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52 琼县一日游 (2/2)
名为甘蔗,长丈余似竹,斩而食之味甘,榨而取汁如饴。难道你想制糖”
“没错,我们用甘蔗来制糖”沈玖轻轻吹了一声口哨,朝着不远处的小厮挥了挥手。
“甘蔗取糖,在下也略有耳闻,但甘蔗只能榨出糖浆,不易运输保存”傅君恒蹙着眉,却忽然看见方才那小厮捧着一布袋远远地跑来。
沈玖从小厮手里取过布袋,打开之后,众人发现里面竟然是一粒一粒如同砂砾般的小晶体,色泽透明,略微有点偏黄。
“傅公子不妨尝尝”沈玖大大方方地把袋子拿到了傅君恒的面前,傅君恒犹豫着伸手捏了几许,放进嘴里,那双狭长的眼眸瞬间睁大了不少,嘴唇微微颤动“这这是糖”
“这叫砂糖就是用这甘蔗熬制而成的。”沈玖得意地把布袋拿来给众人分享。
众人觉得新奇,不知不觉便塞了满口。沈小狼尤为喜爱,吃得满嘴糖渣。
沈玖很满意众人的反应。
在大武王朝,糖基本上都是靠粮食熬制的,被称为饴糖,产量较少不说,甜度也不算高,还浪费粮食。
所以糖在市场上很少见,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更不用说用来做成甜点,或是孩子们爱吃的糖果了。
在南疆,虽然有不少人把甘蔗熬成糖浆,但是却不知该如何保存、运输,只能当作地方特产。
可是,在书外的世界,用甘蔗制砂糖的办法,是唐太宗派人去印度交流回来的。
唐宋时期,天朝的制糖业十分昌盛,产品远销海外,成了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虽然比不上食盐,但是很多人一旦吃到了甜头,便很难离开糖分。
糖足以成为继食盐之后,强势崛起的调味品新贵。
所以,制糖成为穿越党一派富甲天下的常用招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她沈玖要做的,可不是要靠制糖来发家致富。
如果运用恰当的话,这“糖衣炮弹”其实也是一件攻击的大杀器
“我这里只是种植了一小片甘蔗林,但是在不远的海岛上,甘蔗是当地最常见的经济作物,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货源问题。”沈玖眯着眼睛笑道,“而且,甘蔗的价格十分低廉,我们制成了糖,便可以将价格翻上几倍,再往北地售卖,向中原和江南一带输送的话”
“妙啊这白花花的银子不就滚滚而来了吗”一名幕僚惊讶地道,众人看向沈玖的目光都起了变化。
这不仅是把大把的银子赚进了口袋,若是这糖真的能和盐一般,或者只要能有盐的一半销量,就算誉王和平王百般阻挠,相信两地也会有不少商贩乐意偷偷拿银两来换取砂糖。
毕竟大家都知道,越是被官府禁止的事情,就越有利可图
到时候,誉王和平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领地的银子,不断滚进了南疆那可真是大快人心
萧陆川内心也被沈玖的甘蔗震动了,望着眼前的甘蔗林,他仿佛看见了一片浩瀚的大海,一片用银子填满的大海
而创造了这片银海的,却是一个与他年岁相仿的青年。
过去只当这人成天胡思乱想,爱做发财梦,可没想到,他竟然早已迈开了步伐,走在了浪潮尖头上。
若是不奋力追赶,恐怕很快便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正思量着,萧陆川忽然感受到手心被人轻轻一捏。
“诸位请随我来。”沈玖调皮地冲萧陆川一眨眼,拉着他的袖子走进了一旁的小道里。
小道弯弯曲曲,延伸进长满了金鸡纳树的树林。
穿过那片林子,便可以看见远方烟波浩瀚的海平面。
海鸟在峭壁上空啼鸣,海风扑面袭来,灌入了风口,吹得人一阵瑟缩。
“诸位,”沈玖拉着萧陆川,迎风而上,站在了悬崖边缘,向众幕僚大喊了一声,“请往下面瞧”
众人从上往下看去,发现下方的山地是一片一片呈台阶状铺展开来的田地,田里种着一株一株刚刚栽种的水稻秧苗,可奇怪的是,田里却没看见有多少水。
“怪事,沈九公子这地里的水稻,怎么才插秧”一名幕僚摸着胡子疑惑地问道,“这水稻看起来和我们平日种的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当然不一样”沈玖笑道,“你们不是想知道为何在下能迅速调来这多新米吗”
