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郡守谢安然和秣陵县令董贤良,跟李敢年谈好采购大批水车的事情之后,也没心思在丹阳县多待。
    整个丹阳郡的旱情严重,他们要赶回去安排抗旱救灾的事务。
    他们离开丹阳县。
    谢安然便立刻紧急上报丞相府,称整个丹阳郡诸县都发生旱情,请求朝廷拨一大笔银两修建大批水车,抽河水,以支援抗旱救灾。
    他没提丹阳县无旱情的事情。
    丞相府和御史台都不喜小昏侯,他说的越多,越容易出问题。
    丞相府日理万机,要处理整个大楚皇朝上百郡的各种紧急事务,只要他不上报,便很难掌握县里的细微情报。
    董贤良的奏报也十分简单,并未说太多详情,只是说秣陵县急需银两采购水车,甚至没说这批水车是丹阳县造的。
    董贤良很清楚,恩师提前开始这次全国郡县大考,本来就是在刻意算计小昏侯的,想要打压小昏侯的政绩。
    他心底对小昏侯有些愧疚。
    不太乐意用这种见不得光的手段,来打压政敌。
    董贤良更隐隐担心,若是提了此事,恐怕丞相府未必会拨这笔银两去采购水车这等于是“资敌”,给小昏侯送银子。
    恩师孔寒友宁可另想其它办法,也断然不会同意采购水车,给小昏侯送这大笔的银子。
    这定然会延误旱情拖个半个月,稻田浇不上水,谷粒干瘪不饱满,大幅减产,什么都凉了。
    董贤良只能保持沉默,一来也算弥补愧疚,二来也是尽早采购水车,以解秣陵县的旱情。
    谢安然郡守和董贤良县令的这两份旱情奏报,几乎同时送到丞相府。
    丞相府。
    孔寒友看了两份奏报,不由摇头叹息。
    他是想借着全国郡县大考,给董贤良、晁方正做出出色的政绩,一举压过小昏侯。
    没想到会遇上丹阳郡发生旱灾,出现重大的危机。
    不过,所谓危机。
    危中带机。
    整个郡都旱情严重,小昏侯的丹阳县,定然也是受灾严重。
    这更是一个狠踩小昏侯的好机会。
    小昏侯在这次全国郡县大考上的政绩越糟糕,便越难以翻身。
    想要升官,难如登天。
    “立刻从国库拨银十万两给丹阳郡府,由郡府酌情分配给丹阳郡府各县抗灾。”
    孔寒友吩咐小吏道。
    “丞相大人,为何这笔银子拨给丹阳郡府,不直接拨给秣陵县
    丹阳是谢安然主政,他跟小昏侯关系深厚这银子能发放到秣陵县、芜湖县吗谢太守会不会拿去,给丹阳县赈灾”
    小吏诧异。
    丞相府直接拨银子给县里赈灾,这是最快速的办法。
    这中间多了郡守这一道环节,郡府肯定会从中拿走一笔银子,最后落在董贤良手里就不多了。
    “谢安然一直向丞相府申请拨银,修兵械库,本相压着没批。
    这笔银子拨下去,他知道该怎么做,定然会重点照顾董贤良和晁方正。
    派人去提点他一下,让他给董、晁各一万五千两银子的赈灾款,同时勿要对丹阳县施以援手最多给个一千两银子打发一下便行了。
    谢安然要是不懂事,下次还想拨银子,可就难了。”
    孔寒友淡淡道。
    他若是直接给秣陵县拨银子,难免会有人骂他假公济私。偏袒董贤良,却排挤小昏侯。
    可是,他把银子给了丹阳郡守。
    让丹阳郡守再分配的银子,哪怕分配不公道,那也是郡府的事情,没办法来指责他。
    丞相府下拨银两给丹阳郡府救灾,谢安然以后还要指望丞相府拨银子,是万万不敢得罪丞相府的。
    在官场上,没有人帮衬着,没有官官相护,那是寸步难行,被坑了都不知道是谁下的手。
    他把持着丞相之位,能够极大的调动整个大楚的资源,提携儒家骨干,铲除政敌,来施展他独尊儒家的梦想。
    “是,主相大人,属下立刻去办”
    小吏连忙道。
    孔寒友安排了赈灾款之后,再次入宫面圣,禀奏此事,“皇上,丹阳郡出了旱情。老臣已经从国库拨掉十万两银子,给丹阳郡抗旱救灾。”
    “丹阳郡大旱朕听说,吴王治下的会稽郡,也是大旱,旱了快两月了,正急的冒火呢。这次旱情,怕是遍布江南各州郡县啊”
    皇帝项燕然听了奏报,不由皱起眉头,叹道。
    “皇上,种粮靠天吃饭,天不下雨,这也是没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楚氏赘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百里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百里玺并收藏楚氏赘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