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道。
    “也好”
    楚天秀也没推托,当仁不让坐在大殿主座。
    他官位是低,但是爵位高啊。
    这场科举考试,除了皇帝之外,就属他最大。
    此时。
    金陵贡院门外,已经排了一直长长的队伍,足足有上万名之众。
    门口,有几十名守卫,在搜查每一位进入贡院的考生,防止夹带小抄入贡院内赴考。
    都是金陵城本地户籍读书人,已经报名参加首届科举,领了一块考牌。
    有各大门阀士子,官宦子弟,有平民儒生,从十多岁的少年童子,到五六十岁白发老人,一眼望不到尽头。
    街道周围乌泱泱人群,更多的是前来送考的父母、妻眷亲朋好友。
    这县试录取童生,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当然是愿意考的便来。
    贾生在考生人群之中,手提着一副笔囊,面色激动。
    他已经五十余岁了,毕生苦读书,熬了半辈子,终于踏上考场。私塾先生,终究非他毕生所愿。
    若是有幸能够中举,他一介平民儒生,也能一跃成为朝廷官员。
    说起来,他也有些运气。
    虽是一生研习儒书的儒生,但他这二十年在平王府里当私塾先生,最嗜读书,经常通宵达旦看书。
    借了平王府的光,二十年下来也读了极多的藏书,府里的藏书大多都读过。就算偏门的书,他也有些印象。
    这不是普通儒生,能有这么好的运气。
    听说科举考全科,贾生也并不怵。
    “这都五六十岁了,还在做当官的梦。也不想想自己是不是这块料。等这次考砸了,脑子就清醒了”
    贾生的胖婆娘站在街边前来送他赴考,虽然嘴里碎碎,发着牢骚,但还是给贾生带来了一袋干粮和水。
    金陵贡院外,众亲友们都在送自家子弟赴考,仔细叮嘱着。
    上午,巳时。
    有金陵府的长吏来报“禀诸位大人,众考生皆已经入贡院收回考牌一共九千八百枚。尚缺数十枚。”
    楚天秀淡淡道“嗯,吉时已到,不等了关闭贡院大门,误点者不许再进入考场。
    王栩大人,可以开始发放县试考卷,时限为三个时辰,下午收卷。命金陵衙役,巡逻监视考场,严查舞弊。”
    “是”
    王栩道,立刻吩咐金陵府的众小吏,开始给考生们发放县试考卷。
    金陵贡院内,众考生们拿到这份传言已久的全科考卷,有些惊懵。
    果然,广博和杂学。
    总共五十道题,涉及儒学书籍只占了其中七八道而已。其它,道家、法家、兵家、墨家,连医家书籍,考题上居然都有。
    这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
    让许多考生,一脸懵,感到烧脑。
    唯一让他们松一口气的是,考题是出原文,只需记住原文,背写出来便可。
    无需他们讲述自己的见解和道理。
    这大大降低了难度。
    看过大量书籍的,应付这场县试童生考题,还是比较轻松。
    金陵考生这边,自然无需多提。
    众考官们脸色都有些变了,他们只听过传闻,也是刚刚拿到这份县试考卷。
    没想到,小昏侯亲手设计的科举考试,果然是“天文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包。
    他们的脸色变了,心头暗惊。
    自春秋、战国八百年以来,诸子百家的学术争端,一直轰轰烈烈,从未消失。
    秦始皇“焚书坑儒”,让这场学术争端迅速消沉了下去,各家各派纷纷蛰伏不出。
    而大楚皇朝立朝之后,以黄老治国,也讲究大家都消停一下,“不争议、不争论”。
    各个学派都在自己低调发展,不和其它学派争斗。
    尤其以儒家学派,凭借私塾广授弟子,迅速发展壮大。
    他们深感担忧,小昏侯这样安排科举考试,三教九流驳杂于考卷,只怕会再次挑起诸子百家的学术争斗。

章节目录

楚氏赘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百里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百里玺并收藏楚氏赘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