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华看着陆旻, 见他神色郑重,并无半分戏谑之意。
湖边风声甚大, 为不扰了两人, 伺候的宫人都在亭下几丈开外,并不曾听见皇帝这惊世骇俗的言语。
她心潮激荡澎湃, 半晌又镇静了下来, 微微垂首道“皇上才饮了一盅酒,怎么就醉了”
陆旻有些气恼,低声斥道“朕说的是真心话”
苏若华倒是神色冷静, 说道“皇上明知, 我是个什么身份。立后非儿戏,皇后是一国之母, 不是寻常小户人家的正房, 手掌凤印,母仪天下。人选必得慎之又慎。倘或任性而为,于皇权稳固,怕是不利。”
皇后低位崇高, 不止是皇帝的正妻,更是手握重权, 是朝廷一支巨大的势力。不是随意什么女人,只要得了皇帝的喜爱, 都能稳坐凤位的。这因沉溺宠妃,肆意而为,最终皇权颠覆, 江山美人一起丢的例子,还少么
苏若华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更加看重的是陆旻。
她将酒壶拿过一边,低声说道“清晨早起,皇上还是少吃些酒吧。”
陆旻盯着她的眸子,轻轻说道“你当朕在说醉话么”
苏若华侧了侧脸,言道“皇上若非是醉了,怎会有这样没轻重的念头”
陆旻笑了一声“没轻重你倒是比朕还更知道分寸了”
苏若华倒也渐渐生出些闷气,明知不可为,还要拿这样的话来逗她,有什么意思呢
她捧起粥碗,低头吃粥,一字不发。
陆旻瞧着她,忽的莞尔道“又是这样了,从前起就是这个习惯,一生气就不说话。”
他拈起一枚糖酥花生,抬手递到她口边。
苏若华看了他一眼,抿唇没有去接。
陆旻笑了笑,将花生丢在她粥碗里,拍了拍手,方徐徐说道“皇帝的妻子,理当是皇后。太子的生母,也理当是皇后。这有何不妥”
早年丧母,又长久以来的不受重视,恭懿太妃收养他,也不过是想要借着他在皇帝跟前博些爱宠,没有几个人对他真心以待,即便他今日荣登大宝,围着他的人里,大多也都是利益算计。
如此种种,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疮疤,这是个怎样也填不满的窟窿。
若是有谁能抚慰他,也就唯有苏若华了。
起初,他也曾纠结过,若是苏若华当真对他无情,他该如何是好。
他想过,或许自己会放她走,任她出宫,给她自由;一时却想,哪怕她不愿意,他也要把她留在这皇城之中,困她一生。他厌恨那些垂涎他权势地位来向他谄媚的女人,但唯有她,哪怕只是为了荣华富贵才肯留在他身边,他也是情愿的。
好在,苏若华还是回应了他。
最初得到她时,他也满足幸福,然而渐渐地,心底又空虚了起来,这还不够,他还想要的更多。
听着她在太妃跟前亲口承认对己有情时,陆旻心中是狂喜的。
她是他唯一认定的妻子,那立她为后又有什么不对
苏若华微微叹息了一声,放下粥碗,低声说道“七郎,你是皇帝,不能如此任性。朝廷里的事情,我不懂。但太后会任凭你率性而为么淑妃也对后位虎视眈眈,她的背后有钱家这一支势力。你要施展抱负,该选一个能帮的上你的名门千金。我是个身份我为后,名不正言不顺,别说对你毫无助益,满朝大臣怕也不能同意。皇帝行事不端,是要在朝廷里掀起波澜的。即便那些原本投效你的人,怕也要生出不满。”言至此,她又轻轻说道“放着史书上的例子不说,七郎竟也忘了太宗皇帝的王贤妃了么”
这位太宗皇帝一度曾盛宠民女出身的王贤妃,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甚而为了她,预备废黜孝高泽皇后,改立她为后。
