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园的绳架上, 晒着几件春衣与被面。
月牙儿转身将晒了一日的被面收下来, 折叠好。被面用的是好料子, 是当初马氏的陪嫁,用了十来年了,洗不烂。
她叠被面的时候, 视线在花开并蒂的绣花上停了一会儿,无端想起一个少年的影子。
别自作多情了,月牙儿捏着被子一角, 心想吴勉不过是为了从前小月牙儿帮过他,才愿意对她好的。
她心里有气,又说不出气什么,自己都觉得自己矫情。
索性不去想。
收拾好衣裳, 拿上毡包, 月牙儿打算去看灯市。
小花园的门一打开,却正碰见吴勉。
他拿了一卷字画之类的东西, 递给月牙儿“先生听说你要开店, 特意写了字赠你。”
月牙儿伸手去接,动作极快“多谢。”
她反手欲关门, 门关了一半, 却被抵住。吴勉剑眉紧蹙,说“你这些天一直在躲着我。”
“没有。”
一双星目, 静静的望着她。
“是我做错了什么事”
“不是。”
月牙儿一拉木门,没拉动。
“你松手。”
吴勉纹丝不动“月牙儿,到底有什么事”
月牙儿静了一下, 忽然问“我仿佛记得小时候,我和你见过一次。”
眼前的少年微微一愣,回过神,哑然失笑“我记得,弘成八年十月十五,那是我第一见你。”
果然,他就是记得小月牙儿
月牙儿心里忽然一酸,没好声气道“你回去吧,天晚了”
说完,她一把将门摔上。
屋里没点灯,漆黑一片,只有伶仃月光投在地上。
月牙儿默然坐了许久,起身走到门边,悄悄往外看。
没有人影。
她忽然很沮丧。
眼看年假将尽,大街小巷全是人。街市尽悬彩灯,照着人头攒动。
月牙儿顺着人海往前走,偶尔会被带着停下来,听一队龙灯并踩着高跷的卖艺人吆喝着,从巷道里路过。
金陵的灯市,大大小小,最热闹的,还是夫子庙旁的灯市。她稀里糊涂走到秦淮河边,一双鞋都不知给人踩了几脚。
我干嘛来凑这个热闹
月牙儿原本有些后悔,但见着秦淮两岸的水光灯影,便释然了。
这样好的风景,的确值得。
她快步挤到桥边,望见潺潺流水、两岸歌台。不远处的红纱灯里,是江南贡院的飞檐。
一轮明月,温柔地映着缓缓流淌的秦淮河,亘古不变。
人群依旧嘈杂,月牙儿望着水上横波,心渐渐宁静。
一道虹桥,有乌篷船往来穿梭。
她站了一会儿,忽然无端飞过来一个香囊,打在月牙儿鬓角。
那香囊是从秦淮河上游船掷过来的。
这样没素质的吗月牙儿一手拿香囊,一手捂住鬓角,皱着眉头往河里看。
一条画舫,舟头立着一个红衣少女,对着画舫的风流公子巧笑倩兮。
“说好了,谁捡着我的香囊,我今晚就陪谁。”
听见一个公子起哄“是个小姑娘捡了,不作数”
红衣少女回眸,一张俏脸微微扬起,眉梢眼角尽是风情。竟然是二十四桥的花魁,柳见青。
“我说的话,从来都做数。”
柳见青朝月牙儿喊道“小姑娘,你在桥上等一等。”
一见是她,月牙儿便想起肉松。
看在肉松的面子上,月牙儿只好乖乖在桥上等着。
虹桥右侧便有一个小渡口,画舫还未靠岸,柳见青便提着裙摆,轻轻跃到岸上。
“远远看着像,原来真是你。”
柳见青接过她的香囊,低头别在衣间。
月牙儿见她一身盛装,联想到那条画舫,觉得她应当在陪客。
“你平白无故扔香囊做什么”
“找个由头出来罢了。”柳见青斜倚虹桥,打量着眼前的如织游人“还是桥上风景好,那画舫里闷气死了。一群狗攮的,时时刻刻都打量着要我去陪客。灯市都快完了,我什么也没瞧见。”
她容色本是极娇艳的,过路的男人不自觉地就扭过头来,差点堵在桥上。
柳见青啐了一口“眼珠子不会转就让你娘再生一回,看你奶奶的”
那人听了,立刻往前走,嘴里骂骂咧咧的。
柳见青按一按她的发髻,确认没散,懒懒地说“你过年送份利是钱来做甚”
“你那回指点我做的肉松,我用来做点心后,卖得极好。”月牙儿解释道“算谢礼。”
借着月色灯影,柳见青瞧清了月牙儿微红的眼眶“呦,谁惹你生气了”
“没有。”月牙儿侧过身去。
她原想走开的,忽然想起一事“柳姑娘,你知道十多年前,二十四桥有位哑娘子吗”
“好像听说过。”柳见青的视线在人群中搜寻,落在一个小丫鬟身上。
“我赶时间,你要问什么,跟着我来。”
月牙儿随她往桥下走,见一个小丫鬟背了个大包袱过来,递给柳见青。
