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他先向所有人打招呼,道“各位,可能你们当中有人认得我,我姓贾,名叫贾放,行三,大家都叫我贾三。”
一个“贾三”,马上拉近了贾放与工人们的距离,众人一时都觉得眼前这个“贾三”没有半点架子,平易近人的很。
但有几个从京里出来的工匠却轻易改不了口,道“贾三爷,您也来啦,这太好了”
老童轻轻拍手,让大家静下来。只听贾放说“我刚才看了大伙儿的工作,真心觉得诸位都很厉害,不止吃苦耐劳,更是任劳任怨。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有责任感,这么卖力投入的工人。各位都很棒”
水宪就在贾放身边,轻轻别过头看了贾放一眼,心想这小嘴真甜。
身边人的眼光贾放丝毫不察,他继续说“往后一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考虑一下如何改良这座锻造冶炼场的动力装置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将大家从纯粹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让机器去帮我们做那些繁重的纯体力劳动”
登时有人不明白了,大声问“贾三照你说的,都让机器去干活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嘛”
贾放登时道“机器当然不可能代替所有人工,但是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打个比方吧,你们原本十个人,干一天,能产十根铜管出来,加上机器动力之后,你们十个人一天就能产一百根铜管,甚至是五百根、一千根这意味着什么”
工人们听到这一句问话,都愣住了没能说出话来这听起来太不可能了,原本只能磨出十枚铜管的,有了那什么劳什子的机械,就真能一百枚,一千枚吗
贾放见没人作答,当即揭晓答案“意味着涨工钱啊”
工人们一旦反应过来,登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钱多活少人轻松,你们想不想要”贾放大声问。
“想要”这谁不想要还是傻呢
贾放便说“那从今日起,我希望你们能够集思广益,配合老童他们这些骨干,研制各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与机器。各位有什么想法也欢迎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你们这些人,是这里最宝贵的。因为你们有头脑,能够做出改变,让这个厂子越变越好。”
“所以我提出使用机器,不是让机器去取代你们,而是让机器解放你们的双手双脚,不再让那些枯燥乏味的活计占去你们的时间,让你们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贾放的口气异常坚定,因为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虽然机械的发展可能会造成短时间内产业格局的变化,但是机器从来都不可能取代人,即便到了后世,机器甚至可以自主运算,可以思考人作为这个世上最有创造力的生灵,依旧是不可取代的。
“贾三爷,您说得真好”人群中一个从京里来的匠人伸出双手,大声鼓掌。接着掌声跟着密密地响了起来。
贾放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必然有人半信半疑,但只要事情渐渐朝向他说的方向发展,人们会越来越相信他说的是真实可信。
旁边老童这时却快哭了,用衣角去抹眼睛,道“贾三爷,还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我们匠人”
这个时空里匠人们过得不算太惨,没有匠籍制度,但是匠人的地位不高,甚至还不如手握财权的大商贾。听贾放说起匠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老铜匠又是骄傲又是感动。
贾放却问他“这边的工人都读书习字吗万物之理一类的书籍,有人学吗”
老童赶紧抹了脸,答道“有人学,但并不是全部。有些人觉得有趣,就学学,有些觉得虚耗辰光,就也不怎么上心。”
贾放点点头,对一旁安静了好久的水宪道“我们去他们住的地方看看去。”
水宪则笑着道“心里已经有成算了”
贾放点点头,说“一定要激发工人们学习,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费脑子,但是不管用什么法子,涨工钱也好,当工头或是掌柜也好,总之要激励他们舍得花时间去自己钻研。”
他当然可以去找一些xx工业原理之类的书籍丢给这些工匠,但是他相信,成体系的知识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而不只是靠东一点西一点的输入拼凑起来。
他现在当然可以想办法去潇湘馆找书借书,但是他离开以后又会怎么样呢难不成这工业发展还要停滞了不成
