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听进去女儿劝解他的这番话只听他指着院子里的一株枯木,笑道“原先咱们家也是果木,那本是棵桃树,只是因为阿父疏于打理,后来它竟干死了“
    ”素素既然想装扮庭院,这自然果木为宜,那桃树在春日开花时,也是极美的”
    听着阿父这么说,金素心中不由得一喜。
    阿父的意思难道说说,要在家中种上桃树么
    桃树长得再慢,几年也就能吃到果子了,春日的时候还能看到桃花,这如何不让人开心
    当然,更令人开心的,还在后头呢。
    “除了桃树外,村中还有人种的有杏树,而四周的村子里,也有人家种的有梨树,李树,枣树的,过几日阿父也可以去讨要些果核回来,只要用心照料,总是能种活的”
    桃,杏,李,梨,枣,金素只听得心潮澎湃。
    她之前还觉得,西汉的物产有些太过匮乏,她却忘了这个时代还有水果这么一大类呢
    虽然说,像西瓜,石榴这些水果都还远在西域,但是中国本土培育的水果,那也是很多的。
    她阿父刚刚提到的那些果木,诗经和尔雅里基本上都有记载,说明它们的培育方法早已经在春秋之时,就已经被百姓所熟知了。
    原来物产不是不丰富,只是她现在见识的还是不够多啊
    “阿父为何会知道,村外哪户人家又有哪种果木“
    ”而且,就算咱们知道了这些,若是去讨要种子的话,他们也不一定会给的吧”
    兴奋过后,金素再度回归现实,心中便又开始忧虑起来。
    金木匠劝她道“哈哈,阿父会知道谁家有果木,完全是因为,阿父早先去过那些人家儿家里,为他们打过家具罢了。“
    ”这青山村乃至附近的村落,木匠只你阿父一人,大家只要有活儿,诸如搬新家置办家具,嫁娶时为儿女准备聘礼和嫁妆,都需要请阿父过去呢。“
    ”阿父去的地方多了,知道的也就多一些。“
    ”至于讨要果核之事,素素更是无需担忧,那些人家儿,阿父都处得很是不错,几个果核而已,他们也不会吝啬的。”
    听了这番话后,金素才放下心来。
    原来,阿父的人缘儿居然这么好想来,那些人家也是因为阿父做活儿细致可靠吧
    对自家阿父的手艺和为人,金素还是很相信的。
    “对了,这果木我忽然又想起来两种来,这山林之间有一种沙果,味道虽然不及桃杏,但是,其果子硕大,堪比李梨,回头,咱们倒是可以从山间寻一棵来,种在家中。“
    ”还有,阿父今日去的李家庄,那里有一户人家儿,户主名唤李三郎的,他大父曾去过南边益州的汉中郡,在那里发现了一种名叫杨桃的野果,味道酸甜可口,不输咱们扶风郡这里的桃子。“
    ”他那大父便同当地的村人,换了些种子回来,现在他家里的杨桃多的吃不完,眼下李家庄户户皆种杨桃。“
    ”回头,去李家庄拿炊具的时候,阿父倒是可以讨些果枝回来,听说那杨桃将其果枝插入土里就能成活,倒不是很必须要拿种子哩。”
    杨桃是她想的那种杨桃么那不是江南的果木么为何还能在扶风郡种植
    难道说,西汉时的气候尤其温暖,使得陕西堪比江南
    而且,杨桃不能用扦插来种植的吧还是说她记错了
    金素心中好奇,直接开口问了出来,“阿父,不知那杨桃,究竟是何种模样”
    她现在满脑子都是小学时学的那篇课文画杨桃。
    里面提到过,如果角度合适,人们眼中看到的杨桃,便会成为“五角星”的形状。
    这么多年了,哪怕她别的都忘了,她也没怎么吃过杨桃,但是,这一篇课文她却一直记得,想来也是好笑
    金木匠想了想,才开口为女儿解释起来“那杨桃和桃树不同,它不是树木,而是藤蔓,须得挂在木架子上;“
    ”而那果子的模样也很怪,皮儿的颜色有点儿像土地,外面还有一层白色的绒毛,若是切开来,里面的果肉是绿色的”
    等等,阿父你这形容的是杨桃藤蔓,带毛,土色也可以说成是棕褐色,果肉是青绿色
