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崔妙之的到来一样,豫章公主驾临也同样在长安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日下午,安夫人就召王氏商谈。
作为萧策的生母,大婚那日豫章公主将于安夫人一同坐在上首。
她居左,豫章公主居右,而王氏做左手第一位。
“母亲,可是她早就和离了,不是咱们萧家人。”
王氏平日里惯会煽风点火,伶牙俐齿,此时却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是好。
作为萧策的继母,按照常理东海侯不在了,她才是唯一那个应该坐在上首的人。
安夫人作为祖母,豫章公主作为客人,都应该坐在她的下首才是,他们竟然连商量都不跟她商量,就直接颠倒了规矩,不把她放在眼里。
王氏自永寿殿回来后,就气得摔了茶盏,口中念叨着岂有此理
“母亲,您有什么好气的,大哥又不是您抚养长大的,生恩养恩你一个都不占。”
萧宣与萧策关系不差,长兄如父,这样的安排肯定是大哥授意的。
他虽然不喜欢崔女,但他以后的前程系于萧策一身,但是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在这件事上不得忤逆萧策的意愿。
“可是这样也太不顾母亲的面子了,母亲那天您就别去,让他们来请,我就不信了,你不去他们能开始拜堂不成。”
萧韵气呼呼的,她居于内宅,不懂自己哥哥心中的那些思虑。
“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萧宣不耐烦的打发了妹妹,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王氏见自己的儿女一个个都扶不上墙,气得头疼。
“姑母无需着急,您忘了宗族的叔伯都到了,这件事关家族,也不能老夫人一个人说了算。”王浣重新命人沏了茶,亲自递到王氏面前。
萧家十几位排得上号的叔伯婶娘都到了,还有几位是萧策祖父那一辈的,与安夫人年纪相差不大。
许多人都追随萧策祖父父亲征战多年,说话是有些分量的。
“胡闹”萧琢闻言气得大力拍了案几,哪有和离夫人坐在上首的,管她是生母还是公主。
他乃萧策祖父萧显的幼弟,二人同母所生,只不过年岁差的有些大。
萧琢大多数时候是追随的侄子萧勋,但是嫡出的身份在这里,其他的人纵然年纪大,也都以萧琢为首。
“四叔说的是,可是现在老大不一定听得进去啊而且这事情是老夫人提出来的。”
萧策的亲叔叔萧庸劝解,自己的侄子性格脾气大家不是不知道,他决定的事情除了安夫人,无人能改。
“那也不能由着他备马,我要进宫。”萧琢吩咐,不理会萧庸的阻拦,执意要跟安夫人好好掰扯掰扯。
安夫人刚用完晚膳,就听见人通传成山伯进宫了,心里了然。
这小叔子肯定是来给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媳妇出头的。
“大嫂,琢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这事万万使不得。”
萧琢一路快马,这会子嗓子都快冒烟了,连忙灌了口茶。
这安夫人坐上首他还能接受,连同霍氏一起,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安夫人不动声色,反问萧琢,他的意思呢
“大嫂,你也知道按照规矩,你都坐不了上首的,大侄媳妇儿才应该坐在那里。”
萧琢明确的指出来,他不怕得罪人,不能让天下人笑话他们萧家没规矩。
“小叔说说,何为规矩”安夫人问。
萧琢一时怔住了,这规矩,书上怎么说来着,无规矩不成方圆,他读书读的不太多,这种咬文嚼字的事情还真不太擅长。
“规矩就是人心里的一杆秤。” 安夫人收敛笑容,严肃起来。
“当年勋儿想要改制朔方军,小叔说了什么,朔方军乃公爹一手创立,是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心血,不能目无尊长,改不得。”
有些往事纵然是过了那么久,回想起来还是意难平,“勋儿拗不过你,妥协了。”
萧琢羞愤交加,立即起身跪在地上。
这是安夫人、萧策和他过不去的坎。
朔方军纪律散漫,士气低迷,萧勋想大刀阔斧的改制,该裁撤的人撤,提拔年轻的将领,可是他说那是老爷子定下的规矩,不能改。
十年前匈奴大军进攻鸡鹿塞,萧勋正在此处巡营,按理来说,以当时朔方军的守备撑上十天不成问题。
可是竟然连三天都没有撑住,生生把家主萧勋折在那里,只有数百亲兵护着十三岁的萧策一路南下。
这件事情当时在整个中原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民众都质疑萧家的铁骑怎会如此脆弱,究根结底他是罪魁祸首。
“大嫂,都怪我,不然阿勋不可能”萧琢以额触地,悔不当初,要是及时改制战斗力低迷的朔方军,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