水宪就在贾放身旁,却笑着道“我知道你现在想的是什么”
贾放啊
水宪笑着学贾放的口气“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对不对”
贾放登时点头“对,你说的没错。虽然我心好急可是这样到底没错。”
他没说他为啥心急,水宪也没问。一行人只管行至矿工和冶炼工人们住的地方。贾放登时笑“我已猜到了,果然是这样。”
只见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简易活动房当年贾放请百工坊设计出来之后,水宪的人自然也能在这里制出来。
“但是气候偏冷,冬天这简易活动房应该用不了吧”贾放好奇地问。
水宪的这座矿山地处北方临海,贾放盲猜一个冬天得烧炕。
“确实如此,这里到了冬日便天寒地冻的。大部分工人会回各家去猫冬。不想回去的则留在这里,我们会安排他们住在矿山挖出来的矿洞里。”
原来矿洞是冬暖夏凉的所在贾放心想,失敬失敬。
他来来回回看了看,大致估计这座“矿工村”最多可以容纳几千人。也就是最多的时候会有几千名壮年男子在矿山和冶炼厂工作。
贾放有点儿头疼这眼见着又是一个光棍村工人们独身暂居在此,是不利于厂子的长期发展的。此外,缺少家庭生活,也意味着这厂区周围的后勤跟不上,没有人缝补洗涮,也没有人养猪养羊,种植菜蔬,大家日常嘴里淡出鸟儿来。这么看起来这个光棍村确实是好像缺了点什么。
这时老童很有些担心地问水宪“王爷,您上回问我的问题,我能不能转过来问一下贾三爷”
水宪很爽快地点了点头,于是老童便将这矿山和冶炼厂的现实问题向贾放提了提。
原来,水宪的生意很大,门类也很杂,但有一样,他其他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财源广进,但是唯有这矿山、煤矿和油田,是一直在亏钱的。偏生还不断需要投入。每年水宪从其他产业上赚到的大笔收益都填过来填在这几项上。
于是水宪便让老童等人想一想,这片产业究竟怎样才能盈利水宪财大气粗,并不在乎一直向这矿山投入,但是这些产业总是不断“失血”,总不是办法。
老童转述了水宪的问题,深感羞耻,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水宪却完全不以为然,说“老童,你不要担心,这问题在我看来,一点儿都不是问题。”
老童不解其意,水宪便自顾自说下去“我观这位贾三爷的面相,掐指一算,自然算到他早已经想到了主意,能为咱们这里点石成金。”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大家明天见
1平炉炼钢,是1864年法国人马丁发明的炼钢技术,所以平炉也叫做“马丁炉”。我国的冶铁技术一直和国外一直走的是不大一样的道路,但直到明中叶都还是很先进的,工业革命之后一下子被人超过了。本文这里想表达的是,在合适的地方,拥有合适的资源和合适的人,也能有这样一个契机,发明出西方日后能发明的东西。
一个“贾三”,马上拉近了贾放与工人们的距离,众人一时都觉得眼前这个“贾三”没有半点架子,平易近人的很。
但有几个从京里出来的工匠却轻易改不了口,道“贾三爷,您也来啦,这太好了”
老童轻轻拍手,让大家静下来。只听贾放说“我刚才看了大伙儿的工作,真心觉得诸位都很厉害,不止吃苦耐劳,更是任劳任怨。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有责任感,这么卖力投入的工人。各位都很棒”
水宪就在贾放身边,轻轻别过头看了贾放一眼,心想这小嘴真甜。
身边人的眼光贾放丝毫不察,他继续说“往后一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考虑一下如何改良这座锻造冶炼场的动力装置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目标,是将大家从纯粹的体力劳动里解放出来,让机器去帮我们做那些繁重的纯体力劳动”
登时有人不明白了,大声问“贾三照你说的,都让机器去干活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嘛”
贾放登时道“机器当然不可能代替所有人工,但是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打个比方吧,你们原本十个人,干一天,能产十根铜管出来,加上机器动力之后,你们十个人一天就能产一百根铜管,甚至是五百根、一千根这意味着什么”
工人们听到这一句问话,都愣住了没能说出话来这听起来太不可能了,原本只能磨出十枚铜管的,有了那什么劳什子的机械,就真能一百枚,一千枚吗
贾放见没人作答,当即揭晓答案“意味着涨工钱啊”
工人们一旦反应过来,登时爆发出一阵笑声。
“钱多活少人轻松,你们想不想要”贾放大声问。
“想要”这谁不想要还是傻呢
贾放便说“那从今日起,我希望你们能够集思广益,配合老童他们这些骨干,研制各种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与机器。各位有什么想法也欢迎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最后我最想说的是,你们这些人,是这里最宝贵的。因为你们有头脑,能够做出改变,让这个厂子越变越好。”