    这这这不是杨桃,而是猕猴桃啊
    不过,野生猕猴桃居然生在汉中郡么
    她在现代时,也是看过很多科普猕猴桃的视频的,尤其是那自海外运来的“奇异果”价格畸高之时,很多科普账号都为了热度,科普过猕猴桃的历史。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野生猕猴桃应该是长在秦巴山区的。
    这么一看,汉中郡有猕猴桃倒不是甚么稀罕事儿了。
    就是把猕猴桃叫杨桃,实在是让她有些
    “除了果木外,花木也应该准备些才是。”金木匠又开口道。
    “花木阿父可是也要去借花木的种子么”金素开口问自家阿父。
    说起来,西汉有什么花木品种,她还真的不知道。
    原主记忆里也没有这些,不知道是因为青山村没什么人种花儿还是由于原主她根本就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过
    对女儿的疑问,金木匠抬手摸了摸金素的脑袋,笑着摇头道“花木何须从种子种起村子旁的山中就有丹桂,到时候阿父进山挑一棵大些的,移栽回来,到时候直接便能闻到花香,也省得素素你一直等着它长大了。”
    丹桂桂花啊
    金素不由得喜上眉梢,她自小儿便对桂花十分喜欢。
    这不仅仅是因为,桂花那浓郁的香味儿,更重要的原因是,桂花的用途多着呢桂花糕,桂花油,桂花粉,桂花酿
    就是有一点儿,像丹桂这么一种用处多多的花木,山上居然还会有野生的
    “阿父,山上真的还有丹桂么不会都被人挖走了吧”
    金木匠脸上的笑意更深“我的傻素素,山上怎么会没有的那丹桂就是香一些,又不像桃木一样能结果,没甚大的用处,普通人家儿费力气挖它回来做什么“
    ”阿父之所以知道那树叫丹桂,还是早几年时,在槐里城中东坊某户人家的花园子里见到的。“
    ”听那些仆役说,阿父才知道,那树原来叫丹桂,很受那些豪富人家的喜欢哩。“
    ”说起来,以前看到丹桂,阿父也只是把它当作普通的木材,村里还有人将其砍了当柴火烧呢,哪里就名贵了“
    ”还有啊,素素,你还小呢,不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心思太重,不好”
    哦,自己怎么忘了这个时代的百姓,并没有什么心思,去研究桂花的用途呢
    等自己家有了丹桂后,她一定要在桂花飘香的时候,做些桂花饼和桂花糕出来,一饱口腹之欲
    金木匠和女儿说了这许久的话,竟未感觉到渴意。
    不过,等他停下来后,便只觉得口干舌燥起来。
    从女儿手中接过来,那一碗放凉了的热水,金木匠几大口便灌了下去,喝完后,他才觉得嗓子舒服了许多。
    “阿父饿了吧我这就为阿父准备些吃食去。”金素从他手中接过陶碗,笑着问他。
    金木匠本来还想强撑,说自己不饿的,谁知道他那肚子,突然叫了好几声,直把他臊的红了面皮。
    金素强忍着笑,不等他开口回答,便转身朝灶房走去,阿父这是饿狠了呢
    她身后的金木匠却还在开口咕哝道“我记得这附近有户人家,还种的有长春花,那花儿花盘子大,闻起来又香,看起来也好看。“
    ”当年啊,你阿母也很是喜欢呢,家中种的还有”
    说到这里,金木匠才突然像是卡了壳儿一般,不再言语什么,直接抬腿进了屋子。
    金素自然是听到了,她阿父说的那番话,心里也再明白不过,他为何会突然停了嘴。
    阿父他甚少谈及阿母,估计这次也是说的太高兴了,才会秃噜嘴吧
    刚刚,在听到那句话时,她连停顿一下都没有,更不可能开口去询问此事。
    她对原主那位抛夫弃女的阿母,并无什么印象,谈不上厌恶,更不想牵涉其中。
    尤其是,她心里很清楚,她阿父对此这般讳莫如深的情况下,贸然提及,只会让阿父心伤罢了。
