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九月份, 房子终于收拾好了, 沈寒露一家也搬进了新房。
    令沈寒露激动的是, 她终于住上了有厕所的屋子,虽然卫生间很小,只有蹲式的马桶, 洗脸池都没有,只是可以把脸盆架子放这个屋里,方便洗完脸倒水,也没有办法洗澡,但是, 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反正沈寒露自己是满意的不得了。
    除了卫生间就是厨房,说是厨房, 但其实也是个小屋子。用的也不是煤气灶,而是生铁铸造的洋炉子,只是厨房正好有个小窗户可以把烟囱伸出去。
    而且厨房有门,做饭的时候把门关上, 在厨房里做饭, 不会把煤灰荡到屋子里, 同样饭菜味也不会飘的满家都是。
    不过沈寒露也不打算怎么开火,厨房主要是拿来放暖水壶。平时厨房门锁着, 钥匙挂在门上, 这样就算孩子一大一点了,也不用担心他们会进厨房碰到热水。
    家里的阳台也挺大的,现在只做了挂衣绳, 拿来晾衣服。
    至于客厅,家里也终于有客厅了,摆一张沙发,一张茶几,一张饭桌,一张写字桌,一面书柜,再放上衣架和几个凳子,也就满满当当的了。
    至于沈寒露和刘和的卧室,就还是他们之前屋子的摆设,只是把其中一张写字桌移到了客厅,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变化了。
    而隔出来的屋子,因为要兼顾到光照,所以是以窗户为中心,一分为二。因为这间屋子的门是挨着墙的,又将两小屋子分别做了门,这样从两个小屋子出来,有个小小的走廊,然后再从原本的那扇门出到客厅。
    只是照顾了光照,两个屋子大小就有差别了,一个有十五平米,和沈寒露他们之前的房子差不多大了。可以放得下衣柜和双人床。
    一个只有九平米,只能放一张双人床,再放一张箱子。
    沈寒露因为要照顾三个孩子,就让刘和回村里去将他娘接来,要是何春香和沈满囤有空的话,也一起来住一段时间。
    沈寒露都做好了三个长辈一起来的准备,甚至开始剁肉馅,准备包饺子。
    没想等沈寒露包好了饺子,刘和却一个人回来了。
    沈寒露还挺奇怪的“怎么就你一个人啊”
    刘和也挺无奈“现在不是有知青下乡么,你也知道的。”
    沈寒露点头“嗯,我知道啊,我有两个舍友就是知青,不过他们是去的兵团。前年还写信同我说要结婚了,我还给他们寄过去不少票证呢。”
    “咱们大队也有知青,从六八年冬天开始每年都有人来。”
    沈寒露想了一下,确实如此,只是因为大队给知青安排的住的地方离他们家挺远的,而且她回家也不怎么去地里,所以她和大队里的知青可以说连照面都没有打过。
    “爹娘他们没来咱家和知青有什么关系呀”
    刘和说“以前大队安排的知青宿舍是在村西头,那个空院子里。但是问题是那院子其实不大,只有两间房,这知青每年都来。就算有的知青同本地人结婚了,那里也还是住都住不下了。所以今年来的知青,大队就安排他们住在老乡家。”
    “这个老乡不会是咱们家吧”
    “正是,先说岳父岳母那儿,全大队家里有两间空房的,也只有这么一家。”
    也是,全大队的人家里,没有儿子的本来就少。这家里有儿子,儿子一娶媳妇,原来的老房子只会住不下,不会没地儿住。
    也就是他们家,五个闺女,全嫁出去了,而且还都在外头上班。
    沈寒露关心的是“那住我家的什么人啊男的女的好不好相处虽然这么说不好,但有的学生真的相处起来也不容易。”
    “男的,一个小年轻,今年才高中毕业,还是沪市人。我打听了一下,家里爹妈都是医生,因为是西医,也受到了一点影响。但是病人总得有医生给看病嘛是,所以就开始那几年得常常做检查,常常进行自我批评。现在好多了,只是他是家里的老三,上头两个姐姐,如今知青下乡,家家户户都得有这个名额。所以虽然家里人很舍不得,但是还是送他下乡了。我同他说了会儿话,感觉不是那种很激进的,脾气挺温和,对着岳父岳母也很好,叫的挺亲热的。”
    沈寒露放下心来“能和我爹娘好好相处就好,不过他住哪个屋啊,家里空着两个屋呢”
    刘和说“自然是住另一个屋,咱们那个屋结婚的时候收拾过,一些家具还是全新的,娘才舍不得让知青住呢。”
    “那就好,我那屋里宝贝可多着呢,要是外人住进去发现了,一举报,我就完蛋了。”
    刘和惊讶“我也在那屋住过啊,有什么宝贝我都不知道是你之前藏的书吗”
    沈寒露摇头“不,说出来吓死你,但是我答应了别人不说的。等将来可以告诉你的时候我自然会告诉你的。”
    说到藏起来的钱,沈寒露也不知道曾教授刘教授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每个月,沈寒露都会给他们邮寄一次粮票,到了换季的时候,会寄过去一些布票。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收到,收到能不能用。
    沈寒露从来没有收到过他们的回信。