此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本朝臣就对皇帝盛宠一个民女颇有微词,又见皇帝竟要废黜正宫改立她人,更是义愤填膺,当即便有三名御史当面斥责皇帝行事荒谬,倒行逆施,颠倒纲常,言辞激烈,触怒了太宗。
太宗皇帝当即大怒,将为首一人治了个大不敬之罪,下入大狱,本当如此能震慑群臣,熟料竟是捅了马蜂窝。
当场,便有两人以死相谏,触柱身亡。
这消息便传入了后廷之中。
孝高泽皇后亦是名门望族的出身,正宫娘娘岂有坐以待毙的道理她当即传讯母家,联络朝中大臣,一起反对此事。
文武百官无人赞同,文臣在乾清门外跪了一地,武将在神武门外齐齐呼号。
此事最终竟闹至宫变的地步,信南王私下得了皇后懿旨,率兵进京“清君侧”,京城无有防备兵马不足,乱军涌入宫中,竟将王贤妃当场诛杀。
这一场大乱足足闹了两月有余,太宗皇帝最终是搬了另外两支亲王的救兵,方才平息。
王贤妃既死,自也当不成皇后了。太宗皇帝痛失爱宠,与孝高泽皇后几乎到了生死不容的地步。然而朝廷局势动荡不宁,废后的事只好不了了之。
但也因这场,局面分化,周朝最终有了今日之局。
往日教训历历在目,陆旻也是熟读通史的人,怎还会行出如此颠倒之事
陆旻浅浅一笑,捡起一枚奶酥杏仁丢入口中,嚼了嚼笑道“若华对史书典故倒很是精通。”
连他祖上太宗皇帝干的蠢事都搬出来了,就这么小瞧了他若无十足把握,他怎会有所举动
苏若华看他这样子,便晓得他是没有听进去,面色有些黯然,道了一句“不敢。”
苏家是书香名门,高祖皇帝起事时,特特请了隐居于野的苏家公子苏遂出世襄助,为其麾下军师。苏遂为高祖皇帝一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方有了苏家后来的富贵。家学渊源,苏若华自三岁起便由兄姐带着识字,到了家中遭难时,已通读史书经典。这些事,她都是知道的。
陆旻看着她娟秀温婉的面庞,眸光迷醉,他说道“你能有此念,正是皇后的合适人选,推辞什么”
为避嫌,她总说自己不懂前朝事,然而后宫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理也大多是通的,她能将后宫局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保着那个莽撞急躁的太妃平安至今,这份才干已是可见一斑了。即便不为了两人的情意,如今后宫中有如此资质的女子,能找出半个来么
苏若华不言,陆旻越说越郑重,令她已不知如何是好。
眼下,她真正惊恐起来,自己不会竟真的成了陆旻的掣肘吧
半晌,她慢慢说道“皇上,奴才是罪官之后,戴罪入宫”
她重提奴才二字,意在提醒陆旻自己的身份。
陆旻挑了挑眉,放下手中的筷子,压低了声道“原想有了眉目再告诉你,但看来不给你一颗定心丸是不成了。朕正在吩咐人,彻查当年你家的事情。”
苏若华讶然,不由自主的抬眼看向陆旻。
十年了,没人替她苏家说过一句半句的好话,即便是当初与她家往来交好的世交,出事之后,也退避三舍。甚至于,那些曾与她闺中往来的所谓姊妹,在宫中相见时,好些的就避开,更有人在她面前耍起主子威风。
当年,她只听闻人说,她父亲吞没地方进与皇家的木料,并结党营私等事方被抄家流放。然而,她始终不能明白,苏家有地产庄园,世代簪缨,哪里会需要私吞皇产来中饱私囊。小时,父亲还时常教导子女,勤俭持家,戒奢戒糜。彼时,京城贵族圈里奢华糜烂之风盛行,父亲私下时常批驳此事,还曾写了一篇过奢论要她背诵。这样的父亲,会财欲熏心,贪污受贿么
苏若华心里是不肯信的,但朝廷已有论断,也无人会为他们翻案。
但看陆旻笑的光风霁月,又添了一句“朕不信,以苏相的为人,会行如此勾当。”
就这么一句话,足令苏若华双眸湿热,泪水迷蒙之下,连他的身影也模糊起来。
