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兵这种事, 贾放其实也有想过。
南方地形多变,路途不通, 一村一寨往往都有自己的戍卫力量,而且对外来的人相当警惕。小股流寇很难在各村各寨中占到什么便宜, 除非是像当初那七洞十三寨一样,纠结力量, 奋起反抗,才能在这一带形成足以震撼官兵的势力。
但是听陶村长说的, 这些匪患武器精良,人员都是青壮, 来去很有章法, 而且考虑去哪个寨子劫掠,竟然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这在贾放看来已经不是简单的匪患了, 更像是以后的雇佣兵,拿人钱财, 与人消灾。
但要对付这些匪患, 也是有办法的。此前向奉壹已经给了贾放一点提示各村寨乡里之间,加强联络,互通有无,联防联控。
贾放心想他需要一个便捷的通讯机制,各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互通有无,所以是时候把邮政局建起来了;同时他也需要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负责收集与分析各乡之间的情报。
就这么决定了贾放立即拍板,他要建一个邮政局, 再建一个情报分析局。
他目前任着平南节度使,并且把节度使府署放在了武元县,而他自己的封地距离武元县只有一个时辰不到的距离。因此贾放决定,以武元县为中心,建立一个属于南方州县的邮政系统所依托的,是各州县之间的邮驿,同时借他的身份,将邮驿道路重新规划,形成一条与现代邮政体系接近的邮政制度出来。
于是他与郑伯宜一道,在位于武元的节度使府署里,摊开一幅属于南方十个州县的邮驿图。
在这个时空里,邮驿承袭旧制,隶属于兵部,专门用于传递官府的紧急文书,因此叫做“急驿”。贾放所在的武元县,地理位置适中,从南方十个州的首府传递到此的急件,最多不会花费一天只要从各州首府到武元之间,再建十条专门的“急驿”线路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各州以下,各县、各乡,均有邮驿站点。一旦各县、各乡,发现了匪患,理论上便会依次上报,此类急件报到武元来,最多不会超过两天。
但贾放马上看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匪人避开这些拥有邮驿的县乡,到各村各寨抢掠,那高坐在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员,将对此完全无知。甚至连匪患悄悄欺近了他们也不会知情。
在贾放看来,这个邮驿体系的主要问题这套体系的设计,单纯是为了紧急军情的单向传递。军情可以很快地从地方上送到节度使府署,贾放的任何决策如果他能做得出的话也可以很快就送到地方上。
但是这些邮驿,却是完全非民用的。老百姓要送信依旧需要托人带信,有时一封信往往会等上个十天半月才能寄出去。
公共消息的传递也是,就拿桃源寨来说,早先寨子里自己办集,是靠乡亲们走上十几里山路,到附近的镇子去传消息,传过几次,终于渐渐来人了,后来口碑建立起来,初一十五终于人多了。
后来桃源寨的集从初一十五,改到了每五天一集。刚开始时,到了初五初十那两天,寨子里却依旧是空空荡荡的,之前托人带的话,对方若是一个记性不好,回自家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总要经过这么次,对方才能记住,说是今日桃源寨有集。
可以说这邮驿系统在军事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民用方面还完全没有基础。
于是贾放问郑伯宜“郑先生有什么高见没有”
郑伯宜笑着道“这邮驿一向快捷便利有信,毕竟并非其分内之事,所缺者,利也;百姓于邮驿本有所求,所缺者,信任也。”
贾放登时点头,也笑道“郑先生所说的极合我心。”
邮驿系统从来没有义务替百姓传递信件,而百姓听到个“兵部”二字便心里发怵,自然不敢随意托付邮驿。
但是百姓托付他人传信,却往往无法控制信的去向,要么是信件丢失,要么是重要消息被他人私拆,内容泄露,引起无数纠纷。
一边有需求,一边有能力,却压根儿对不上。
贾放便道“这简单,让邮驿代百姓传递信件,同时收取一定邮资,不就可以了”
郑伯宜顺着贾放说的往下想“邮驿在县与州之间传递军情,如今不传军情了,传递民间信件。确实可行。但是,百姓寄信时是自己去邮驿那里,那么,信件传到对方邮驿之后,如何送到百姓手里”
贾放胸有成竹“那自然是每县的邮驿再聘用一位当地的邮递员,专门负责将邮驿收到的信件递到百姓的住处。或者根本不用送到住处,只要往各村村长家、各里里正家中一放,自然会有办法把信递到收件人手里。”这最后一里的问题解决起来,可一点儿都不困难。