    就是有一点儿,那长春花又是什么花听阿父的描述,难道是牡丹不过,牡丹似乎是在唐宋时,才热火起来的吧金素暗自猜测道。
    等进了灶房后,金素的动作就快了许多。
    家中的麦子,在阿父病好了后,她已经请他去磨成了面粉。
    她本来还想着,今晚做一顿面条儿给自家阿父尝尝的,面条那可是个伟大的发明
    谁知道,她竟然和阿父聊到了现在,浪费了诸多时间。
    若是想要做面条,必须要提前和面,毕竟,面条若想做的好吃,还要饧面的,现在已是来不及。
    而且,她也忘记准备擀面杖了,索性还是准备做面汤吧。
    阿父跑了一整日,喝些面汤还能让身体舒服些。
    金素麻溜地搅了面糊,又开始烧水,在这个空当儿,她又去看了一眼今日她泡好的豆子。
    这些豆子,她本来是准备发豆芽儿,眼下她却突然想到,这些泡发的豆子煮熟后,再一调味儿,不就是道美味儿的凉菜么
    说干就干,釜中的水烧开来是要做面汤的,那煮豆子则只能用那口鼎了。
    虽然说,用鼎煮豆有些奇怪,不过金素暂时也没旁的法子,毕竟灶房里的炊具就这么几件儿。
    她若是不用鼎的话,便只能先把豆子煮好,再煮面汤了,那就有些太花时间。
    金素这本来只是便宜行事,谁知道那鼎用起来,竟然如此方便。
    可能是因为,金属的导热性比陶器要好得多那豆子只一会儿的功夫,便煮好了。
    而豆子煮熟的时候,粥居然还没好,金素也只有先把今晚的菜,做出来再说其它。
    豆子自釜中捞出来,加入凉水,使其变凉。
    然后,金素才去取了盐和薄荷汁儿来,再加入切好葱丝儿,搅拌均匀,一道美味的凉拌豆子便做好了。
    豆子煮好以后,面汤的香味儿也溢满了整间灶房,这一餐父女二人自然也吃得一口满足。
    第二日上午,金素把村中的王二娘子送到大门口后,她才松了口气。
    她终于又做成了一单生意,实在是不容易啊
    虽然说,王二娘子她只要了三斤菽芽儿,量不多,但这也算是成了不是
    不过,她还没高兴多久,便听到了自家阿父的声音“素素,走,和阿父去王五郎家一趟。”
    金素一回头,便看到自家阿父将肩头的锄头放在了大门处,对她招手道。
    金素忙开口问他“阿父,为何这时要去王五郎家中”
    她还以为,今日阿父还要在地里干活儿干到下午,这朝食刚刚她都在思虑着要准备给阿父送过去呢。
    金木匠笑道“正好地里的活儿做的差不多了,阿父带你去王五郎家里,借些种子回来。”
    阿父他可真的是雷厉风行啊昨晚才和自己商议好,今个儿就要上门儿去了金素不得不在心中佩服起自家阿父的果决来。
    “好的阿父,我这就同你前去。”
    心中的佩服归佩服,金素嘴上的动作却也不算慢的。
    等金木匠锁好大门儿后,父女两个便沿着路往村中走去。
    看名字便知道,青山村并不是一个同族同姓聚居的村子。
    不过,即便如此,青山村大部分人都是王姓人家,他们还都是一个宗族的。
    虽说经过秦末汉初的战乱,百姓死难无数,不过王氏族人在青山村的优势一直未曾改变。
    比如说,金素上次遇到的王阿翁,他便是青山村王家的族老。
    和金家,韩家以及许三娘子家,这些住在村子边缘的异姓人家不同,王氏族人住的位置,皆在村子正中,很有一种聚族而居的感觉。
    他们这次要去的王五郎家,也是如此。
    在去的路上,金素拉了拉金木匠的袖子,低声问他道“阿父,咱们这次去王五郎家,是为了借果核的么”
    金木匠拉起女儿的手,边牵着向前走,边对她摇头道“王五郎家中可没有果木,而且,素素,阿父方才说的,也是从他家借种子,不是借果核啊”
    阿父你居然在这上面还挺较真儿的,金素在心中默默吐槽道
    一直等他们两个到了王五郎家门口,金素依然不怎么清楚,她和自家阿父是过来借什么的。