“”幕僚们好奇地抬起头来,竖起了耳朵。
“因为这里种植的,是今年刚刚从越岛引进的新品种。”沈玖指向了下方的水稻,特意加重了“越岛”两个字的读音。
“越岛越岛能有什么可以引进的”不出她所料,幕僚们纷纷露出了不屑之色。
自从大武打退了南海诸岛的联合进攻,自从沈家军平定南疆叛乱开始在海上扬起了旗帜,大武王朝从上到下,都昂首挺胸,扬着一股子自豪与优越感。
在他们眼里,南海诸岛便是一群手下败将,又不如大武繁华,只能算作南蛮异族,故而不屑与对方往来交流。
可沈玖却不这么认为。且不提她心心念念的对外贸易,南海诸岛上的各种物产,也是她一直窥探觊觎的宝贵财富。
在天朝的历史上,也是因为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粮食丰产,人口暴增,才出现了大宋一度的盛世繁华。
所以沈玖一直尝试着派人在南海诸岛,寻找类似于占城稻的优质水稻。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手下在邻近的越岛上,找到了这种足以与“占城稻”媲美的品种。
越岛位于大武王朝的南方,气候比南疆更为炎热,内陆的干旱状况更加严重。
越岛上的水稻品种,具有大武水稻所不具备的抗旱特性,哪怕不用水灌田,也能存活。
而且,这种水稻适应性很强,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能生长,非常适合在南疆大面积种植。
更为重要的是
沈玖唇角勾起一道弧度,向众人缓缓开口“这种水稻,从种植到收获,只需四五十日。”
“什么”这下,幕僚们全都竖起了耳朵,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就连傅君恒都紧紧抓握住了胸前的衣领,手背青筋暴突,脑中飞快地计算着数目。
大武王朝的水稻,不分南北,皆于三月清明插秧,九月秋露收获,种植半年时间,却只收获一季。
如果种植了这种越岛而来的水稻,清明播种,夏至小暑时便可收获,此时雨水丰润,气候宜人,完全可以再次种植,待四五十日后再次收获,若是能赶在立秋之前,甚至还能再种下一波
一年种植三次,收获三次若是能全南疆播种这种水稻,南疆粮产迟早翻番
“沈九公子,倘若真要大面积种植这种水稻,便需要更多的人手。”傅君恒思忖了片刻,难得地没有被这张美味的大饼冲昏了头脑,很快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别忘了,如今南疆之民”
“我自然清楚,但既然我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人口数量,那不妨在别处动动脑筋”沈玖指了指不远处,“你们看”
萧陆川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沿着山脉向稻田的边际望去,却在山涧旁看见了一个高耸着的古怪巨轮,不由得好奇“那是什么”
“那是筒车,可以将山涧清泉里的水自动提上来,再灌入旁边的木槽,这水便可以自动灌进农田之中,不需要人来灌溉。”沈玖大声回答,又向远处遥遥一指,“你们再瞧那边”
“那是滑轮,可以将秧苗、农具传送上山,为耕种之人节省力气。”沈玖道,“这一片田,可以节省出一半的人力。”
幕僚们发出了连连赞叹,他们顺着山道下了山去,走进那一块块平整的梯田,于是又发现了更多新奇的东西,田地间时不时传来他们充满喜悦的惊叫。
“这些农具能大大提高农耕的效率,若是能推广使用,就算耕田的人口减少了,也能提高粮食产量。”沈玖看向了萧陆川,笑道,“殿下不如以重金征求改进农具之法,毕竟”
沈玖话音戛然而止,笑而不语,一切敛于心中。
毕竟从小到大,她口号喊得就没断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的内容,懒作者修了七八遍,还是不太满意。
:3」
本来不想写这么一段琼县游记的,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但是这一段内容对于后面沈小九反扑誉王和平王,是一个重要的铺垫。
这里提到的米、糖、药,以及后面的盐,都会成为逼死誉王和平王的重要武器。
总不能让沈小九忽然就变出来,只能加快点速度,把原本七八千字的东西删到五千多塞进一个章节里了