“起来吧。”安夫人起身扶起萧琢,“你年纪大了,腿上还有伤,接连骑了半月的马才到这里,这情我记着。”
萧琢不肯起,“这情大嫂若记,琢真是无地自容了。”
“小叔,规矩是人定的,人就能改。”安夫人不欲多言,命人送客。
崔妙之在殿外,她做了扬州小吃,亲自送来给安夫人尝尝,没成想遇见这样一档子事儿。
安夫人最后那句话,铿锵有力,换做
当日下午,安夫人就召王氏商谈。
作为萧策的生母,大婚那日豫章公主将于安夫人一同坐在上首。
她居左,豫章公主居右,而王氏做左手第一位。
“母亲,可是她早就和离了,不是咱们萧家人。”
王氏平日里惯会煽风点火,伶牙俐齿,此时却支支吾吾的不知如何是好。
作为萧策的继母,按照常理东海侯不在了,她才是唯一那个应该坐在上首的人。
安夫人作为祖母,豫章公主作为客人,都应该坐在她的下首才是,他们竟然连商量都不跟她商量,就直接颠倒了规矩,不把她放在眼里。
王氏自永寿殿回来后,就气得摔了茶盏,口中念叨着岂有此理
“母亲,您有什么好气的,大哥又不是您抚养长大的,生恩养恩你一个都不占。”
萧宣与萧策关系不差,长兄如父,这样的安排肯定是大哥授意的。
他虽然不喜欢崔女,但他以后的前程系于萧策一身,但是这点道理还是懂的,在这件事上不得忤逆萧策的意愿。
“可是这样也太不顾母亲的面子了,母亲那天您就别去,让他们来请,我就不信了,你不去他们能开始拜堂不成。”
萧韵气呼呼的,她居于内宅,不懂自己哥哥心中的那些思虑。
“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萧宣不耐烦的打发了妹妹,真是头发长见识短。
王氏见自己的儿女一个个都扶不上墙,气得头疼。
“姑母无需着急,您忘了宗族的叔伯都到了,这件事关家族,也不能老夫人一个人说了算。”王浣重新命人沏了茶,亲自递到王氏面前。
萧家十几位排得上号的叔伯婶娘都到了,还有几位是萧策祖父那一辈的,与安夫人年纪相差不大。
许多人都追随萧策祖父父亲征战多年,说话是有些分量的。
“胡闹”萧琢闻言气得大力拍了案几,哪有和离夫人坐在上首的,管她是生母还是公主。
他乃萧策祖父萧显的幼弟,二人同母所生,只不过年岁差的有些大。
萧琢大多数时候是追随的侄子萧勋,但是嫡出的身份在这里,其他的人纵然年纪大,也都以萧琢为首。
“四叔说的是,可是现在老大不一定听得进去啊而且这事情是老夫人提出来的。”
萧策的亲叔叔萧庸劝解,自己的侄子性格脾气大家不是不知道,他决定的事情除了安夫人,无人能改。
“那也不能由着他备马,我要进宫。”萧琢吩咐,不理会萧庸的阻拦,执意要跟安夫人好好掰扯掰扯。
安夫人刚用完晚膳,就听见人通传成山伯进宫了,心里了然。
这小叔子肯定是来给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媳妇出头的。
“大嫂,琢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这事万万使不得。”
萧琢一路快马,这会子嗓子都快冒烟了,连忙灌了口茶。
这安夫人坐上首他还能接受,连同霍氏一起,那是万万不能够的。
安夫人不动声色,反问萧琢,他的意思呢
“大嫂,你也知道按照规矩,你都坐不了上首的,大侄媳妇儿才应该坐在那里。”
萧琢明确的指出来,他不怕得罪人,不能让天下人笑话他们萧家没规矩。
“小叔说说,何为规矩”安夫人问。
萧琢一时怔住了,这规矩,书上怎么说来着,无规矩不成方圆,他读书读的不太多,这种咬文嚼字的事情还真不太擅长。
“规矩就是人心里的一杆秤。” 安夫人收敛笑容,严肃起来。
“当年勋儿想要改制朔方军,小叔说了什么,朔方军乃公爹一手创立,是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心血,不能目无尊长,改不得。”
有些往事纵然是过了那么久,回想起来还是意难平,“勋儿拗不过你,妥协了。”
萧琢羞愤交加,立即起身跪在地上。
这是安夫人、萧策和他过不去的坎。
朔方军纪律散漫,士气低迷,萧勋想大刀阔斧的改制,该裁撤的人撤,提拔年轻的将领,可是他说那是老爷子定下的规矩,不能改。
十年前匈奴大军进攻鸡鹿塞,萧勋正在此处巡营,按理来说,以当时朔方军的守备撑上十天不成问题。
可是竟然连三天都没有撑住,生生把家主萧勋折在那里,只有数百亲兵护着十三岁的萧策一路南下。
这件事情当时在整个中原都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民众都质疑萧家的铁骑怎会如此脆弱,究根结底他是罪魁祸首。
“大嫂,都怪我,不然阿勋不可能”萧琢以额触地,悔不当初,要是及时改制战斗力低迷的朔方军,可是后悔有什么用呢。
“起来吧。”安夫人起身扶起萧琢,“你年纪大了,腿上还有伤,接连骑了半月的马才到这里,这情我记着。”
萧琢不肯起,“这情大嫂若记,琢真是无地自容了。”
“小叔,规矩是人定的,人就能改。”安夫人不欲多言,命人送客。
崔妙之在殿外,她做了扬州小吃,亲自送来给安夫人尝尝,没成想遇见这样一档子事儿。
安夫人最后那句话,铿锵有力,换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