    要不是二姐夫那里从来没有收到不好的消息,沈寒露都开始怀疑他们出事了。
    至于曾武,从六五年他考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宁城,而且后来他还主动与曾教授刘教授断绝关系,划清界限。
    听二姐说他现在在帝都上班。但是对于他的人品,沈寒露实在是瞧不上。
    他的情况和刘和完全不同,刘和是遇上了从小虐待他的继母,对他也不闻不问的父亲。
    但曾教授和刘教授对曾武可是很好的,在六六年以前,作为教授的孩子,曾武过得生活肯定比全国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要好。
    既然沈寒露不想说,因为是对别人有过承诺的事情,刘和也没有追问,而是说“岳父岳母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家里突然多出来一个人。而且还是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孩子。以前家里人也很宠,所以什么也不会,连饭都得眼巴巴的看着岳母,让岳母在做饭的时候捎他一份。要是岳父岳母来市里,家里只留这么一位,岳母怕他做饭把屋子都给烧了。于是就说以后有时间再来吧。”
    沈寒露听哭笑不得“这自理能力也太差了吧,连饭都不会做。”
    刘和说“可不是,对了,你藏在厕所的字典我也给你拿回来了。这两天放阳台晾晒晾晒,不然太臭了。”
    沈寒露问他“你是把我没看也就是没有撕下来的那部分拿来了还是所有的都拿来了”
    “所有的都拿来了,你不知道,那个沪市来的知青,竟然还自备卫生纸。”
    “哇,卫生纸可不便宜,也不好买,说实话,我在宁城都没怎么见过人用卫生纸的,大家都是用草纸。”
    “那知青说他爸妈都是医生,觉得卫生纸更卫生。然后呢,他还很大方,非要把带来的卫生纸放厕所。娘让他放自己屋子里,用的时候撕一点。他不,他觉得爹娘对他很好,他也要回报爹娘,他非要一起用。你不知道,我回去的时候娘都快急死了,生怕他放厕所的卫生纸被人偷了。于是我就把你那个箱子给腾出来,钥匙也留给娘了,让她把卫生纸放木箱里吧。”
    沈寒露无语“好吧,不过我其实我自学的进度也完成了百分之八十了。剩下的也没多少,现在咱们有了大房子,也有地方放这些字典了。”
    刘和又说“至于我娘那里,也是住进去一个知青,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这个姑娘好像是成分不太好,大队长也怕其他知青欺负她。以前不就发生过女知青联合起来排挤其中一个的情况。那个被被排挤的还只是家里舅舅在国外。现在住娘那里的,爷爷是民族资本家。听说在帝都还是那种叫的上名字的。后来他爷爷和爸妈叔婶什么的都下放了。她是跟着姥姥姥爷,这不读完高中,也来农村了。她这样的身世如果被大队里的人知道最多被说些闲话。但是让其他知青知道,就怕发生矛盾。我娘呢,她在村子里的地位不一般,因为是军属,供养出两个军人,村里人都挺尊敬她的。这位女知青住我娘那里,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安排。”
    “那大队里现在是打算让他们住多久啊”
    “我听大队长的意思是,估计得住个一两年,没办法,大队也没钱修房子,更没钱盖房子了。”
    “那倒是能有个人和娘作伴,只是我本来说把娘接到市里来,毕竟娘都六十多了。”
    刘和说“虽然娘和那知青才刚认识,但是相处的倒是挺好的。那知青从六六年也就是七八年前就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对老人挺有耐心的。而且我问了下牛大夫,他说娘的身体现在也还好,调养的不错。主要是她年轻时候吃的苦太多了,老了这小病小痛的就少不了。但是,没有什么大毛病。”
    “那就好,娘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
    “对,我也是这么想的,既然娘觉得还是老家住的舒心,就先让她在老家住着吧。”
    很快,就进入了一九七六年,这是全中国人都悲痛的一年。
    就是刘和,沈寒露都见他偷着哭了好几次,刘和一哭,沈寒露就跟着想哭。
    接着,日子又进入到了一九七七年。
    这一年沈寒露的三个孩子,沈峥,刘嵘和沈娇已经四岁了。
    沈寒露单位还有刘和单位,都是大厂子,单位里是有托儿所的,对单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回六零过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重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熙并收藏重回六零过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