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瞧瞧天色还早,便也加入了排队的人群,买了一袋排骨吃完,才转身回去。
    他将这本册子呈交给镇守太监郑次愈的府上。自有书笔吏将其整理,誊抄在一次,呈交给郑次愈。
    这也是老惯例了,每月十五,小旗官就会将之前收集的一月之内涉及百姓民生的事,例如米价、粮价、肉价、地价以及百姓热议的话题,记录成册,再呈给郑次愈。
    说起来,这最早是东厂的规矩。可郑次愈和东厂提督算是好友,自然知道这件事。原来在京里时,他便觉得这法子很有效,于是此次出镇江南,也将这个习惯带了出来。
    郑次愈翻开小册子,一行一行的看,看得很仔细。
    一本册子翻完,页纸,倒有一张的小半页,提到了柳氏排骨、杏花巷、杏花灯会。
    他将小册子合上,闭着眼,捏一捏鼻梁解乏“李知府到了”
    “早到了,在偏厅等着呢。”
    郑次愈起身,伸了个懒腰。
    “晾了这么久,也够了。叫他进来。”
    “是。”
    等一会儿,江宁知府李之遥被请进书厅。
    他脸上带着一贯的笑,温和地给郑次愈道了个万福。
    郑次愈用眼神瞟了瞟右手侧的圈椅,说“坐。”
    李知府坐下,心里有些打鼓。
    他之前虽然起过讨好这位大太监的念头,但郑次愈一直对他态度淡淡。他出镇江南这些日,倒也没听说他和谁相谈甚欢。怎得今日忽然要自己上门
    李之遥在心里把他到任以来,江宁发生的大小事过了一遍,心里有了个底。
    自有小厮捧上茶来,请二人吃。
    李知府接过茶,揭开盖,正轻轻吹着,忽然听见郑次愈将茶盏往桌上重重一放。
    伴随着这声响,李知府的心也随之跳了一跳。
    “李大人,我可听说,你和你的同僚最近发了一笔大财。”郑次愈似笑非笑地说。
    果然是这事
    李知府不觉起了一身冷汗,下意识打出一张官场字牌装糊涂。
    “有这事下官回去,一定好好查一查。”
    郑次愈也是见惯了这些官场老油子们,眯了眯眼,口中吐出三个字“杏花巷。”
    见他已经说到了这份上,李知府立刻告罪,起身折腰“郑公赎罪,此事原是迫不得已。您老人家来金陵这些时日,也知道金陵地价有多贵。而知府衙门,却偏偏靠近寸土寸金的秦淮河。我和府衙的同僚们,自打来任此地,官署几乎都住满了。虽说府衙内有几百两公银,可那也买不起秦淮河边一座院啊”
    “下官战战兢兢,这些年也从未抱怨过,身居陋室也无甚关系。可如今,我衙内的主簿都已年过半百,他家妻儿来投奔,官署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一家人连带奴仆硬是挤在两间屋里。这也实在太过分了,是以,下官这才动了心思。何况建言做这件事的人,也仔细同我分析过,说此事既不违规,也不劳民伤财。下官只是想为属下图个地方住而已。”
    他说到最后,几乎要哭出来“请郑公体谅。”
    郑次愈听了,拿起茶盏,又喝了一口。而后才慢悠悠问“你说有建言之人,是谁”
    李知府上下嘴皮子一掀,立刻和盘托出“杏花馆的萧老板萧月。”
    花事正浓,杏花馆里,无论是前院,亦或者是后头家住小楼里,尽弥漫着清雅的花香。
    前边的杏花馆生意兴隆,难免有些嘈杂。月牙儿将房门一关,又放下帘子,声音终于小了些,嗡嗡地响,宛若背景音。
    小厨房的灶台上,摆着一地玫瑰花。大红色的玫瑰花瓣,绿叶之中的花苞才刚刚绽放,犹带晨露,很新鲜。
    眼见几家加盟的排骨店,生意都走上了正轨,月牙儿终于得了空,可以研制新的点心。
    金陵人爱花,每到春日,无论是富户还是贫家,总会买些花来。或摆放在屋中,或制成香囊挂在身上。清风吹来,熏人欲醉。
    月牙儿前两日闲着,听柳见青的话去花市买花。
    她到了一家花市,寻到了柳见青所说的杨老太。
    这杨老太乃是本地最大的花商,和月牙儿谈了两句,彼此都以为是豪爽人,引之为忘年交。杨老太便邀月牙儿去她家花田亲自选花。
    她家的花田里,有一亩全种的是玫瑰花。
    月牙儿瞧见那么多花,便忆起曾经吃过的鲜花饼来。
    便买了好些花回来,打算研制鲜花饼。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430 17:22:4120200501 11:26: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粥、追书追到破产 5瓶;昵称、丫丫 3瓶;浮生尽桦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章节目录

美人小吃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银河灿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银河灿烂并收藏美人小吃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