“所以我提出使用机器,不是让机器去取代你们,而是让机器解放你们的双手双脚,不再让那些枯燥乏味的活计占去你们的时间,让你们去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
贾放的口气异常坚定,因为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虽然机械的发展可能会造成短时间内产业格局的变化,但是机器从来都不可能取代人,即便到了后世,机器甚至可以自主运算,可以思考人作为这个世上最有创造力的生灵,依旧是不可取代的。
“贾三爷,您说得真好”人群中一个从京里来的匠人伸出双手,大声鼓掌。接着掌声跟着密密地响了起来。
贾放稍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必然有人半信半疑,但只要事情渐渐朝向他说的方向发展,人们会越来越相信他说的是真实可信。
旁边老童这时却快哭了,用衣角去抹眼睛,道“贾三爷,还从来没有人这样说过我们匠人”
这个时空里匠人们过得不算太惨,没有匠籍制度,但是匠人的地位不高,甚至还不如手握财权的大商贾。听贾放说起匠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老铜匠又是骄傲又是感动。
贾放却问他“这边的工人都读书习字吗万物之理一类的书籍,有人学吗”
老童赶紧抹了脸,答道“有人学,但并不是全部。有些人觉得有趣,就学学,有些觉得虚耗辰光,就也不怎么上心。”
贾放点点头,对一旁安静了好久的水宪道“我们去他们住的地方看看去。”
水宪则笑着道“心里已经有成算了”
贾放点点头,说“一定要激发工人们学习,不是每个人都乐意费脑子,但是不管用什么法子,涨工钱也好,当工头或是掌柜也好,总之要激励他们舍得花时间去自己钻研。”
他当然可以去找一些xx工业原理之类的书籍丢给这些工匠,但是他相信,成体系的知识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而不只是靠东一点西一点的输入拼凑起来。
他现在当然可以想办法去潇湘馆找书借书,但是他离开以后又会怎么样呢难不成这工业发展还要停滞了不成
水宪就在贾放身旁,却笑着道“我知道你现在想的是什么”
贾放啊
水宪笑着学贾放的口气“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对不对”
贾放登时点头“对,你说的没错。虽然我心好急可是这样到底没错。”
他没说他为啥心急,水宪也没问。一行人只管行至矿工和冶炼工人们住的地方。贾放登时笑“我已猜到了,果然是这样。”
只见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简易活动房当年贾放请百工坊设计出来之后,水宪的人自然也能在这里制出来。
“但是气候偏冷,冬天这简易活动房应该用不了吧”贾放好奇地问。
水宪的这座矿山地处北方临海,贾放盲猜一个冬天得烧炕。
“确实如此,这里到了冬日便天寒地冻的。大部分工人会回各家去猫冬。不想回去的则留在这里,我们会安排他们住在矿山挖出来的矿洞里。”
原来矿洞是冬暖夏凉的所在贾放心想,失敬失敬。
他来来回回看了看,大致估计这座“矿工村”最多可以容纳几千人。也就是最多的时候会有几千名壮年男子在矿山和冶炼厂工作。
贾放有点儿头疼这眼见着又是一个光棍村工人们独身暂居在此,是不利于厂子的长期发展的。此外,缺少家庭生活,也意味着这厂区周围的后勤跟不上,没有人缝补洗涮,也没有人养猪养羊,种植菜蔬,大家日常嘴里淡出鸟儿来。这么看起来这个光棍村确实是好像缺了点什么。
这时老童很有些担心地问水宪“王爷,您上回问我的问题,我能不能转过来问一下贾三爷”
水宪很爽快地点了点头,于是老童便将这矿山和冶炼厂的现实问题向贾放提了提。
原来,水宪的生意很大,门类也很杂,但有一样,他其他生意都做得风生水起,财源广进,但是唯有这矿山、煤矿和油田,是一直在亏钱的。偏生还不断需要投入。每年水宪从其他产业上赚到的大笔收益都填过来填在这几项上。
于是水宪便让老童等人想一想,这片产业究竟怎样才能盈利水宪财大气粗,并不在乎一直向这矿山投入,但是这些产业总是不断“失血”,总不是办法。
老童转述了水宪的问题,深感羞耻,一张老脸涨得通红。水宪却完全不以为然,说“老童,你不要担心,这问题在我看来,一点儿都不是问题。”
老童不解其意,水宪便自顾自说下去“我观这位贾三爷的面相,掐指一算,自然算到他早已经想到了主意,能为咱们这里点石成金。”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送上,大家明天见
1平炉炼钢,是1864年法国人马丁发明的炼钢技术,所以平炉也叫做“马丁炉”。我国的冶铁技术一直和国外一直走的是不大一样的道路,但直到明中叶都还是很先进的,工业革命之后一下子被人超过了。本文这里想表达的是,在合适的地方,拥有合适的资源和合适的人,也能有这样一个契机,发明出西方日后能发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