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成见会计在这,正好大家能合计合计这件事,就把他要说的说了。
“这不可能”陈会计一摆手不信他。
“我自己估摸过,粮食是够吃的,还有地里的菜山上的野菜,只要撑到地瓜熟的时候就行了,绝对够吃”
梁队长也赞同地点点头。
“但是到地瓜熟要有将近五个月呢,尤其是咱们村目前一共是人,每个人吃饭最起码要斤,这还是最少的,到秋收夏种的时候总不能吃不饱下地干活吧。哪怕需要一天吃两顿,每天需要的粮食就得不少。”
“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麻袋的粮食,每袋是多少斤,除以一百五十天,再算算每个大人吃多少小孩吃多少”
梁秋成噼里啪啦把一堆数字丢出来,直接把梁队长和陈会计两个人给砸蒙了。
“等一下等一下,零点五是什么意思”
“零点五就是一半,就是一斤的一半,半斤。”
梁队长他们依然一脸懵逼,梁秋成也懵了,于是今天晚上他又知道一个消息,原身那个不入流的初中学历居然已经是原梁家村现第二生产队的最高学历了
“陈叔,你的帐呢你们要是不信,可以把账本拿来,我当场就能算出来。”
“账本”陈会计又懵了,“没账本。”
“连账本都没有”可能是因为梁秋成脸上的表情太过惊讶,惹得陈会计有点恼怒,不复刚才的笑呵呵,而是把脸拉下来。
“没账本,但我心里有帐,算的清楚着呢,吃多少粮食我能不知道吗你光看看这屋里,绝对够吃想吃到收地瓜的时候绝对够了,而且又不是光吃粮食,这里面还有我们换来的一部分粗粮呢,再加上大家还会吃菜,不可能不够吃”
“可现实就是肯定会不够吃,我算的清清楚楚的账在这,你不信再找一个会算账的人过来,或者干脆这样,队里不是有称吗把这些粮食都称称,大家伙都来帮忙,要不了多久算一算就能算清楚的事情,没必要为这个不明不白的在这吵。”
梁秋成简直想扶额,这个年代的识字率太低,会数数的也不多,算账根本算不明白。
陈会计这两天刚当上个小官,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被拉来这么一顿指责,还说得像他不会算账一样,本来就够不高兴了,还要把全村人都找过来,让全村人都看着自己被这个年轻人当众数落吗不可能
“梁秋成,你可别蹬鼻子上脸,我是看你上次狼来的时候表现不错才跟你说这个的,要不然你一个压根都不在村里上工的人,凭什么来说三道四”
梁秋成就怕他不说,他敢说话自己就有一大堆话回他。
“我就算在县城有工作,我也是生产队里的人吧从小在这儿长大,而且我的地都交到集体了,我凭什么不能说话,我爹妈我大哥大嫂侄子都在这生活,都等着吃饭呢我担心一下都不行万一以后粮食吃光了怎么办,到时候能借吗上哪去借啊都吃土啊”
“说什么呢,粮食够吃我看你是在这瞎说,你个小年轻不懂事,原来成天混混的,现在还管起村里的事了,真是给你脸了,连自己是谁都不认得了”
两个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把其他饭后乘凉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梁队长就站在一边左看右看,也不表示偏向,估计在琢磨到底谁说的对。
围观的队员听着听着,也听明白了他们在吵什么,都议论纷纷。
有的人说陈会计说的对,毕竟他的年纪大见识的多,对庄稼熟悉对粮食也熟悉,仓库里的粮食够不够吃这个问题他还能不知道妈啊,当初选他当会计可就是因为他会算账。
也有的人支持梁秋成,要照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自从他之前在县里找到工作,又帮忙打狼之后,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了。
就觉得梁秋成再怎么说是上过初中的,学过算数,那算起账肯定要比陈会计算的好。
陈会计他就是自己会算账,年纪这么大了也没有多少文化,只是当初刚开始上过国家办的扫盲班,学的好像不错。真要说起来,算账肯定没有人家上过学的算的准。
两帮人各有各的说法,戴春花他们自然是站在梁秋成这边的,大家都是帮亲不帮理。
陈会计的家人也是站在他那边,都跟着指责梁秋成,毕竟家里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个小官,没当几天被小年轻当着面说,多没面子
“我说了,我也不跟你扯别的,粮食到底够不够吃,能吃多久,算账就能算的清楚,别的不说现在仓库里一共有多少粮食陈会计你是负责统计仓库的,这个数字你应该知道吧不知道多少斤,大概有多少麻袋你总知道吧。”
“除去今天吃过的,还剩下多少,其他各家都记不记得自己家一共收了多少麻袋粮食,加起来是多少,这仓库里有多少,今天吃了多少,要不咱们当场数一遍这些都是能算出来的”
农家人对粮食格外关注,哪怕是收粮食的时候梁队长就已经通知了这些粮食要交到集体,他们依然把自己家收了多少粮食记得清清楚楚,听到梁秋成这么说,就说了。
“我家收了有二十五袋呢。”
“我家收了十八袋”
“我家”
陈会计和他的家里人听到周围人都在说自己家一共收了多少袋粮食,表情慌张,眼神四处闪烁。
别人都在议论纷纷,再加上天色有点晚,站的不够近,没看出来,梁秋成站的那么近,视力又这么好,一眼就看到了。
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说了什么,粮食,具体多少袋粮食。