柳见青接过包袱,寻了个成衣店,说是要
月牙儿转身将晒了一日的被面收下来, 折叠好。被面用的是好料子, 是当初马氏的陪嫁,用了十来年了,洗不烂。
她叠被面的时候, 视线在花开并蒂的绣花上停了一会儿,无端想起一个少年的影子。
别自作多情了,月牙儿捏着被子一角, 心想吴勉不过是为了从前小月牙儿帮过他,才愿意对她好的。
她心里有气,又说不出气什么,自己都觉得自己矫情。
索性不去想。
收拾好衣裳, 拿上毡包, 月牙儿打算去看灯市。
小花园的门一打开,却正碰见吴勉。
他拿了一卷字画之类的东西, 递给月牙儿“先生听说你要开店, 特意写了字赠你。”
月牙儿伸手去接,动作极快“多谢。”
她反手欲关门, 门关了一半, 却被抵住。吴勉剑眉紧蹙,说“你这些天一直在躲着我。”
“没有。”
一双星目, 静静的望着她。
“是我做错了什么事”
“不是。”
月牙儿一拉木门,没拉动。
“你松手。”
吴勉纹丝不动“月牙儿,到底有什么事”
月牙儿静了一下, 忽然问“我仿佛记得小时候,我和你见过一次。”
眼前的少年微微一愣,回过神,哑然失笑“我记得,弘成八年十月十五,那是我第一见你。”
果然,他就是记得小月牙儿
月牙儿心里忽然一酸,没好声气道“你回去吧,天晚了”
说完,她一把将门摔上。
屋里没点灯,漆黑一片,只有伶仃月光投在地上。
月牙儿默然坐了许久,起身走到门边,悄悄往外看。
没有人影。
她忽然很沮丧。
眼看年假将尽,大街小巷全是人。街市尽悬彩灯,照着人头攒动。
月牙儿顺着人海往前走,偶尔会被带着停下来,听一队龙灯并踩着高跷的卖艺人吆喝着,从巷道里路过。
金陵的灯市,大大小小,最热闹的,还是夫子庙旁的灯市。她稀里糊涂走到秦淮河边,一双鞋都不知给人踩了几脚。
我干嘛来凑这个热闹
月牙儿原本有些后悔,但见着秦淮两岸的水光灯影,便释然了。
这样好的风景,的确值得。
她快步挤到桥边,望见潺潺流水、两岸歌台。不远处的红纱灯里,是江南贡院的飞檐。
一轮明月,温柔地映着缓缓流淌的秦淮河,亘古不变。
人群依旧嘈杂,月牙儿望着水上横波,心渐渐宁静。
一道虹桥,有乌篷船往来穿梭。
她站了一会儿,忽然无端飞过来一个香囊,打在月牙儿鬓角。
那香囊是从秦淮河上游船掷过来的。
这样没素质的吗月牙儿一手拿香囊,一手捂住鬓角,皱着眉头往河里看。
一条画舫,舟头立着一个红衣少女,对着画舫的风流公子巧笑倩兮。
“说好了,谁捡着我的香囊,我今晚就陪谁。”
听见一个公子起哄“是个小姑娘捡了,不作数”
红衣少女回眸,一张俏脸微微扬起,眉梢眼角尽是风情。竟然是二十四桥的花魁,柳见青。
“我说的话,从来都做数。”
柳见青朝月牙儿喊道“小姑娘,你在桥上等一等。”
一见是她,月牙儿便想起肉松。
看在肉松的面子上,月牙儿只好乖乖在桥上等着。
虹桥右侧便有一个小渡口,画舫还未靠岸,柳见青便提着裙摆,轻轻跃到岸上。
“远远看着像,原来真是你。”
柳见青接过她的香囊,低头别在衣间。
月牙儿见她一身盛装,联想到那条画舫,觉得她应当在陪客。
“你平白无故扔香囊做什么”
“找个由头出来罢了。”柳见青斜倚虹桥,打量着眼前的如织游人“还是桥上风景好,那画舫里闷气死了。一群狗攮的,时时刻刻都打量着要我去陪客。灯市都快完了,我什么也没瞧见。”
她容色本是极娇艳的,过路的男人不自觉地就扭过头来,差点堵在桥上。
柳见青啐了一口“眼珠子不会转就让你娘再生一回,看你奶奶的”
那人听了,立刻往前走,嘴里骂骂咧咧的。
柳见青按一按她的发髻,确认没散,懒懒地说“你过年送份利是钱来做甚”
“你那回指点我做的肉松,我用来做点心后,卖得极好。”月牙儿解释道“算谢礼。”
借着月色灯影,柳见青瞧清了月牙儿微红的眼眶“呦,谁惹你生气了”
“没有。”月牙儿侧过身去。
她原想走开的,忽然想起一事“柳姑娘,你知道十多年前,二十四桥有位哑娘子吗”
“好像听说过。”柳见青的视线在人群中搜寻,落在一个小丫鬟身上。
“我赶时间,你要问什么,跟着我来。”
月牙儿随她往桥下走,见一个小丫鬟背了个大包袱过来,递给柳见青。
柳见青接过包袱,寻了个成衣店,说是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