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却笑嘻嘻地望着贾放道“就在等贾三爷这句话呢”好似他之前抛出这个话题,就是刻意要引出贾放说的“实情”。
好一个笑嘻嘻的老狐狸贾放忍不住想。
“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我建议,我们按照早先所讨论的步骤,探索为桃源寨拓展水路运输的可能性。在青坊湖以下的流域探索加深河道,拓宽流域,修建码头的可能性。毕竟咱们不能只想着往寨子里面运钢铁,还得考虑咱们有很多产品已经可以进一步向外输出了。”
开完会之后,贾放去检查了桃源寨的几处产业,尤其是他有股份在里面的纺织厂和水泥厂。
他来检查产业,一来是尽一尽股东的义务,和其他股东商议一下发展大计;二来是在北方的时候考虑到了环境的问题,因此无论如何先来瞅一眼桃源寨一带的工业发展是否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看下来的结果却是还好。
按说纺织是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织布材料的漂白、染色与洗涤,都可能会影响到水质。谁知“锦花”排水都用了专门渠道,将使用过的河水都排到了水泥砌的一个个专门水池里,等待自然澄清之后,才会把清水排走,受染料和漂白剂、洗涤剂污染的污水则继续在专门的小池内暴晒蒸发,最终形成固体再挖出来填埋。
“这些水当然不能乱排。下头青坊湖里养着鱼虾,鱼倒也罢了,那些大个儿的白虾可娇贵,放一点点污水下去,那些养虾的人难道不会跟咱急眼吗”
这是乡民们朴素天然的环保观,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意,让别人的营生给毁了。
再说,这“锦花”重新修了新纺机和织机之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留下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持她们雇人来处理这些污水。
而“锦花”所在的卫星小城“青坊城”已经住满了在“锦花”和“红香”两处工作的人。
“红香糖坊”还好,是季节性的。田友明父子事先搭建了一些员工宿舍,忙季就大量招工,闲时就把这些宿舍都租出去。
而“锦花”则是一年四季的生意。这青坊河一带能够找到的住宿基本上都住满了,多出来的人没地方住,就只能在桃源寨中找老乡赁房子借住。
现在整个桃源寨的人口,从余江新乡民刚刚迁入时的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左右,包括自然孳生的人口,外地嫁娶进入桃源寨的人口,以及在此工作的外来暂住居民。
“锦花”的大姐们来找贾放批宅基地,要求再买上两亩地,给职工们盖职工宿舍。毕竟现在纺织厂非常缺人,现有的宿舍都住满,厂子大约只能开到七八成的生产能力。
贾放很赞赏她们这份为职工考虑的心思,心想如此一来,劳资之间出现矛盾的机会较少。
但是宅基地还是不能随便批,企业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们领取宅基地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贾放收了“锦花”一笔土地出让金,并且严格提出要求使用该片土地建设宿舍之前,必须做到“两通两预”,“两通”是通水和通沼气,“两预”是预先建设卫生设施和预先铺设各种排污治污管线。
这四点做到之后,“锦花”才能开工为职工们建职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锦花”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土地出让金会翻倍。
“锦花”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因为贾放自己也是“锦花”的股东,她们多一分开销,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
“贾三爷,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
贾放微笑摇头“不能”
“那咱们这个厂,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妇人们忍不住感慨。
贾放却微笑道“我瞅着这个规模已经挺好。”锦花纺织厂出产的织物,已经完全能够供应桃源和武元两处的市场。再这么扩建下去,整个永安州的织物市场也会被“锦花”所垄断。
但是贾放却认为,“锦花”不适宜再扩张了。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纺纱织布,“锦花”每天都制造出相当的噪音。虽然这种噪音也是“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甚至米三刀的蜂场都不得已向更远处搬迁了一些蜂儿们也不喜噪音,采蜜尽量离得远远的。
贾放觉得已经差不多,轻工业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就好,不需要再扩建了。
原本他给桃源寨的定位,就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而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并举,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小型轻工业的自然经济体。
说白了,他还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是一座世外桃源。
“但是”锦花的妇人们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有野心,对贾放说,“贾三爷,您明知咱们还能多制几台织机,每天还能多产一些布匹,您为啥”
贾放便正色道“每个地方对某项产业都有承载能力的上限。我以为各位将现有的产能都发挥出来,就已经够了。如果咱们锦花扩建,就会挤占旁人的资源。占的资源越多,付出的代价就理应越大。”
妇人们登时都悻悻地低下头去也是,毕竟这寨子是大家的,不作兴只有她们一家忙着赚钱。
贾放却温言劝道“有没有想过,在别的地方投资办厂呢”
“在别的地方”妇人们登时一个个地都张大了嘴,实在是没想到贾放竟给她们提出了这样一项建议。
“就像我刚开始那样,给你们地方和纺织机,以这个作为干股,等到厂子建起来之后,每年就只要坐收分红就可以了。”
“以后锦花这名字许是整个永安州都知道,这里是锦花一厂,那里一间叫锦花二厂”贾放娓娓地给妇人们描绘美好的画卷。
妇人们却尴尬地相互看看,她们原本都没有想这么远。但是贾放所说的确实给她们了思路。既然在桃源寨扩建成本越来越高,为什么不搞技术输出,将这机械纺织的设备和技术输送到其他村寨去,养活更多的人
