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富庶, 天下皆知。
    此番为新任南京镇守太监接风洗尘, 不仅惊动了金陵的大小官吏, 更有两淮盐商出力捧场。一番商议之后,接风宴的地点定在金谷园如今江南首富顾家的花园。
    月牙儿实在没法拒绝,毕竟这一次请她来出场的佣金, 不是以银两来计算,而是以“金”为单位。
    这样的高价,她哪里会不应更何况倘若月牙儿的手艺, 在这场宴会上得到首肯,那么她的杏花馆将在一夜之间炙手可热。凡事都讲究个名人效益,若她所做的点心得了江南贵人们的称赞,还需愁什么将来呢
    应是应了, 可依月牙儿的性子, 从不打无准备的仗。既然是为了新任镇守太监接风,那总得了解他喜欢什么, 爱吃什么口味。奈何她认识的贵人又极为有限, 总不可能冲到李知府的衙门里问。思来想去,能给她些许提示的人, 就只剩下一个薛令姜。
    这天, 月牙儿带着新做的点心,和开业以来的账本, 去赵府请安。
    月牙儿先向薛令姜说了杏花馆开业以来的情况,又说了两件看榜时的趣事同薛令姜听,逗得她直乐。
    “这两人竟然是同一姓名, 一人中,一人不中,也是造化了。”薛令姜拿了一颗杨梅干吃,忽然想起一事,问“我听絮因说,从前给我们府上送果子的那个小哥儿也去考了,他中了没”
    月牙儿眉眼弯弯,伸出三个手指“勉哥儿他考中了第三呢”
    薛令姜点点头“也是不容易,我娘家哥哥,从会说话起家里人就压着他背书,倒如今连个秀才都没考中。可见人与人之间,还是不一样的。”
    絮叨了一会儿家常,月牙儿才向薛令姜说起接风宴的事。
    “这事我也听说了。”薛令姜又拿了一颗杨梅干。和橘皮、蜜糖一起腌渍后的湿杨梅酸酸甜甜,很是开胃。
    “前一阵子赵家也为这接风宴凑了钱。”
    月牙儿笑问“不知这位新来的镇守太监是何方神圣,这么多人上赶着给他接风洗尘听说,还有两淮的盐商特地赶过来的。”
    薛令姜撇了撇嘴“我未嫁时,在京里也听说他。”
    原来这位新任镇守太监姓郑,名次愈,听说原来在东宫娘娘名下当差。这郑次愈原是出身江南官宦人家,可他幼时郑家参与逆案,他也被牵连入宫做了内臣。尽管宦官们的名声不好,可郑次愈却是一个另类,他在内书房读书时,教导他的翰林便赞过他“颇有儒者之风。”
    郑次愈如今不到四十岁,便放出来镇守南京。人们都猜测,他日后调回帝京,或许能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那可是内相
    是以他调来江南的消息一出,无人敢轻视。
    月牙儿听了,心中想难怪如此,她又问“那娘子可听说过,他又什么喜好”
    “这我就不曾听说过了。”
    从赵府回来的次日,月牙儿便往金谷园去。
    这一处园子占地颇大,月牙儿行在其中,瞥见花园之中竟然有一株红珊瑚树,齐人高,在日光下流光溢彩。她不由得暗自心惊,心想这些富商巨贾是真有钱。
    连金谷园的厨房也大,将近两重的院子。月牙儿瞧见那斗拱飞檐时,还以为是一处住所,没想到竟然是厨房。
    引月牙儿进来的小厮,领着她去见金谷园掌庖厨之事的王总管。核对姓名后,王总管向她指点了做点心的屋子,说“还有一位黄师傅,是扬州来,已经在那里了。你有什么不懂的,问他。需要什么食材,就同小厮厨娘们说。”
    说完,王总管便急急忙忙去查验一笼新从镇江运来的鲜鱼。
    月牙儿好久没见这样热闹的厨房院子,看什么都新鲜。小门外正有两个小厮抬着一箩筐猪肉进来,抱怨着肉沉;小石磨前,驴子沉默的绕圈,偶尔叫两声。炊烟一直都有,伴着笃笃的剁菜声,人们的交谈声。偶尔还能听见两声牛叫金谷园的厨房后院里就养了两头水牛
    她看了一会儿,走向王总管指点的那间屋子。
    一个圆滚滚的男子正在炸酥糖,一屋子的甜香。月牙儿看他的肚子,就知道这是个厨子,想来就是那位扬州来的黄师傅。
    她正想问好,黄师傅抬起头来,吩咐月牙儿说“你去把面揉了。”
    这是把自己当打下手的厨娘了月牙儿走到案板边,挽起衣袖在盆里洗了手,一边揉面一边同黄师傅说“黄师傅好,我是萧月,李知府邀我来做点心的。”
    黄师傅瞥了月牙儿一眼,皱了皱眉“既然有我在,你这个小丫头片子别操心这些,老老实实做活就事。”
    他说话的声音中气十足,像有人拿了一面铜锣在耳边敲,屋里其他帮厨的徒弟听见,吃吃笑起来。
    月牙儿揉面团的手劲不由得重了些,她说“都是来做事的,还请黄师傅多指教。”
    “我又不是你师傅,指教什么别给我添乱就是。”
    一日相处下来,月牙儿算是看明白了,这黄师傅简直是自负。连拟定宴会的点心单子时,他也不理睬月牙儿,无论月牙儿说什么,都是一副冷笑的样子“这是大宴,来吃的都是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美人小吃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银河灿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银河灿烂并收藏美人小吃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