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李光地等等大臣都认为, 历朝历代都无法解开皇位继承制度的死结。而现在的大清, 是处于一个过渡时期,从关外的八大贝勒共同治国理政, 向中原的皇帝集权过渡。
    这个堪称“混乱”的时期,再加上预立储君的事儿,对于满蒙王公的任何一个人, 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
    比如,实行储君制度, 按照中原政权的规矩, 那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宋朝和明朝为此还设置了,“皇帝和太子所谓两龙不能见面,见面则相克的制度”。
    因为他们都知道, 一旦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一旦皇太子御政, 必然从中植成党羽, 与皇权相争。
    可是权利动人心。
    索额图等等人则认为,大清很多地方参照前朝旧例, 前朝诸皇子“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皇子则“内襄政本、外领师干”, 他认为太子参政很应该,可是其他的皇子们不应该,认为其他皇子们参与政务才是矛盾的根源。
    皇上不适应之下,极力宠溺皇太子, 极力拉开太子和皇子的区别;满洲贵族不适应之下,极力反抗;储君本人面对这些情况,渐渐深陷其中,认为反对他的人都不对
    当然,皇上也渐渐意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可是皇上也陷入旋涡之中。
    皇上一方面要拉拢汉家文人士族,改变大清之前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遵循满洲传统,让皇太子参与政事。虽然皇上的本意是锻炼皇太子,盼子成龙,可是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
    太子党的出现,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属于皇上本人的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为此皇上大玩平衡之术,前朝里,索额图和明珠平衡,满臣和汉臣平衡,后宫里后妃们宠和重平衡
    明眼人都知道这不是长久之法,可暂时只好如此维持。
    至少可以维持到太子和皇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不是等到皇上年迈,自然就有结果了。
    不相信,往前数一数魏晋汉唐宋元明,在皇上驾崩的时候,谁最后继承皇位,变数实在太多了。
    可是,苍天好像不给他们“侥幸一样”,苍天送给皇上一个“熊儿子”,送给大清另外一个嫡子。
    脆弱的“平衡”提前宣告失败,还引发强烈的反弹。几方角逐之下,皇上做了选择,送走“熊儿子”,又引发一个反弹。
    朝堂上变为索额图、明珠、法喀三足鼎立,后宫里也变成三足鼎立钮钴禄家和皇后娘娘联合满蒙王公,光明正大地要“他们”的小阿哥回来。
    小阿哥回来,咳咳,回来的阵势非常“吓人”。可其实,这些老臣们一开始真没怎么在意。
    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年龄还比大阿哥、太子小了四五岁不止。
    而且,小阿哥不习惯俗家生活,回宫了还天天穿着僧衣,礼仪规矩也浑然不在意,还贪玩爱睡觉,不喜欢学习说实话,他们还挺开心的,没少暗搓搓地乐呵,对着法喀露几个“意味深长”的笑儿。
    小阿哥这般不通世情,不懂规矩,对比之下,大阿哥和太子,那不就是礼仪周到,勤奋好学他们都以为这般下去,皇上必然会慢慢疏远小阿哥。
    可是
    也不知怎么的,小阿哥就有了自己实打实的功劳,有了“理所当然参政”的权利,还被光明正大地封为瑞亲王,还有了兵权,好吧,一开始,他们也没在意这个兵权,水师嘛,打完小琉球那就差不多一个摆设了,没人在意。
    骁骑营,更没人在意。
    但是小阿哥有本事。
    一次整顿,将骁骑营变成所以军营都离不开的技艺大营。
    一次南下,就那么,轻而易举的,打下来整个南海。有了天大的军功不说,还在南海开始轰轰烈烈的扩军,大力修建造船作坊,火器作坊
    天了噜,这是要闹哪样
    伴随着姚启圣、施琅等等人发来的信件,皇上一行人继续北上的队伍又陷入奇怪的氛围,这次是保康的各种好主意也打破不了的那一种。
    无他,甭管文官们怎么耍嘴皮子,甭管朝廷上的人怎么争斗,他们都知道一个事实,谁手里有军权,谁就是“大佬”。
    小阿哥手里的军权这么大,在南海的威望高过任何地方官,偏偏这还只是一个开始,等水师建设起来,乘风破浪,亲娘啊,这是要闹哪样啊啊啊
    幸好皇上对此早有准备,皇上面对一大半文武大臣死了亲爹的脸,直接将他之前的计划抛出来。