“我若是百姓,我怎知该给邮驿多少钱”
贾放笑道“本县之内一个价钱,本州之内一个价钱,出了州是另一个价钱。这中间的价差正好各处邮驿传递的费用,先生觉得如何”
郑伯宜一点头,继续问“可若是出了本县,别处的邮驿接到了这些信件之后,如何知道寄信人已经付了邮资”
贾放笑道“这就更简单了。假设这县内寄递信件,邮资乃是两文钱,那么我们就将价值两文钱的券贴在信封上”
郑伯宜惊讶了“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
贾放赶紧摇手“不不不,我不是说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我是说,干脆像印流通券一样,专门印制一种代表邮资的凭证。百姓们在邮驿处出资购买,然后贴在信封上,邮驿收到之后盖上一个戳,表示确认已经收到过邮资。”
郑伯宜听贾放说的复杂,良久还是没有绕过来“但这不是与将流通券贴在封皮上是一个意思吗”
贾放解释了两句,干脆一拍桌子,说“那就给这种凭证起一个名字,叫它做邮票”
这邮政局的试验,依旧没有获得批准,在南方十个州的全境内马上推行。
兵部方面答应了从十个州的首府到武元境内建十条“急驿”其实只有九条,武元到永安州本就有急驿通道,但是邮驿只管从各县到永安州之间,和永安州到各县之间的信件递送,频率一概为一天两次,不管信件传递的数量如何,邮驿收取一个固定金额的费用,作为替百姓传递信件的劳务收入。
而贾放则在武元县城里了一个“邮政公司”。他感觉自己迈出了一个超大的步子,把邮政直接由国家垄断转为了民营。而中间从各县传递到永安州之间的那一程,实质上就是外包给了兵部
多么先进的邮政公司结构啊贾放自己也没想到。
这“邮政公司”由对此非常惊讶且感兴趣的郑伯宜担了下来,如今永安州的知州刚好与他是旧日同窗,应下了替他在永安州处理一应事务。
郑伯宜定下了这“邮政公司”的基本结构与模式之后,就立即开始在各县物色邮递员的人选。
对邮递员的要求不算高,就是要熟悉从县城到各乡、各村、各寨的道路,以及人品端方,最好是各乡各村各寨当地人,在乡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人能为他作保的。
很快邮递员的人选就定下来了。以武元县为例,县里一共雇佣了十个邮递员,每个邮递员负责一到两个乡,和各乡下属的村寨。
这些邮递员每天从武元县的邮驿领取向各乡投递的信件,这些信件都会用一个纸包糊住,外面封上火漆,然后写上所在村寨的名字。邮递员就负责把这些邮件包投递至各村寨的村长和里长处
南方地形多变,路途不通, 一村一寨往往都有自己的戍卫力量,而且对外来的人相当警惕。小股流寇很难在各村各寨中占到什么便宜, 除非是像当初那七洞十三寨一样,纠结力量, 奋起反抗,才能在这一带形成足以震撼官兵的势力。
但是听陶村长说的, 这些匪患武器精良,人员都是青壮, 来去很有章法, 而且考虑去哪个寨子劫掠,竟然还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这在贾放看来已经不是简单的匪患了, 更像是以后的雇佣兵,拿人钱财, 与人消灾。
但要对付这些匪患, 也是有办法的。此前向奉壹已经给了贾放一点提示各村寨乡里之间,加强联络,互通有无,联防联控。
贾放心想他需要一个便捷的通讯机制,各乡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互通有无,所以是时候把邮政局建起来了;同时他也需要一个高效的情报机构,负责收集与分析各乡之间的情报。
就这么决定了贾放立即拍板,他要建一个邮政局, 再建一个情报分析局。
他目前任着平南节度使,并且把节度使府署放在了武元县,而他自己的封地距离武元县只有一个时辰不到的距离。因此贾放决定,以武元县为中心,建立一个属于南方州县的邮政系统所依托的,是各州县之间的邮驿,同时借他的身份,将邮驿道路重新规划,形成一条与现代邮政体系接近的邮政制度出来。
于是他与郑伯宜一道,在位于武元的节度使府署里,摊开一幅属于南方十个州县的邮驿图。
在这个时空里,邮驿承袭旧制,隶属于兵部,专门用于传递官府的紧急文书,因此叫做“急驿”。贾放所在的武元县,地理位置适中,从南方十个州的首府传递到此的急件,最多不会花费一天只要从各州首府到武元之间,再建十条专门的“急驿”线路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各州以下,各县、各乡,均有邮驿站点。一旦各县、各乡,发现了匪患,理论上便会依次上报,此类急件报到武元来,最多不会超过两天。
但贾放马上看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匪人避开这些拥有邮驿的县乡,到各村各寨抢掠,那高坐在州县一级的地方官员,将对此完全无知。甚至连匪患悄悄欺近了他们也不会知情。
