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谢丞相的几名大臣吵嚷闹着,要驳回小昏侯自荐书,可一听孔寒友有简上奏,瞬间便肃静下来。
    谢胡雍主相和众大臣们,都惊诧的望向孔寒友。
    御史大夫,排位三公之末。
    但上可劝诫帝王。
    下可监察诸侯王、丞相、太尉等在内的文武百官是否奉公守法、德行缺失。
    是朝廷上最令百官畏惧的重臣。
    通俗的说,御史大夫就是专司监察,鸡蛋里挑骨头,负责骂人的官。
    一旦被他抓到了毛病或罪证,轻则罚俸禄,重则贬官、入狱。
    尤其是,这位御史大夫孔寒友很少开口。
    一旦有简上奏,往往出手狠准猛,事后几乎必有官员遭到贬逐、下狱。
    别说百官敬畏了。
    只要他一开口,连皇帝都头疼。
    早朝上,奉行的是一事一议的原则。
    谢丞相刚刚上奏,还没有得出结论呢。
    按理,也要先商量完谢丞相的这份岁举名单的奏报,皇帝裁定之后。
    众臣们按照排位再接着上奏,议论下一个奏报。
    哪有一事未闭,又奏一事的道理
    “孔爱卿有何事奏报,如此着急”
    项燕然和气问道。
    孔寒友从冕服袖袍内取出一个锦盒,奉上道“臣昨日查巡金陵城,寻得祥瑞一件,乃当世第一文运之宝,进献于皇上。”
    此言一出,顿时金銮殿内,众臣们一片哗然,脸色古怪。
    祥瑞
    大家同朝当官,都熟悉官场上的套路。
    所谓的“祥瑞”,便是哪些偏远地方的郡守、县令,生怕皇帝忘记了自己身在偏远,一心为陛下治理郡县,颇为辛劳,还请陛下看在劳苦功高的份上,加官进爵,或调回金陵皇城享福也行。
    便经常把一些“禾生双穗,地出甘泉,千年神龟,黑眼白熊,白狐,白虎”,等等奇禽异兽,作为辖内的祥瑞之物,送到金陵帝都来,隐晦的表达请求皇帝嘉奖。
    所谓献祥瑞,通常便是请求再进一步的意思。
    皇帝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哪怕不加官,也会“嘉奖”勉励一番,以免这些郡守、县令们感觉不受皇帝重视,心生苦闷。
    这种事情也就偶尔干干,哪位郡守大臣要是天天进献“祥瑞”。御史大夫肯定会毫不客气的参他一本,骂他不干政务,整天想着钻营官位。
    金陵城内的朝官们,近在皇帝身边,不必担心被皇上忘记了,当然不会干这种颇为丢脸,容易被御史府盯上的事情。
    但是,你孔寒友这位御史大夫,朝堂三公之末,地位仅次于丞相、太尉,深受皇帝宠信,怎么自己带头献“祥瑞”
    难道孔大人,想要再进一步,位列三公之首丞相之位
    可是谢胡雍主相已经当了十多年的丞相了,皇帝用着他也好事,显然没有换掉主相的意思。
    就算谢胡雍主相干不下去了,王肃副相还眼巴巴的等着后补呢。孔大人想当主相,还差了两步。
    “孔爱卿要献祥瑞”
    项燕然也是大为诧异。
    这位御史大夫不去监察百官,在金陵城内寻了一件“祥瑞”献宝,这是要干什么。
    御使大夫,孔大人骂人一向厉害无比,朝廷上难有人出其右,难道孔大人是拐着弯骂自己昏庸
    “不错皇上请过目”
    孔寒友再次叩拜。
    项燕然接过金丝檀木的锦盒,打开却见里面是一册薄薄的纸书。淡粉色,约百张,麻绳装订成一册书籍。
    精美的纸书
    笔墨在这册书籍上书写了整本的论语、诗经、楚辞。
    项燕然目光大动。
    皇宫里也有不少麻纸,他试着写过,但不太好用。
    麻纸的孔隙很多,墨汁极易渗透,导致字迹很快模糊。不适合做成长久保留的书籍。
    而且麻纸价格太贵,十文一张,是一卷竹简的十倍之巨。非大富之家,不会买麻纸。
    他试过几次,觉得不堪大用,也就丢在一旁没有再理会。
    但这一卷纸书,质地极佳。
    以笔墨写了百页,整整一本书的论语、诗经、楚辞,足有十万字以上。
    这说明什么
    说明纸张的工艺近趋完善,已经完全适合做成书籍了。
    就这么一卷薄薄的百页论语,记载的文字,抵得上一辆大牛车的上千斤数百卷的竹简。
    此纸若是大量生产,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楚氏赘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百里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百里玺并收藏楚氏赘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