    “王五郎在家么”金木匠敲了敲王五郎家的大门儿,出声道。
    “来了。”
    不一会儿,一个做妇人打扮的女子过来开了门儿。
    “金木匠竟来了”那女子惊讶道。
    金木匠朝她笑了笑“今日过来,打扰了。”
    说罢,他又低头对金素出声道“素素,这是王五郎家的当家娘子,你应该称其为杨二娘的。”
    金素明白,这是自家阿父在带着自己认人呢。
    而她阿父之所以会这么做,估计是因为,原主她之前过于贪玩儿,加之金家住的又偏,想来她和村中很多人都不怎么熟悉吧
    她阿父这么做,金素心中不由得很是高兴,这真的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她确实对很多人都不怎么熟悉呢
    金素似模像样地,朝杨二娘子行了礼“金素见过杨二娘。”
    杨二娘忙摆手道“金木匠你还是如此客气,还喜欢说笑,我哪里又算得上什么当家娘子”
    说罢,她忙把金家父女两个请进了院子里。
    进了院子后,她便直接朝身后喊道“五郎,金木匠来了”
    不一会儿,一个和金木匠年纪差不多的周正汉子,便从后院儿钻了出来。
    “金木匠来了啊真的是稀客啊我刚刚在后院儿劈柴呢”
    金素听着对方在和自家阿父寒暄,她只看了对方一眼后,便把目光放在了王五郎家院子的布置上。
    这处院落和金家的院子差不多大小,不过看着明显要精致许多。
    院墙是土坯,而不是树篱,正房也是木石结构,不像金家住的是茅草屋。
    院子里有一棵很高的树木,金素也没看出来,那究竟是什么品种,树荫倒是很不错。
    依着院墙的边儿,看起来郁郁葱葱的,铺满了大半儿的东墙。
    这种的又是什么不像是爬山虎啊
    再说,听她阿父的意思,村里人连桂花这样的花木都不稀罕,觉得种之无用,又怎么会去种爬山虎呢
    金素心中好奇,便盯着那面东墙看了好一会儿,最后才终于被她看出来了些端倪。
    金素看着那被叶片儿遮掩起来的小果子,上小下大,那居然是葫芦么
    另一头儿,金木匠也在同王五郎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家中菜蔬实在稀少,我家素素做饭时就很有些为难,我便想到五郎家里是种了莱菔和瓠瓜的,这便想来你家借些种子回去,随便种上几棵,让孩子开心开心。”
    王五郎闻言,并没有开口搭话,而是忙去看身旁的杨二娘子。
    杨二娘子便笑着接过话头儿道“原来是借莱菔和瓠瓜的种子啊正好之前种的时候,留下来了些,金木匠稍待,我这就去为你取来。”
    金木匠躬身谢过他们夫妇,王五郎和杨二娘子都避开了。
    从她阿父开口之时,一旁的金素就一脸懵地听着自家阿父说的那番话
    为什么阿父说的每个字她都能听懂,连起来后她就不明白了呢
    她真的很想知道,阿父刚刚说的那两种菜蔬究竟是什么
    古今异名害死人啊
    “阿父,谁来了啊”
    就在金素茫然之际,她听到了一道声音传来。
    金素并未抬头,只凭声音感觉到,那似乎一个小男孩儿的声音来着。
    “是金小娘和她阿父来了,狗儿,快来和金小娘见礼。”王五郎吩咐道。
    金木匠也忙对金素开口道“素素,这是王家的小五郎。”
    什么鬼王家小五郎
    作者有话要说大父大母:祖父母

章节目录

汉武帝长姐种田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清兰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兰沚并收藏汉武帝长姐种田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