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刘偐的状态很好,赵言心想。
    他们一行五人一同去了陈秀才家中,出来时皆拎了陈秀才回的礼。
    今年的中秋节,赵梨花做了好几种口味的月饼,一半留着,一半是要带回去给张家的。
    赵言这几日有空,兴致一来先试着教小豆子识字,尔后见他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他自己首先便不忍心了。
    他摸着他的脑袋,叹气,“那等明年,舅舅再教你识字。”
    “舅舅,”小豆子伸手讨抱。
    “好好好,抱你。”赵言自己先屈服了。
    孙夫子是待师兄他们考完出了成绩之后再离开的。
    赵言和瀚哥儿他们特意去送别。
    孙夫子离开那日,还不忘检查他的功课,尔后听他答完,才满意地道,“往后不要将功课落下了,往后有不解的可以信件问我。”
    “多谢夫子,”赵言很真诚地感谢他。
    这会儿,孙夫人带着一众丫鬟小厮出来,他们的行李已经搬到了后面那辆马车。
    赵言和瀚哥儿他们原本想要去打招呼的,他余光瞥见一个不作丫鬟打扮的女子紧挨着孙夫人,想起要避嫌,他脚步一顿。
    吴瀚他们跟着止步,一抬头亦看见,只是飞快低下头。
    孙夫人很快走到他们面前,笑着说了两句场面话。
    赵言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他微皱眉假装不知,低头作谦逊状。
    很快,孙夫子在小厮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马车压在青石板地面的声音渐远,其中一辆马车的帘子微掀开一角又落下。
    五人直起身子,回头望着再次变得空荡荡的巷子,心中一阵感慨。
    这一次乡试,第一届的师兄们全部去参加了,第二届的则去了不多,而赵言他们这届,纯粹只是观众。
    此时参加过乡试的都已经离开府学,要等两年后才有新一届的师弟过来,府学的藏书楼、走廊,各处都莫名安静下来。
    人一少,夫子的注意力便直接集中到他们身上来。
    在繁多的功课下,赵言逐渐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赵言一月后开始与孙夫子有了信件来往,在信件之中,他也更是敢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偶尔看见孙夫子的回信,他能察觉到孙夫子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
    很正常的一日,赵言照常收到了孙夫子的回信。
    他看完之后,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心中有惊讶有有种理所当然的情绪。
    “石头,怎么了”吴瀚好奇地走过来。
    赵言将信件递给他,“孙夫子想收我为学生”
    “什么”惊讶的是方仲礼,其余几人皆凑过来看,信件的前半部分是正常的解题笔记,后面则用了小半篇幅表达想收赵言作他的学生。
    惊讶之中,他们反而很快平复了情绪,“我们以为孙夫子早就要收你做他的学生了,”
    “嗯,”赵言应了一声。
    “不过,这是不是太简单了”
    拜师之前是要行拜师礼的,讲究遵循圣人之礼,这是一件很重要要求有形式感的事。
    “夫子在京城,应该以后补上去也是可以的吧”柳书宇不确定地问。
    赵言也有些不确定,然而更重要的是先回信。
    “石头,你要答应吗”方仲礼问他。其余人皆好奇地看向他。
    赵言拿出纸张,点头,“孙夫子教了我许多,已经是我的老师了。”
    他的意思就是答应了。
    吴瀚他们都为他高兴 ,“那石头往后是有夫子护着的人了。”
    赵言笑,他在心中斟酌了一番,仔细下笔,一方面表达自己能被他收为学生的荣幸,另一方面则是表达自己勤学苦学的决心,言语中不乏对孙夫子的尊敬。
    想说的话在心中酝酿了一圈又一圈,赵言仔仔细细检查了一番,才迫不及待折起准备将信件寄出。
    拜了师之后,很明显的一个变化便是:孙夫子的倾囊相授。
    赵言每回都能收到厚厚的一叠信,信中内容不少,其中布置给他的任务甚至比府学夫子所布置的还要多。
    赵言又幸福又痛苦地学着,但幸好,还有瀚哥儿他们一起陪着他痛苦。
    他将重要的内容收集于笔记上,给瀚哥儿他们温习抄写。
    而瀚哥儿他们的回报方式也十分粗暴,具体体现在平时,他有时想喝杯茶,茶杯已经到他手边了。
    五人朝暮相处。随之时间的流逝,是知识的积累,是他们感情的愈加深厚。
    春去冬来,赵言个子往上拔,只与大他三岁的方仲礼相差了一个拳头距离。
    若说他小时候与阿姐长得有七分像,他如今又多了些后来形成的书生气质,谦和如玉。
    然而在几个师兄眼中,赵夫子的气势依然十足。
    在紧张期待之中,乡试年八月六日,卷子印刷完毕。由皇帝钦派考官。其考试分三场,分别八月初九场、十二场、十五场。
    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中秋,他们是在考场中度过的。
    考场由省城专设贡院,是一个封闭式的大院子,整个省份的考生一同参加,检查进场由早排到晚。
    赵言被安排在了下午进场,中间歇息一会还能来得及。
    由官差引入考场之后,赵言不落痕迹扫了眼四周,中间是一眼望不到尾的大道,左右两边横列号舍,无门无窗。其按照千字文排列,最靠近龙门的写着天字一号房。
    赵言跟上官差的脚步,进到自己的号房,利索地擦拭一通之后,裹上衣服躺下休息。
    秋日的夜晚温度适宜,赵言舒舒服服睡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醒来如厕,就着水吃下发下来的馒头,官差发下来的馒头也不知是谁做的,完全没有软糯感,他慢条斯理地小口吃着,又听到了旁边因噎着而拍胸脯的声音。
    前面的程序一如院试,只是更严格了一些,考前巡逻官差变多。
    第一场考墨义,即笔答经义,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每经问义十道,五道全写疏,五道全写注,转换过来,大概有三十道至五十道题目,答纸有厚厚的一叠。
    巡逻的官差撤下,答题时间一到,赵言提起笔,写下籍贯姓名和考号,他借此短暂的时间平复心情和理清思绪。
    作者有话要说更啦,

章节目录

穿成农家子考科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甜甜的汤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甜甜的汤圆并收藏穿成农家子考科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