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少, 每天的伙食分量只能更少, 再加上秋收过后大家都歇了,又不种地了吃那么多干嘛。
    跟梁队长沟通过之后,梁秋成就干脆把伙食每个大人每顿七两减成五两,孩子没减, 依然是三两。
    这个年代的孩子看着真的让人太心疼了,反正他们队里一个白胖的都没有。哪怕是梁秋成家的两个侄子, 按理说有他在,平时偶尔还会搞肉来吃,属于在村里过得很不错的了。
    但两个孩子看上去也黑黑瘦瘦的,只是身材比其他孩子略壮,一顿三两饭能让他们平安长大了。
    这个举措引起了队里很多人的愤慨, 纷纷要求加量,特别是听到有的娘家在附近几个生产队的媳妇儿,回娘家之后传回来的消息。
    人家生产队都是吃饱喝足,而且还有肉吃, 甚至嫁出去的小媳妇回娘家吃, 人家也丝毫不在意, 拉着她就给她打饭, 碗里都飘着一层厚厚的肉漂。
    不像他们第二生产队,每个人的粮食定好了分量, 外人到他们生产队来走亲戚,想留在这吃饭可以,反正分饭是分到你们自己家庭的, 从你们自己家庭的口粮里拨出去给客人吃。
    这种举动引起了队里人的极大不满,梁秋成每天要上班,只有晚上回来,因此他对队里的这种愤慨情绪几乎没怎么感觉到。
    梁队长发现了,但他这人本质抠门,人家生产队吃的好让他去蹭饭还差不多,让他们自己生产队也这么吃,他就不愿意了,因此就把这种愤慨情绪强压了下去。
    梁队长以前就是他们梁家村的村长,在这个姓梁的人多的地方很有威信,他要压着也没几个人敢多说什么。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人民日报上面发了一篇打油诗,整个公社当然有识字的,农闲的时候就会把报纸上的各种政策文章念给大家听。
    这次这报纸上面就发表了一首关于公社食堂的打油诗,读起来特别顺口,大家读了几遍就开始传了起来。
    “自从实行吃饭不要钱,农村风气大改变;男的听到吃饭不要钱,浑身干劲冲破天;女的听到吃饭不要钱,做活赶在男人前;老的听到吃饭不要钱人人干劲足,个个齐向前,明年定有更多的不要钱”注
    这首诗一传就传遍了整个公社,觉得特有文化。
    饭不要钱为什么不给吃,凭什么不给他们吃,凭什么人家生产队吃的那么好
    整个第二生产队越是听这诗,越是心里不高兴。
    晚上,等梁秋成回来,梁队长就忧愁地过来跟他商量这件事。
    梁秋成干脆给他出主意“要不您把仓库里的粮食给每家分下去算了,随他们怎么吃去,愿意多吃的就多吃,愿意少吃的就少吃,看他们吃自己家的粮食,还有没有那么舍得了。”
    “那哪行呢,这公社食堂是领导让办的,把粮食分下去那不就提前把食堂解散了吗那可不敢那可不敢。”梁队长连连摆手。
    “那怎么办,其他人不知道队长你还不知道吗,粮食就这么多。要不我看干脆别理他们,其他生产队吃能吃多久,我不信他们的粮食能比咱们多多少,大家地都差不多,粮食产量都差不多,交的税也一样,剩下的粮食差距绝对不会大,就照着他们这么吃,吃不了一个月就要把粮食吃光。”
    “到时候你再看咱们队里人,不但没人骂你,指不定还要夸您老眼光独到,是个合格的队长,带领大家一起共克时艰。”
    “真的假的啊”梁队长脸上皱起一道道沟壑,身上烟味很重,显然是为这件事担心了很久。
    “当然是真的。”梁秋成一口咬定。
    说实话,像他这样每天白天上班,下午还要回来清点仓库算账,自己每天却只能在队里吃一顿,剩下一顿还要自己负责饭,已经让人很不爽。
    结果回来还要面对别人这样的怀疑指责,要不是他想着这个年代这么苦难,能救一点人就多尽一份努力。
    再加上整个生产队大多是姓梁的,虽然他至今也没认清楚那些七拐八拐的亲戚关系,但不妨碍这家是他什么二大爷,那家是他叔婶子,到时候别人都饿得快死了,他家还有粮食,人家来借你借是不借要不是这样他早撂挑子不干了。
    “万一他们撑过一个月怎么办万一到时候还在那继续吃,队里的人肯定觉得是我把粮食给吞了。”
    “不可能,我不信,就照着他们现在这么吃,绝对不可能撑过一个月,你就等着瞧吧到那时候你就可以狠狠打那些人的脸。”梁秋成说的信誓旦旦,一脸肯定,倒让梁队长相信了。