良久,她拿帕子擦了擦眼睛,
湖边风声甚大, 为不扰了两人, 伺候的宫人都在亭下几丈开外,并不曾听见皇帝这惊世骇俗的言语。
她心潮激荡澎湃, 半晌又镇静了下来, 微微垂首道“皇上才饮了一盅酒,怎么就醉了”
陆旻有些气恼,低声斥道“朕说的是真心话”
苏若华倒是神色冷静, 说道“皇上明知, 我是个什么身份。立后非儿戏,皇后是一国之母, 不是寻常小户人家的正房, 手掌凤印,母仪天下。人选必得慎之又慎。倘或任性而为,于皇权稳固,怕是不利。”
皇后低位崇高, 不止是皇帝的正妻,更是手握重权, 是朝廷一支巨大的势力。不是随意什么女人,只要得了皇帝的喜爱, 都能稳坐凤位的。这因沉溺宠妃,肆意而为,最终皇权颠覆, 江山美人一起丢的例子,还少么
苏若华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她更加看重的是陆旻。
她将酒壶拿过一边,低声说道“清晨早起,皇上还是少吃些酒吧。”
陆旻盯着她的眸子,轻轻说道“你当朕在说醉话么”
苏若华侧了侧脸,言道“皇上若非是醉了,怎会有这样没轻重的念头”
陆旻笑了一声“没轻重你倒是比朕还更知道分寸了”
苏若华倒也渐渐生出些闷气,明知不可为,还要拿这样的话来逗她,有什么意思呢
她捧起粥碗,低头吃粥,一字不发。
陆旻瞧着她,忽的莞尔道“又是这样了,从前起就是这个习惯,一生气就不说话。”
他拈起一枚糖酥花生,抬手递到她口边。
苏若华看了他一眼,抿唇没有去接。
陆旻笑了笑,将花生丢在她粥碗里,拍了拍手,方徐徐说道“皇帝的妻子,理当是皇后。太子的生母,也理当是皇后。这有何不妥”
早年丧母,又长久以来的不受重视,恭懿太妃收养他,也不过是想要借着他在皇帝跟前博些爱宠,没有几个人对他真心以待,即便他今日荣登大宝,围着他的人里,大多也都是利益算计。
如此种种,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疮疤,这是个怎样也填不满的窟窿。
若是有谁能抚慰他,也就唯有苏若华了。
起初,他也曾纠结过,若是苏若华当真对他无情,他该如何是好。
他想过,或许自己会放她走,任她出宫,给她自由;一时却想,哪怕她不愿意,他也要把她留在这皇城之中,困她一生。他厌恨那些垂涎他权势地位来向他谄媚的女人,但唯有她,哪怕只是为了荣华富贵才肯留在他身边,他也是情愿的。
好在,苏若华还是回应了他。
最初得到她时,他也满足幸福,然而渐渐地,心底又空虚了起来,这还不够,他还想要的更多。
听着她在太妃跟前亲口承认对己有情时,陆旻心中是狂喜的。
她是他唯一认定的妻子,那立她为后又有什么不对
苏若华微微叹息了一声,放下粥碗,低声说道“七郎,你是皇帝,不能如此任性。朝廷里的事情,我不懂。但太后会任凭你率性而为么淑妃也对后位虎视眈眈,她的背后有钱家这一支势力。你要施展抱负,该选一个能帮的上你的名门千金。我是个身份我为后,名不正言不顺,别说对你毫无助益,满朝大臣怕也不能同意。皇帝行事不端,是要在朝廷里掀起波澜的。即便那些原本投效你的人,怕也要生出不满。”言至此,她又轻轻说道“放着史书上的例子不说,七郎竟也忘了太宗皇帝的王贤妃了么”
这位太宗皇帝一度曾盛宠民女出身的王贤妃,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甚而为了她,预备废黜孝高泽皇后,改立她为后。
此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原本朝臣就对皇帝盛宠一个民女颇有微词,又见皇帝竟要废黜正宫改立她人,更是义愤填膺,当即便有三名御史当面斥责皇帝行事荒谬,倒行逆施,颠倒纲常,言辞激烈,触怒了太宗。
