”
“这是秘密,只有佛祖能知道,我不可以告诉小姑母,否则佛祖会生气的。”南卿正经地道。
乐阳长公主哼笑了声,说“我还不乐意知道呢。”
这是前些年民间开始流传的做法,许多香客过来烧香礼佛时,会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装进锦囊里,挂在无量宝殿后院,沾沾如来佛祖的灵气,能护佑自己愿望成真。
乐阳长公主虽不知南卿许了什么愿,但在她将锦囊掏出来那瞬间,她瞧见了其中一只锦囊,上面绣着一朵并蒂花,还刺着一个“昕”字。
昕,是她的闺字。
乐阳长公主便也猜到了个大概,这傻丫头许的愿里,也有她一份子。另外两个锦囊不用想也知道,一个是为皇后,一个是为淑妃。
想到这儿,乐阳长公主心里有些感动,原来在南卿的心里,她与皇后和淑妃同样重要。
两人要去见嘉太嫔,便没有在无量宝殿多留。
悟尘方丈手里拿着三只锦囊,恭送二位公主。
待那二人离开后,一名穿着天青色锦袍的男子从后殿走了出来。
悟尘方丈对来人行了个佛礼,微弯着腰,垂着首,虽一言未发,但从眼神到身体,可看出他对面前这个男子的绝对恭敬。
楚容与冷淡的目光落在方丈手中的锦囊上,无需他开口,悟尘方丈上前一步,躬身垂首双手将锦囊奉上。
锦囊上的花纹绣工算不上精湛,但一针一线都看出了心意,三只锦囊,分别刺了一个“昕”字,一个“萧”字,还有一个“楚”字。
楚容与不禁挑了挑眉,忽然觉得手中的东西份量重了一些。
他知道,与乐阳长公主同行的那位是南卿公主,当今圣上的第三女。公主皆以“月”字为封号,而这位南卿公主却由于是个“不详之身”,至今未能得到一个正式的公主封号。
这三只锦囊里头,“昕”是为乐阳长公主,而剩下两只若他猜得没错,“萧”则是萧淑妃,“楚”便是皇后了。
楚容与微眯了下眼睛,乐阳长公主他倒还可理解,据他所知,萧淑妃待南卿公主并不好,而他的姐姐楚皇后,也只是面子上过得去罢了。
他把锦囊还给悟尘方丈,淡道“好生挂起来吧。
乐阳长公主经常到静水寺礼佛上香,原因之一是她的生母嘉太嫔在此带发修行。
说来这个嘉太嫔与皇后娘娘还有些渊源十五年前楚国公府那场大火,背后主使是恒亲王,恒亲王是孝仁太后的养子,是先帝在位时最有实力与太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争储的皇子。
而嘉太嫔是孝仁太后的陪嫁。
十五年前,恒亲王因残害忠良、欲图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孝仁太后抗受不住打击便去了,而嘉太嫔作为与孝仁太后、恒亲王关系最近的太妃太嫔,自请去静水寺修行,为国祈福,当时乐阳长公主才不到五岁,嘉太嫔离宫前恳请皇后娘娘抚养长公主。
尽管嘉太嫔与楚国公府一案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与孝仁太后、恒亲王关系密切,这个请求实在有点“厚颜无耻”。
但皇后娘娘不仅应承下来了,并且还善待乐阳长公主,皇家帝姬该有的荣华富贵一样没缺了她,还为她寻了一名良婿,赐公主府。
长公主出阁后,时常去静水寺礼佛,会顺道去看一看自己的生母,没有刻意避嫌什么。皇后娘娘都不介意,后妃们也不敢有意见。
乐阳长公主是静水寺的常客,这次是特地为腹中的孩儿祈福去的,捎上南卿是想带她出来透透气儿,免得那孩子在宫里憋坏了。
因两位公主的到来,静水寺虽没有闭门清客,但在公主去无量宝殿之前,寺里就请香客先离开了。
无量宝殿庄严肃穆,殿中供奉着如来佛祖。
望着如来佛祖的金身,南卿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跟着乐阳长公主一同跪在蒲团上,三拜九叩。
上完香后,南卿给了悟尘方丈三只锦囊,请求方丈替她挂上无量宝殿后院。
“善哉善哉,”悟尘方丈单手立于胸前,问道“公主为何不自己亲手挂上去呢”
“我”南卿微赧,道“我的出身不大好,怕冲撞了佛祖,方丈是修行高尚之人,若能由方丈替我挂上去便最好了。”
“我佛慈悲,佛前众生平等,公主莫要妄自菲薄。”悟尘方丈话虽如此,却仍接过了南卿的锦囊,应声道“既然公主要求,老衲定不负公主所托。”
“多谢方丈。”南卿笑了一笑。
乐阳长公主好奇问道“你那锦囊里是什么呀”
“这是秘密,只有佛祖能知道,我不可以告诉小姑母,否则佛祖会生气的。”南卿正经地道。
乐阳长公主哼笑了声,说“我还不乐意知道呢。”
这是前些年民间开始流传的做法,许多香客过来烧香礼佛时,会把自己的心愿写下来装进锦囊里,挂在无量宝殿后院,沾沾如来佛祖的灵气,能护佑自己愿望成真。
乐阳长公主虽不知南卿许了什么愿,但在她将锦囊掏出来那瞬间,她瞧见了其中一只锦囊,上面绣着一朵并蒂花,还刺着一个“昕”字。
昕,是她的闺字。
乐阳长公主便也猜到了个大概,这傻丫头许的愿里,也有她一份子。另外两个锦囊不用想也知道,一个是为皇后,一个是为淑妃。
想到这儿,乐阳长公主心里有些感动,原来在南卿的心里,她与皇后和淑妃同样重要。
两人要去见嘉太嫔,便没有在无量宝殿多留。
悟尘方丈手里拿着三只锦囊,恭送二位公主。
待那二人离开后,一名穿着天青色锦袍的男子从后殿走了出来。
悟尘方丈对来人行了个佛礼,微弯着腰,垂着首,虽一言未发,但从眼神到身体,可看出他对面前这个男子的绝对恭敬。
楚容与冷淡的目光落在方丈手中的锦囊上,无需他开口,悟尘方丈上前一步,躬身垂首双手将锦囊奉上。
锦囊上的花纹绣工算不上精湛,但一针一线都看出了心意,三只锦囊,分别刺了一个“昕”字,一个“萧”字,还有一个“楚”字。
楚容与不禁挑了挑眉,忽然觉得手中的东西份量重了一些。
他知道,与乐阳长公主同行的那位是南卿公主,当今圣上的第三女。公主皆以“月”字为封号,而这位南卿公主却由于是个“不详之身”,至今未能得到一个正式的公主封号。
这三只锦囊里头,“昕”是为乐阳长公主,而剩下两只若他猜得没错,“萧”则是萧淑妃,“楚”便是皇后了。
楚容与微眯了下眼睛,乐阳长公主他倒还可理解,据他所知,萧淑妃待南卿公主并不好,而他的姐姐楚皇后,也只是面子上过得去罢了。
他把锦囊还给悟尘方丈,淡道“好生挂起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