“可是,咱们因为挨着青坊河,所以才有这水力纺织机”
贾放安慰她们“南方山区地形起伏,水资源又很丰富,只要耐心寻找,必然能找到很多适合办厂的地址。”
“说实话,我也盼着你们的厂子走出去,这样我也就跟着入了一份股,以后坐在家里数流通券就可以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大家晚上见
好一个笑嘻嘻的老狐狸贾放忍不住想。
“根据刚才大家的讨论,我建议,我们按照早先所讨论的步骤,探索为桃源寨拓展水路运输的可能性。在青坊湖以下的流域探索加深河道,拓宽流域,修建码头的可能性。毕竟咱们不能只想着往寨子里面运钢铁,还得考虑咱们有很多产品已经可以进一步向外输出了。”
开完会之后,贾放去检查了桃源寨的几处产业,尤其是他有股份在里面的纺织厂和水泥厂。
他来检查产业,一来是尽一尽股东的义务,和其他股东商议一下发展大计;二来是在北方的时候考虑到了环境的问题,因此无论如何先来瞅一眼桃源寨一带的工业发展是否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看下来的结果却是还好。
按说纺织是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织布材料的漂白、染色与洗涤,都可能会影响到水质。谁知“锦花”排水都用了专门渠道,将使用过的河水都排到了水泥砌的一个个专门水池里,等待自然澄清之后,才会把清水排走,受染料和漂白剂、洗涤剂污染的污水则继续在专门的小池内暴晒蒸发,最终形成固体再挖出来填埋。
“这些水当然不能乱排。下头青坊湖里养着鱼虾,鱼倒也罢了,那些大个儿的白虾可娇贵,放一点点污水下去,那些养虾的人难道不会跟咱急眼吗”
这是乡民们朴素天然的环保观,毕竟大家都是乡里,不能因为自己的生意,让别人的营生给毁了。
再说,这“锦花”重新修了新纺机和织机之后,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留下的利润空间足够支持她们雇人来处理这些污水。
而“锦花”所在的卫星小城“青坊城”已经住满了在“锦花”和“红香”两处工作的人。
“红香糖坊”还好,是季节性的。田友明父子事先搭建了一些员工宿舍,忙季就大量招工,闲时就把这些宿舍都租出去。
而“锦花”则是一年四季的生意。这青坊河一带能够找到的住宿基本上都住满了,多出来的人没地方住,就只能在桃源寨中找老乡赁房子借住。
现在整个桃源寨的人口,从余江新乡民刚刚迁入时的五千人,增加到了六千人左右,包括自然孳生的人口,外地嫁娶进入桃源寨的人口,以及在此工作的外来暂住居民。
“锦花”的大姐们来找贾放批宅基地,要求再买上两亩地,给职工们盖职工宿舍。毕竟现在纺织厂非常缺人,现有的宿舍都住满,厂子大约只能开到七八成的生产能力。
贾放很赞赏她们这份为职工考虑的心思,心想如此一来,劳资之间出现矛盾的机会较少。
但是宅基地还是不能随便批,企业用地和原本就在桃源寨生活的居民们领取宅基地不能相提并论。
因此贾放收了“锦花”一笔土地出让金,并且严格提出要求使用该片土地建设宿舍之前,必须做到“两通两预”,“两通”是通水和通沼气,“两预”是预先建设卫生设施和预先铺设各种排污治污管线。
这四点做到之后,“锦花”才能开工为职工们建职工宿舍。
除此之外,如果“锦花”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土地出让金会翻倍。
“锦花”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因为贾放自己也是“锦花”的股东,她们多一分开销,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
“贾三爷,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
贾放微笑摇头“不能”
“那咱们这个厂,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妇人们忍不住感慨。
贾放却微笑道“我瞅着这个规模已经挺好。”锦花纺织厂出产的织物,已经完全能够供应桃源和武元两处的市场。再这么扩建下去,整个永安州的织物市场也会被“锦花”所垄断。
但是贾放却认为,“锦花”不适宜再扩张了。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纺纱织布,“锦花”每天都制造出相当的噪音。虽然这种噪音也是“繁荣”的一种表现,但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甚至米三刀的蜂场都不得已向更远处搬迁了一些蜂儿们也不喜噪音,采蜜尽量离得远远的。
贾放觉得已经差不多,轻工业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就好,不需要再扩建了。
原本他给桃源寨的定位,就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而是一个以现代农业、种植与养殖并举,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小型轻工业的自然经济体。
说白了,他还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是一座世外桃源。
“但是”锦花的妇人们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有野心,对贾放说,“贾三爷,您明知咱们还能多制几台织机,每天还能多产一些布匹,您为啥”
贾放便正色道“每个地方对某项产业都有承载能力的上限。我以为各位将现有的产能都发挥出来,就已经够了。如果咱们锦花扩建,就会挤占旁人的资源。占的资源越多,付出的代价就理应越大。”
妇人们登时都悻悻地低下头去也是,毕竟这寨子是大家的,不作兴只有她们一家忙着赚钱。
贾放却温言劝道“有没有想过,在别的地方投资办厂呢”
“在别的地方”妇人们登时一个个地都张大了嘴,实在是没想到贾放竟给她们提出了这样一项建议。
“就像我刚开始那样,给你们地方和纺织机,以这个作为干股,等到厂子建起来之后,每年就只要坐收分红就可以了。”
“以后锦花这名字许是整个永安州都知道,这里是锦花一厂,那里一间叫锦花二厂”贾放娓娓地给妇人们描绘美好的画卷。
妇人们却尴尬地相互看看,她们原本都没有想这么远。但是贾放所说的确实给她们了思路。既然在桃源寨扩建成本越来越高,为什么不搞技术输出,将这机械纺织的设备和技术输送到其他村寨去,养活更多的人
“可是,咱们因为挨着青坊河,所以才有这水力纺织机”
贾放安慰她们“南方山区地形起伏,水资源又很丰富,只要耐心寻找,必然能找到很多适合办厂的地址。”
“说实话,我也盼着你们的厂子走出去,这样我也就跟着入了一份股,以后坐在家里数流通券就可以了。”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大家晚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