    再说以他的威望,再压下一个月还是可以的,因此就听了梁秋成的话,任谁来说都不肯松口,仓库不开。
    果不其然,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周围的情况急转直下,仓库粮食吃的就剩几袋了,食堂里再也传不出肉香味,顿顿开始吃煮地瓜。
    地瓜放几个,再抓几把巩进去,锅里的稀饭看上去就很粘稠了。
    就连梁秋成没了解过别的生产队的情况,都发现了这件事,不是他自己发现的,是他从陈云芳那里得知的。
    陈毅他们在县城也参加了食堂,都是街道办组织的,在一个大院子里,看着更热闹。
    而且他们县城里的人自己没有粮食,每个月吃饭都是拿着粮油本领粮食。
    现在,街道办的人把他们的粮油本都收大家一起吃。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每个月前十天他们吃的都很好,刚把粮食领回来,一堆人坐在那一股脑地吃,吃的当然好。
    但是再往后粮食渐渐吃光了,就没那么好了。
    他们比农村人好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粮油本上的粮食都是按照月份发放的,所以这个月他们吃到后来吃没了,饿了,等下个月又能领到粮食,不会断粮。
    只是随着各地粮食情况越来越糟糕,他们能领到的粮食也越来越少。粮油本上的两斤面粉划出去,也只能领到半斤玉米面,这还是好的,其他还有地瓜萝卜,一斤的大萝卜看上去大,几个人一人分一块就没了,根本不抵饿。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当初说的没错吧,啊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都多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粮食能那么吃吗今天吃明天的,明天吃什么”
    食堂里,梁队长端着饭碗,挥舞着筷子指点方遒,教训这群之前逼着他开仓库的人,吐沫星子乱飞,梁秋成端着自己的碗避开。
    “还是队长有眼光,看得长远,不像我们。”
    “要不怎么您老当队长呢”
    现在证明梁队长是对的,队里的人也不吝啬,赞美的话一股脑地砸出来捧他。
    “也多亏了秋成,他把账算的清清楚楚,”梁队长客气地摆摆手,要不然我光看一屋子粮食,估计也以为可以敞开肚皮吃。”
    旁边的陈会计脸色很不好,旁人看了只当没看到,还在那儿说。
    “上学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能算账算得清楚,不会算账就是个睁眼瞎。”
    “谁不知道上学好啊,那不是交不起学费吗特别是现在地又是集体的了,今年我看着估计分不下来钱,孩子想上学也没钱。”
    梁队长听着这话像是在点他,有点不高兴,脸拉下来,没好气地说“以前你家两个孩子也没见送去上学,就今年想送去看看别的队,现在有的吃能垫肚子就不错了,还想分钱做梦去吧”
    那人被说了个没脸,其他人哄堂大笑。
    随着时间过去,情况越来越糟糕,到五九年的一月份,很多生产队都断了粮,没有主食。
    唯一的幸运可能就是,他们这里靠山,哪怕是饥荒的时候,靠山靠海的人都比平原的人运气好一点。
    一旦开始饿肚子,谁也管不上山里危险不危险,山上的野菜属不属于集体,能不能自己挖这些事情了。哪怕大家都没东西吃,只能啃树皮,山上的树皮也比别的地方多。
    只是城里的情况就更不好了。
    “咕噜咕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五零年代的奋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金银馃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银馃子并收藏五零年代的奋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