在贾放看来,这个邮驿体系的主要问题这套体系的设计,单纯是为了紧急军情的单向传递。军情可以很快地从地方上送到节度使府署,贾放的任何决策如果他能做得出的话也可以很快就送到地方上。
但是这些邮驿,却是完全非民用的。老百姓要送信依旧需要托人带信,有时一封信往往会等上个十天半月才能寄出去。
公共消息的传递也是,就拿桃源寨来说,早先寨子里自己办集,是靠乡亲们走上十几里山路,到附近的镇子去传消息,传过几次,终于渐渐来人了,后来口碑建立起来,初一十五终于人多了。
后来桃源寨的集从初一十五,改到了每五天一集。刚开始时,到了初五初十那两天,寨子里却依旧是空空荡荡的,之前托人带的话,对方若是一个记性不好,回自家就把这事儿给忘记了。总要经过这么次,对方才能记住,说是今日桃源寨有集。
可以说这邮驿系统在军事方面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民用方面还完全没有基础。
于是贾放问郑伯宜“郑先生有什么高见没有”
郑伯宜笑着道“这邮驿一向快捷便利有信,毕竟并非其分内之事,所缺者,利也;百姓于邮驿本有所求,所缺者,信任也。”
贾放登时点头,也笑道“郑先生所说的极合我心。”
邮驿系统从来没有义务替百姓传递信件,而百姓听到个“兵部”二字便心里发怵,自然不敢随意托付邮驿。
但是百姓托付他人传信,却往往无法控制信的去向,要么是信件丢失,要么是重要消息被他人私拆,内容泄露,引起无数纠纷。
一边有需求,一边有能力,却压根儿对不上。
贾放便道“这简单,让邮驿代百姓传递信件,同时收取一定邮资,不就可以了”
郑伯宜顺着贾放说的往下想“邮驿在县与州之间传递军情,如今不传军情了,传递民间信件。确实可行。但是,百姓寄信时是自己去邮驿那里,那么,信件传到对方邮驿之后,如何送到百姓手里”
贾放胸有成竹“那自然是每县的邮驿再聘用一位当地的邮递员,专门负责将邮驿收到的信件递到百姓的住处。或者根本不用送到住处,只要往各村村长家、各里里正家中一放,自然会有办法把信递到收件人手里。”这最后一里的问题解决起来,可一点儿都不困难。
“我若是百姓,我怎知该给邮驿多少钱”
贾放笑道“本县之内一个价钱,本州之内一个价钱,出了州是另一个价钱。这中间的价差正好各处邮驿传递的费用,先生觉得如何”
郑伯宜一点头,继续问“可若是出了本县,别处的邮驿接到了这些信件之后,如何知道寄信人已经付了邮资”
贾放笑道“这就更简单了。假设这县内寄递信件,邮资乃是两文钱,那么我们就将价值两文钱的券贴在信封上”
郑伯宜惊讶了“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
贾放赶紧摇手“不不不,我不是说将流通券贴在信封上我是说,干脆像印流通券一样,专门印制一种代表邮资的凭证。百姓们在邮驿处出资购买,然后贴在信封上,邮驿收到之后盖上一个戳,表示确认已经收到过邮资。”
郑伯宜听贾放说的复杂,良久还是没有绕过来“但这不是与将流通券贴在封皮上是一个意思吗”
贾放解释了两句,干脆一拍桌子,说“那就给这种凭证起一个名字,叫它做邮票”
这邮政局的试验,依旧没有获得批准,在南方十个州的全境内马上推行。
兵部方面答应了从十个州的首府到武元境内建十条“急驿”其实只有九条,武元到永安州本就有急驿通道,但是邮驿只管从各县到永安州之间,和永安州到各县之间的信件递送,频率一概为一天两次,不管信件传递的数量如何,邮驿收取一个固定金额的费用,作为替百姓传递信件的劳务收入。
而贾放则在武元县城里了一个“邮政公司”。他感觉自己迈出了一个超大的步子,把邮政直接由国家垄断转为了民营。而中间从各县传递到永安州之间的那一程,实质上就是外包给了兵部
多么先进的邮政公司结构啊贾放自己也没想到。
这“邮政公司”由对此非常惊讶且感兴趣的郑伯宜担了下来,如今永安州的知州刚好与他是旧日同窗,应下了替他在永安州处理一应事务。
郑伯宜定下了这“邮政公司”的基本结构与模式之后,就立即开始在各县物色邮递员的人选。
对邮递员的要求不算高,就是要熟悉从县城到各乡、各村、各寨的道路,以及人品端方,最好是各乡各村各寨当地人,在乡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有人能为他作保的。
很快邮递员的人选就定下来了。以武元县为例,县里一共雇佣了十个邮递员,每个邮递员负责一到两个乡,和各乡下属的村寨。
这些邮递员每天从武元县的邮驿领取向各乡投递的信件,这些信件都会用一个纸包糊住,外面封上火漆,然后写上所在村寨的名字。邮递员就负责把这些邮件包投递至各村寨的村长和里长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