太宗皇帝当即大怒,将为首一人治了个大不敬之罪,下入大狱,本当如此能震慑群臣,熟料竟是捅了马蜂窝。
当场,便有两人以死相谏,触柱身亡。
这消息便传入了后廷之中。
孝高泽皇后亦是名门望族的出身,正宫娘娘岂有坐以待毙的道理她当即传讯母家,联络朝中大臣,一起反对此事。
文武百官无人赞同,文臣在乾清门外跪了一地,武将在神武门外齐齐呼号。
此事最终竟闹至宫变的地步,信南王私下得了皇后懿旨,率兵进京“清君侧”,京城无有防备兵马不足,乱军涌入宫中,竟将王贤妃当场诛杀。
这一场大乱足足闹了两月有余,太宗皇帝最终是搬了另外两支亲王的救兵,方才平息。
王贤妃既死,自也当不成皇后了。太宗皇帝痛失爱宠,与孝高泽皇后几乎到了生死不容的地步。然而朝廷局势动荡不宁,废后的事只好不了了之。
但也因这场,局面分化,周朝最终有了今日之局。
往日教训历历在目,陆旻也是熟读通史的人,怎还会行出如此颠倒之事
陆旻浅浅一笑,捡起一枚奶酥杏仁丢入口中,嚼了嚼笑道“若华对史书典故倒很是精通。”
连他祖上太宗皇帝干的蠢事都搬出来了,就这么小瞧了他若无十足把握,他怎会有所举动
苏若华看他这样子,便晓得他是没有听进去,面色有些黯然,道了一句“不敢。”
苏家是书香名门,高祖皇帝起事时,特特请了隐居于野的苏家公子苏遂出世襄助,为其麾下军师。苏遂为高祖皇帝一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方有了苏家后来的富贵。家学渊源,苏若华自三岁起便由兄姐带着识字,到了家中遭难时,已通读史书经典。这些事,她都是知道的。
陆旻看着她娟秀温婉的面庞,眸光迷醉,他说道“你能有此念,正是皇后的合适人选,推辞什么”
为避嫌,她总说自己不懂前朝事,然而后宫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人理也大多是通的,她能将后宫局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保着那个莽撞急躁的太妃平安至今,这份才干已是可见一斑了。即便不为了两人的情意,如今后宫中有如此资质的女子,能找出半个来么
苏若华不言,陆旻越说越郑重,令她已不知如何是好。
眼下,她真正惊恐起来,自己不会竟真的成了陆旻的掣肘吧
半晌,她慢慢说道“皇上,奴才是罪官之后,戴罪入宫”
她重提奴才二字,意在提醒陆旻自己的身份。
陆旻挑了挑眉,放下手中的筷子,压低了声道“原想有了眉目再告诉你,但看来不给你一颗定心丸是不成了。朕正在吩咐人,彻查当年你家的事情。”
苏若华讶然,不由自主的抬眼看向陆旻。
十年了,没人替她苏家说过一句半句的好话,即便是当初与她家往来交好的世交,出事之后,也退避三舍。甚至于,那些曾与她闺中往来的所谓姊妹,在宫中相见时,好些的就避开,更有人在她面前耍起主子威风。
当年,她只听闻人说,她父亲吞没地方进与皇家的木料,并结党营私等事方被抄家流放。然而,她始终不能明白,苏家有地产庄园,世代簪缨,哪里会需要私吞皇产来中饱私囊。小时,父亲还时常教导子女,勤俭持家,戒奢戒糜。彼时,京城贵族圈里奢华糜烂之风盛行,父亲私下时常批驳此事,还曾写了一篇过奢论要她背诵。这样的父亲,会财欲熏心,贪污受贿么
苏若华心里是不肯信的,但朝廷已有论断,也无人会为他们翻案。
但看陆旻笑的光风霁月,又添了一句“朕不信,以苏相的为人,会行如此勾当。”
就这么一句话,足令苏若华双眸湿热,泪水迷蒙之下,连他的身影也模糊起来。
良久,她拿帕子擦了擦眼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