小九儿被叶晚茶抱着时的各家心态
林妹妹小九哥哥又撩妹气死我了瞪
沈小狼那是我的抱枕瞪
傅君恒搂搂抱抱,成何体统这沈九不懂规矩,带坏了师弟怎么破瞪
小钏儿喜欢小九的,又多了一个这该死的花心大萝卜瞪
“没错,我们用甘蔗来制糖”沈玖轻轻吹了一声口哨,朝着不远处的小厮挥了挥手。
“甘蔗取糖,在下也略有耳闻,但甘蔗只能榨出糖浆,不易运输保存”傅君恒蹙着眉,却忽然看见方才那小厮捧着一布袋远远地跑来。
沈玖从小厮手里取过布袋,打开之后,众人发现里面竟然是一粒一粒如同砂砾般的小晶体,色泽透明,略微有点偏黄。
“傅公子不妨尝尝”沈玖大大方方地把袋子拿到了傅君恒的面前,傅君恒犹豫着伸手捏了几许,放进嘴里,那双狭长的眼眸瞬间睁大了不少,嘴唇微微颤动“这这是糖”
“这叫砂糖就是用这甘蔗熬制而成的。”沈玖得意地把布袋拿来给众人分享。
众人觉得新奇,不知不觉便塞了满口。沈小狼尤为喜爱,吃得满嘴糖渣。
沈玖很满意众人的反应。
在大武王朝,糖基本上都是靠粮食熬制的,被称为饴糖,产量较少不说,甜度也不算高,还浪费粮食。
所以糖在市场上很少见,只有大户人家才能用得起,更不用说用来做成甜点,或是孩子们爱吃的糖果了。
在南疆,虽然有不少人把甘蔗熬成糖浆,但是却不知该如何保存、运输,只能当作地方特产。
可是,在书外的世界,用甘蔗制砂糖的办法,是唐太宗派人去印度交流回来的。
唐宋时期,天朝的制糖业十分昌盛,产品远销海外,成了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商品。
虽然比不上食盐,但是很多人一旦吃到了甜头,便很难离开糖分。
糖足以成为继食盐之后,强势崛起的调味品新贵。
所以,制糖成为穿越党一派富甲天下的常用招数,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但她沈玖要做的,可不是要靠制糖来发家致富。
如果运用恰当的话,这“糖衣炮弹”其实也是一件攻击的大杀器
“我这里只是种植了一小片甘蔗林,但是在不远的海岛上,甘蔗是当地最常见的经济作物,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货源问题。”沈玖眯着眼睛笑道,“而且,甘蔗的价格十分低廉,我们制成了糖,便可以将价格翻上几倍,再往北地售卖,向中原和江南一带输送的话”
“妙啊这白花花的银子不就滚滚而来了吗”一名幕僚惊讶地道,众人看向沈玖的目光都起了变化。
这不仅是把大把的银子赚进了口袋,若是这糖真的能和盐一般,或者只要能有盐的一半销量,就算誉王和平王百般阻挠,相信两地也会有不少商贩乐意偷偷拿银两来换取砂糖。
毕竟大家都知道,越是被官府禁止的事情,就越有利可图
到时候,誉王和平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领地的银子,不断滚进了南疆那可真是大快人心
萧陆川内心也被沈玖的甘蔗震动了,望着眼前的甘蔗林,他仿佛看见了一片浩瀚的大海,一片用银子填满的大海
而创造了这片银海的,却是一个与他年岁相仿的青年。
过去只当这人成天胡思乱想,爱做发财梦,可没想到,他竟然早已迈开了步伐,走在了浪潮尖头上。
若是不奋力追赶,恐怕很快便能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正思量着,萧陆川忽然感受到手心被人轻轻一捏。
“诸位请随我来。”沈玖调皮地冲萧陆川一眨眼,拉着他的袖子走进了一旁的小道里。
小道弯弯曲曲,延伸进长满了金鸡纳树的树林。
穿过那片林子,便可以看见远方烟波浩瀚的海平面。
海鸟在峭壁上空啼鸣,海风扑面袭来,灌入了风口,吹得人一阵瑟缩。
“诸位,”沈玖拉着萧陆川,迎风而上,站在了悬崖边缘,向众幕僚大喊了一声,“请往下面瞧”
众人从上往下看去,发现下方的山地是一片一片呈台阶状铺展开来的田地,田里种着一株一株刚刚栽种的水稻秧苗,可奇怪的是,田里却没看见有多少水。
“怪事,沈九公子这地里的水稻,怎么才插秧”一名幕僚摸着胡子疑惑地问道,“这水稻看起来和我们平日种的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当然不一样”沈玖笑道,“你们不是想知道为何在下能迅速调来这多新米吗”
“”幕僚们好奇地抬起头来,竖起了耳朵。