    “火器在作战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朕欲全力筹备一个火器营,大阿哥保清进去。”
    “太子年龄渐长,学有所成。于毓庆宫建设詹事府,礼部开始准备太子的出阁讲学典礼修缮文华殿,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选定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作为皇太子的讲师”
    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一边黑着脸大喊“皇上英明”,一边内心里咆哮“皇上你是要闹哪样皇上你是要闹哪样”
    皇上“”
    皇上也想咆哮。你们谁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啊你们光叭叭叭朕这个不周全,那个不正确,你们倒是说一个方法出来啊
    心里头也知道这般下去,不光太子和他的矛盾越发严重,孩子们之间的融洽也很可能不复存在,可皇上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
    气急败坏的皇上找到他汗阿玛。
    “自古以来,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每一个孩子,我都疼爱,对太子尤甚。太子天花过后,偶染小病,我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
    我每次外出,都不忘日日问候太子日常起居,担心他留在宫中想念汗阿玛。有时太子对及时回信的事不太重视,我便十分焦急我顾念太子失母,对他煦妪爱惜,太子自幼读书、聪慧好学、满朝文武赞誉其孝顺恭谦,礼仪周全”
    师祖耐心听着,听完后,面对皇帝那个不甘心的模样,只说“关外八大贝勒共同治国理政,是错中原皇帝集权,预立储君,一定是对”
    “阿弥陀佛。”
    皇上“”
    皇上不光没得到他汗阿玛的安慰,还被他汗阿玛抛来两个问题,人直接就傻了。
    立爱子,立长子,立嫡子,立幼子这一直是中原政权无法解开的继承矛盾,从夏商周到现在,一直都是。
    八大贝勒共同治国理政,共同选举继承人,这一直是关外满洲传统,从努尔哈赤做大汗,到皇太极,到先皇,都是。就是皇帝当年做太子,也是先皇先有了决定,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全体通过,才正式册封。
    皇上愣愣地看着他的汗阿玛,眼睛睁大,嘴巴张大,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他不光是拉拢汉家文人士族,他还是顾虑爱新觉罗家男子的寿命长短,顾虑自己当年突然做太子,突然做皇帝的辛苦,才这般着急要竖立皇太子的太子权威吗
    他能说,他也是思虑长远,不想皇家有之前朝代的皇子们为了争皇位引发的争斗,不想再有当年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争位的事情,才打定主意册封太子的吗
    此时此刻,面对眼前的困局,皇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师祖看他一眼,心里一叹。
    师祖知道皇帝为难,皇帝又要抓住皇权,又要做慈父,还要做有太子做继承人的明君,又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又爱名声
    师祖只提一句。
    “前几天,贫僧和保康看蒙古黄金史,保康突然很惊讶地说,当年成吉思汗当年出征在外的时候,是公主监国。”
    皇上“”
    晴天霹雳
    皇上都能想到他熊儿子的原话。
    “师祖,成吉思汗当年出征在外的时候,是公主监国师祖你看这一段,一般事情由木华黎具体负责,凡遇到大的事情都得向阿剌海别乞请示,然后才能办理。师祖,元史上还说公主明睿有智略,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
    皇上就感觉他的耳朵边轰轰作响,脑袋里也轰轰作响,皇上只想抱住他汗阿玛的大腿大哭一场。
    “玄烨是梦想公主们出嫁后都亲政一方,统领一方,玄烨真没想过她们监国。”
    皇上呆呆的,皇上表示他是真的冤枉,他是真的委屈。
    师祖表示理解。
    “公主们学习,一开始是保康的主意。保康在五台山长大,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清穿之快乐快乐阿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痒痒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痒痒鼠并收藏清穿之快乐快乐阿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