为什么要慌当然是因为粮食账目不对,他不是没数过一共有多少粮食吗,为什么还会知道账不对,那只有一个可能,粮食少了。
怎么少的,还用说吗
“合着有人在吃大锅饭,有人在私底下开小灶了。”
“这不可能”陈会计一摆手不信他。
“我自己估摸过,粮食是够吃的,还有地里的菜山上的野菜,只要撑到地瓜熟的时候就行了,绝对够吃”
梁队长也赞同地点点头。
“但是到地瓜熟要有将近五个月呢,尤其是咱们村目前一共是人,每个人吃饭最起码要斤,这还是最少的,到秋收夏种的时候总不能吃不饱下地干活吧。哪怕需要一天吃两顿,每天需要的粮食就得不少。”
“数一下一共有多少麻袋的粮食,每袋是多少斤,除以一百五十天,再算算每个大人吃多少小孩吃多少”
梁秋成噼里啪啦把一堆数字丢出来,直接把梁队长和陈会计两个人给砸蒙了。
“等一下等一下,零点五是什么意思”
“零点五就是一半,就是一斤的一半,半斤。”
梁队长他们依然一脸懵逼,梁秋成也懵了,于是今天晚上他又知道一个消息,原身那个不入流的初中学历居然已经是原梁家村现第二生产队的最高学历了
“陈叔,你的帐呢你们要是不信,可以把账本拿来,我当场就能算出来。”
“账本”陈会计又懵了,“没账本。”
“连账本都没有”可能是因为梁秋成脸上的表情太过惊讶,惹得陈会计有点恼怒,不复刚才的笑呵呵,而是把脸拉下来。
“没账本,但我心里有帐,算的清楚着呢,吃多少粮食我能不知道吗你光看看这屋里,绝对够吃想吃到收地瓜的时候绝对够了,而且又不是光吃粮食,这里面还有我们换来的一部分粗粮呢,再加上大家还会吃菜,不可能不够吃”
“可现实就是肯定会不够吃,我算的清清楚楚的账在这,你不信再找一个会算账的人过来,或者干脆这样,队里不是有称吗把这些粮食都称称,大家伙都来帮忙,要不了多久算一算就能算清楚的事情,没必要为这个不明不白的在这吵。”
梁秋成简直想扶额,这个年代的识字率太低,会数数的也不多,算账根本算不明白。
陈会计这两天刚当上个小官,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被拉来这么一顿指责,还说得像他不会算账一样,本来就够不高兴了,还要把全村人都找过来,让全村人都看着自己被这个年轻人当众数落吗不可能
“梁秋成,你可别蹬鼻子上脸,我是看你上次狼来的时候表现不错才跟你说这个的,要不然你一个压根都不在村里上工的人,凭什么来说三道四”
梁秋成就怕他不说,他敢说话自己就有一大堆话回他。
“我就算在县城有工作,我也是生产队里的人吧从小在这儿长大,而且我的地都交到集体了,我凭什么不能说话,我爹妈我大哥大嫂侄子都在这生活,都等着吃饭呢我担心一下都不行万一以后粮食吃光了怎么办,到时候能借吗上哪去借啊都吃土啊”
“说什么呢,粮食够吃我看你是在这瞎说,你个小年轻不懂事,原来成天混混的,现在还管起村里的事了,真是给你脸了,连自己是谁都不认得了”
两个人说话声音越来越大,把其他饭后乘凉的人都吸引了过来。
梁队长就站在一边左看右看,也不表示偏向,估计在琢磨到底谁说的对。
围观的队员听着听着,也听明白了他们在吵什么,都议论纷纷。
有的人说陈会计说的对,毕竟他的年纪大见识的多,对庄稼熟悉对粮食也熟悉,仓库里的粮食够不够吃这个问题他还能不知道妈啊,当初选他当会计可就是因为他会算账。
也有的人支持梁秋成,要照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自从他之前在县里找到工作,又帮忙打狼之后,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对他刮目相看了。
就觉得梁秋成再怎么说是上过初中的,学过算数,那算起账肯定要比陈会计算的好。
陈会计他就是自己会算账,年纪这么大了也没有多少文化,只是当初刚开始上过国家办的扫盲班,学的好像不错。真要说起来,算账肯定没有人家上过学的算的准。
两帮人各有各的说法,戴春花他们自然是站在梁秋成这边的,大家都是帮亲不帮理。
陈会计的家人也是站在他那边,都跟着指责梁秋成,毕竟家里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个小官,没当几天被小年轻当着面说,多没面子
“我说了,我也不跟你扯别的,粮食到底够不够吃,能吃多久,算账就能算的清楚,别的不说现在仓库里一共有多少粮食陈会计你是负责统计仓库的,这个数字你应该知道吧不知道多少斤,大概有多少麻袋你总知道吧。”
“除去今天吃过的,还剩下多少,其他各家都记不记得自己家一共收了多少麻袋粮食,加起来是多少,这仓库里有多少,今天吃了多少,要不咱们当场数一遍这些都是能算出来的”
农家人对粮食格外关注,哪怕是收粮食的时候梁队长就已经通知了这些粮食要交到集体,他们依然把自己家收了多少粮食记得清清楚楚,听到梁秋成这么说,就说了。
“我家收了有二十五袋呢。”
“我家收了十八袋”
“我家”
陈会计和他的家里人听到周围人都在说自己家一共收了多少袋粮食,表情慌张,眼神四处闪烁。
别人都在议论纷纷,再加上天色有点晚,站的不够近,没看出来,梁秋成站的那么近,视力又这么好,一眼就看到了。
他回想了一下自己刚才说了什么,粮食,具体多少袋粮食。
为什么要慌当然是因为粮食账目不对,他不是没数过一共有多少粮食吗,为什么还会知道账不对,那只有一个可能,粮食少了。
怎么少的,还用说吗
“合着有人在吃大锅饭,有人在私底下开小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