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防火防盗防县令
    李虞听楚天秀要全县诸吏、三老、亭长、里正和几百名青壮百姓,一起出县城,敲锣打鼓,迎接他这位新县令大老爷的时候,一时惊懵了。
    这作风,何止是大纨绔作风
    这已经升格为昏官作风了。
    再听夫君,问起大楚县令的政绩考核,都考哪些方面。
    李虞终于回过神来,翻了一个俏美的白眼。
    夫君这个县令什么状况都还没弄清楚,连大楚县令政绩考核要干什么都还没弄明白,也敢夸口说丹阳县,成为天下县城之首。
    她哭笑不得,“夫君,我又不曾治理郡县,也不清楚这些啊回头问问县里的小吏吧,他们常年干活,应该清楚。”
    若是说军务、马政,清剿地方贼寇、藩国,甚至是打匈奴,她都能滔滔不绝。
    可如何治理地方,她却是从未研究过这方面的古籍。
    纵有天纵之资,她也不知该治理郡县如何做起。
    “姑爷,我记得朝廷发的文书里,好像有一本小册子,写了一些县令要考核的政绩。”
    祖儿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翻找包裹,却是在行囊里找出一份朝廷的文书出来。
    大楚朝廷也挺新潮的,已经开始改用昏侯纸,来发文书了。
    楚天秀接过来,和她们几个一起看。
    只见,上面写道“大楚县令政绩考核一、户口增额。二、农田粮食增额。三、税赋增额。四、入学蒙童。五、贼寇清剿。六、官司命案。七。其余特列。一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
    当年比上一年的增加额度,就是县令的政绩。
    增额越多,政绩自然是越高。
    尤其是前三项,几乎决定了县令政绩高下。
    这第六项,官司和命案,当然越少越好。对升迁的影响最低。
    丹阳县目前的户口是三千户,人口一万五千人,约户均五人。
    丹阳郡主李虞的封地是丹阳县,食邑一个县。增加的新户口,向朝廷请求封赐的话,也会算入食邑人口。
    狄儿看了,十分惊奇“这户口,不就是县里的百姓们自己生小孩么为何拿来,当做县令的政绩”
    楚天秀想了想,笑道“这户口,事关国力。耕荒田、修水利、种粮谷,靠的都是人口。自然是新增的人越多,政绩越高。
    如果发生兵灾、饥荒、病疫带来大量死亡,造成一县的户口锐减,朝廷怕是要惩罚县令了。百姓生下来是容易,能否养活,就要靠县令的良政。
    本县令,要让百姓们多生啊”
    古代的农业帝国,户口、农耕和税负,这是头等大事。
    当然也是对县令考核的重点。
    看完这个政绩考核表,楚天秀心里已经大致有底了。
    户口、粮食和税收。
    前两项,见效最慢。
    税收,归根结底一句话,无非就是搞钱嘛
    这个他最拿手了。
    这支豪华马车,在驿道上疾驰。
    离开金陵城四五十里之后,这驿道开始泥泞,渐渐不太好走。马车的速度只好减缓了下来。
    到了下午时分。
    他们一行,已经抵达了丹阳县城外。
    李敢年得了命令,不敢怠慢,纵马疾奔,以最快速度,在正午时分抵达了丹阳县城。
    他气喘吁吁顾不上休息,严词,向县衙的众吏、衙役,下达了小昏侯这位青天大老爷的命令出城迎接县令老爷的驾到。
    疏忽怠慢者,当场革职。
    这个命令来的非常突然,让丹阳县城上下措手不及。
    不过,好在。
    县衙小吏们知道小昏侯县太爷马上要上任了,都在县衙等着呢。
    连上一任的县太爷,这几日都专门在县衙守着,准备和小昏侯进行交接。
    “快”
    “新的县令大老爷马上要来了,县衙、各乡所有里正以上,赶紧出城十里,去迎接大驾”
    丹阳县衙的县尉、典吏等小吏、众衙役们乱成一团,心中忐忑恐慌,匆匆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楚氏赘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百里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百里玺并收藏楚氏赘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