“因为这里种植的,是今年刚刚从越岛引进的新品种。”沈玖指向了下方的水稻,特意加重了“越岛”两个字的读音。
“越岛越岛能有什么可以引进的”不出她所料,幕僚们纷纷露出了不屑之色。
自从大武打退了南海诸岛的联合进攻,自从沈家军平定南疆叛乱开始在海上扬起了旗帜,大武王朝从上到下,都昂首挺胸,扬着一股子自豪与优越感。
在他们眼里,南海诸岛便是一群手下败将,又不如大武繁华,只能算作南蛮异族,故而不屑与对方往来交流。
可沈玖却不这么认为。且不提她心心念念的对外贸易,南海诸岛上的各种物产,也是她一直窥探觊觎的宝贵财富。
在天朝的历史上,也是因为引进了越南的占城稻,粮食丰产,人口暴增,才出现了大宋一度的盛世繁华。
所以沈玖一直尝试着派人在南海诸岛,寻找类似于占城稻的优质水稻。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手下在邻近的越岛上,找到了这种足以与“占城稻”媲美的品种。
越岛位于大武王朝的南方,气候比南疆更为炎热,内陆的干旱状况更加严重。
越岛上的水稻品种,具有大武水稻所不具备的抗旱特性,哪怕不用水灌田,也能存活。
而且,这种水稻适应性很强,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地,都能生长,非常适合在南疆大面积种植。
更为重要的是
沈玖唇角勾起一道弧度,向众人缓缓开口“这种水稻,从种植到收获,只需四五十日。”
“什么”这下,幕僚们全都竖起了耳朵,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就连傅君恒都紧紧抓握住了胸前的衣领,手背青筋暴突,脑中飞快地计算着数目。
大武王朝的水稻,不分南北,皆于三月清明插秧,九月秋露收获,种植半年时间,却只收获一季。
如果种植了这种越岛而来的水稻,清明播种,夏至小暑时便可收获,此时雨水丰润,气候宜人,完全可以再次种植,待四五十日后再次收获,若是能赶在立秋之前,甚至还能再种下一波
一年种植三次,收获三次若是能全南疆播种这种水稻,南疆粮产迟早翻番
“沈九公子,倘若真要大面积种植这种水稻,便需要更多的人手。”傅君恒思忖了片刻,难得地没有被这张美味的大饼冲昏了头脑,很快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别忘了,如今南疆之民”
“我自然清楚,但既然我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人口数量,那不妨在别处动动脑筋”沈玖指了指不远处,“你们看”
萧陆川顺着她所指的方向,沿着山脉向稻田的边际望去,却在山涧旁看见了一个高耸着的古怪巨轮,不由得好奇“那是什么”
“那是筒车,可以将山涧清泉里的水自动提上来,再灌入旁边的木槽,这水便可以自动灌进农田之中,不需要人来灌溉。”沈玖大声回答,又向远处遥遥一指,“你们再瞧那边”
“那是滑轮,可以将秧苗、农具传送上山,为耕种之人节省力气。”沈玖道,“这一片田,可以节省出一半的人力。”
幕僚们发出了连连赞叹,他们顺着山道下了山去,走进那一块块平整的梯田,于是又发现了更多新奇的东西,田地间时不时传来他们充满喜悦的惊叫。
“这些农具能大大提高农耕的效率,若是能推广使用,就算耕田的人口减少了,也能提高粮食产量。”沈玖看向了萧陆川,笑道,“殿下不如以重金征求改进农具之法,毕竟”
沈玖话音戛然而止,笑而不语,一切敛于心中。
毕竟从小到大,她口号喊得就没断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的内容,懒作者修了七八遍,还是不太满意。
:3」
本来不想写这么一段琼县游记的,觉得有些枯燥无味,但是这一段内容对于后面沈小九反扑誉王和平王,是一个重要的铺垫。
这里提到的米、糖、药,以及后面的盐,都会成为逼死誉王和平王的重要武器。
总不能让沈小九忽然就变出来,只能加快点速度,把原本七八千字的东西删到五千多塞进一个章节里了
小九儿被叶晚茶抱着时的各家心态
林妹妹小九哥哥又撩妹气死我了瞪
沈小狼那是我的抱枕瞪
傅君恒搂搂抱抱,成何体统这沈九不懂规矩,带坏了师弟怎么破瞪
小钏儿喜欢小九的,又多了一个这该死的花心大萝卜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