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屯, 或者屯田,是解决军队给养不足的一种集体耕作制度。大白话说来就是让士兵种田, 以田养兵。
    大皇子刚来武元时,就曾经向贾放抱怨过养兵特别特别贵;而平南大营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定额一员的粮饷只能养活半个士兵,再加上官员将校吃空饷以饱私囊,整个平南大营号称十万兵力的, 实际上只有三万兵, 勉勉强强能抵住南夷的威胁归根到底, 还是为了钱。
    贾放提出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不是粮饷不足吗那就让当兵的自己种只要这些兵不是一年到头打仗, 边种田, 边训练, 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此外,军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集体耕作,便于推广现今的种植技术与生产方式。人多好办事, 集中生产也让一些需要共同完成的大型水利、公共设施工程成为可能。
    和以往一样,贾放建议大皇子从一个试点开始,慢慢摸清当地的情况之后, 总结利弊得失,再将这种集体耕作制度推广到整个南方。
    首选的试点地点自然是武元县。
    武元县此前来了五千平南大营的士兵,现在已经调了三千兵回去。当地剩下两千兵。
    这两千兵成天面对大皇子的两百骑,被他们各种嫌弃。
    除了这两千兵之外,当地还有三千名被判服苦役的山匪。总共五千双手,闲着也是闲着。此外这些平南大营的兵虽然孬,但也总是兵, 刚好可以震慑山匪,管理和组织他们服役。
    具体要做什么贾放也已经计议好了。眼下南方刚刚入冬,正是农闲的时候。有这五千人手,刚好可以把供五千人耕种的田地平整出来。
    武元县可供开垦的土地很多,但是未经官府允许,百姓们不得私自将山林沼泽改为耕地,因此武元县除了拥有能满足十万人口口粮的耕地之外,自然环境保存得还算不错。
    原本贾放也不想大肆改变当地的地形与地貌。但是此前“太行与王屋”的倒掉给当地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很大一部分山林因为山崩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灰岩的荒地。这些荒地上抛落的石灰岩被大批送往水泥厂用于烧制水泥,便露出了碎石下方的土壤。
    此外还有一部分原先沼泽因为地质变化而发生改变,多余的水被排出,土质肥沃,稍加疏浚便可以成为水田。
    因此贾放的想法是,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前提条件下,将这两种类型的田地分别开垦出来。水田自然是种稻,养稻花鱼;而旱田有多种选择,贾放手上的牌包括玉米、棉花、大豆、土豆与红薯。
    此外,还有一些靠近山林的土地,贾放考虑种上经济作物橡胶林。虽然在这个时空里,橡胶还没有人生产出来,更加没有人知道应该拿橡胶做什么。但贾放想这么重要的工业原料,一旦生产出来,不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他的建议拿到大皇子那里,自然是百分百地通过。而大皇子对“种田”这件事唯一的兴趣却不在这些真正的“种田”上。他拉着贾放问“能垦出几片草场,供我这二百匹马繁育后代,驯出精良军马的吗”
    贾放当即苦了脸“大殿下,不是我泼你冷水,在这武元县,开一片草场让你的马儿撒撒欢可能还行,但要一代一代地饲养军马,那还真做不到。”
    世界上适合用作骑兵坐骑的马场都位于温带中等纬度地区。武元县地处亚热带,只能养体型较小,负重能力较强的小型马,也就是茶马古道上常用的“滇马”,或者叫“云南马”。但是像大皇子那样的骑兵所用的高头大马,能够冲锋陷阵的,却是养不出来。
    大皇子却是第一次听说养马与气温的关系,这正好是他感兴趣的话题,当下跟着贾放身后,连连追问。
    他这副穷追猛打的劲头贾放实在是招架不住了,冒出一句“气温较高的地区新陈代谢比较快”
    大皇子一呆“老六,你这家伙总是说一些奇奇怪怪叫人听不懂的言语。说人话”
    贾放只得指点“听说永宁州那里有些高山草甸,那里海拔比较高,气候比较适宜马匹的繁育,那里也许行。大殿下若是有功夫,可以亲自去看看。只起要看一下那里出产的马匹体型与您这些军马是否相似就行。”
    大皇子一听,便暂且放过了贾放“这样也好,原本我就打算这几天去一趟平南大营,亲眼看看那里的军务糜烂到什么地步。既然你推荐,我就顺路去一下永宁州,看看那里有没有可能出产军马。无论成与不成,总算了我一桩心事。”
    “喂,我把二百骑都带走,只留下你和那些兵啊匪啊的,你行不行”大皇子临行之前问贾放。
    贾放伸出三枚手指,比了一个“ok”的手势“放心吧,我这边一定没问题。”
    大皇子一见这姿势奇特有趣,登时也学去了,伸出三枚手指一比划“好那我去了。”
    贾放不由得在心里感慨这一家子,学习能力其实都挺强啊。
    武元这里,便留下他一人面对两千名就地屯田的平南大营官军,和三千名被判服苦役的“前”山匪。
    但贾放并不担心。留下的这两千名平南大营官军,领头的将校正是当日他“火线”提拔的副官,名叫吴申学,是平南大营那位吴申庸的兄弟。这人在副官的位置上熬了个七八年,有朝一日出了头,自然不肯放过这在上官面前露脸的机会。
    再说这两千名官军虽然怂,但是面对手无寸铁的三千山匪,他们还是有把握的。
    但贾放愁的却是其他五千人在此长期驻扎屯田,不能幕天席地,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此外如果从长远考虑,想要将这些屯田的士兵组织成为一支长期驻守“武元桃源”,保护地方治安,震慑心怀不轨之徒的力量,不能只是一锤子买卖,而要让这些人心甘情愿地长期留在此地才行。
    这意味着,要给屯田的士兵和服役改造的山匪建自然村。
    很快,新自然村的建设方案就出炉了。五千人,总共分为两个自然村,位置分别在“武元桃源”高等级公路的两侧,到桃源与武元的距离相等。
    在给村子起名字这事情上贾放又犯了懒为了纪念剿匪胜利,这两个村子便得名“胜利一村”和“胜利二村”,统称“胜利新村”。
    老姚的水泥厂在胜利一村和二村分别建了分厂,就地取材,源源不断地产出水泥,在两个村子房舍的选址上铺设地坪。地坪干透之后直接组装简易活动房。
    现在的简易活动房已经基本上都不是早年间百工坊做好了运来的那些本地的木匠已经学会了所有的结构,能够完美地复制。在桃源寨重建以及胜利新村的建设过程中,这种简易活动房被大量地生产及组装。
    入驻胜利新村的官军和山匪们,原本确实做好了幕天席地过上一段苦日子的准备。谁也没想到,三天之内,地坪就抹好了,再过两天,屋子的框架就搭了起来。他们自己动手,给屋子铺上屋顶和四面围墙,便是一个遮风挡雨可供容身之处的“宿舍”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紧施工,胜利新村的所有临时居所都修建完成,交付使用。
    所有官军都拥有一座“双人间”,房舍里有两张木榻,两张桌子,另有两个木箱,既可以供士兵们存放私人物品,也可以当做板凳使用。
    但是山匪们的房间就要更简陋一些,他们住的是六个人一间的大通铺,没有床铺,只能在地上用稻草铺成的卧榻上席地而卧。此外,官兵们每天会例行检查山匪们的房间,确保这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基建高手在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基建高手在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