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放面对张友士, 他面前摆着一本血防手册, 一把黄花蒿。贾放说, 正是这两样东西,害了张友士。
    张友士瞬间涨红了脸,羞愧无比。确实是如此啊, 这两件东西都是贾放所赐,并不是张友士自己得来的学识,但是他却因此而生了名利之心,起了钻营之念。回想最近这几个月,自从解决了血疫之后,他于医术上便再无寸进, 原地踏步了大半年,亏他还有脸去武元县吹嘘自己的成就
    谁知贾放又拿了一件东西出来,圆圆的, 厚鼓鼓的一枚镜片, 中间厚,周围薄, 还带了一只手柄, 他紧接着又拿出一只水晶材质的小钵, 里面盛着一些水,似乎还有些水草之类在其中。
    张友士认得那带手柄的厚镜子“放大镜”
    “对,这是高倍的,你自己看”贾放直接把放大镜塞到了张友士手里。
    张友士借着放大镜看了半天,突然颤声道“是虫”还会动
    贾放点点头“是的, 这是从生长着钉螺的水域里,找到的血吸虫尾蚴。这些尾蚴沿皮肤进入人体,便成为人体的寄生虫。”
    “这钉螺又出现了”张友士立即警觉起来。
    贾放点头“一切都大意不得,前些时候刚刚山崩,青坊河下游堵出了一个青坊湖。我让人去青坊湖里检查了,便找到这些。证明上游水系里钉螺还有,血吸虫还在。”
    他又把黄花蒿向张友士面前一推,道“说实话,此前你用这黄花蒿熬制汤药,对我来说,也实在不值得一提。药效太慢了。”
    “余江过来的人,最危重的已经不在人世,你接手的都是轻至中度的病症。饶是如此,你也耗费了月余,才看见他们的病症有起色。”
    “我可以告诉你,这是因为黄花蒿之中的有效成分只有一种,就是青蒿素。汤药中的含量太低,所以才药效极慢。”
    “你如果只是发现黄花蒿有用,那着实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迈出第一步。在我看来,根本不算什么。”贾放说这话的时候,表情颇为冷酷,让张友士的心凉了半截。
    不过张友士也知道,贾放说的都是真的,他确实并没有做出多少实质的贡献。到了今时今日,张友士终于抛却了名利之心,诚心诚意地向贾放请教“请贾大人指点。”
    贾放将那一束黄花蒿扔给他,道“有这么几条路,你可以考虑一下。”
    “第一条,将黄花蒿里的成分提纯,制出高效的药物,能够快速治疗血症和疟症。将来兴许还可以人工合成这样的药物,药效可能会比从天然成分里提取的更好。”
    张友士听见这个已经惊呆了自神农尝百草始,人们服用草药已有千年,从来没有提过还可以人工合成草药的成分,做成更好的药物。
    “第二条,我们当初发现黄花蒿的时候,仅仅因为草药的名字,就险些闹出大笑话,耽误了不少给乡亲们治病的时光。现下神农本草经一书历代注解谬误甚多,重名异名者不计其数,医者都可能会混淆,更不用说寻常百姓。你若能重新整理本草,并且研究一下药物的命名与分类,并附带功效与常见药方,这绝对是功德一件。”
    这是贾放自己的私心上次因为青蒿和黄花蒿闹了个大乌龙,他心里便想,为何不能以中文的角度搞一套植物分类及命名学出来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当年做过的事,为啥咱不能做再加上本时空尚未出现本草纲目,张友士本人又熟悉这一套,贾放便竭力鼓动,力推张友士来做这件事。
    张友士听着额头上的汗水涔涔而下,的确如此,世人于医药一道上,还有无数可做可挖掘的,因何他刚刚开了个头就止步,竟还偏偏沾沾自喜。
    “第三条,”贾放冷冷地注视张友士,道,“你还记得当日我们见过两个腹水严重的鼓胀病人吗”
    张友士听到这里,心头剧烈地颤动,他当日听见时就万分震惊,到现在更加无法忘怀。
    “您是说,抽出腹水,切除脏器,为病患断除病根”
    张友士当日曾以为,贾放说的,无异于,活死人,肉白骨。
    但是贾放说话时的那态度,却充满了肯定,一点儿也不像猜测,就像是他亲眼见过一般。
    贾放依旧盯着他,不放过他面上的每一点反应,“对那才是医者的极致,救不可救之人。你若选择这个方向,恐怕确实需要过一段极其艰苦的日子,会面对无数次挫败,遭受连番的打击。”
    “可待到你成功之时,你会受万民景仰爱戴,后世之人奉你为祖师,无数人读过你的经历,都感叹一句天下竟有如此痴迷执着之人,偏又有如此的勇气”
    张友士听得低下头,浑身颤抖,不止为贾放口头描绘的那一幅前景,更是为了自己此前的浅薄所羞愧。贾放所说的每一条路,都通向个人成就的顶峰,如果真的成功,他张友士,岂止能流芳百世,将来人们读到医书药典,说起医术的演进,必定绕不开他的名字。
    他却将大好的时光,凭空耗费在那些无聊的客套往来上,强迫自己奴颜婢膝地讨好他人
    “贾大人,学生我,真是惭愧欲死”
    贾放看看火候差不多了,登时单刀直入地问“现在,你愿意回潇湘书院了吗”
    张友士登时推桌起立,在贾放面前一提衣袍的前襟,当即跪下,郑重对贾放说“学生听从贾大人的教诲,万死不辞。”
    贾放顿时笑了“我才不要你万死,我只是要你在潇湘书院当一个研究员而已啊”
    在这之后,潇湘书院多出了三名正式职位的研究员,老邵、张友士和桂遐学,老邵是农学院,张友士是医学院,桂遐学则是理学院研究员。他们每个人带一个“学院”,听起来好唬人,但其实都是光杆司令。
    这潇湘书院的架构便基本上定下来了。贾放荣任书院的名誉“山长”,陶村长任行政“山长”主要由于潇湘书院的地点在桃源村村口,由陶村长管理起来比较方便,姜夫子任教学部主任,三名研究员则每人带一个学院。
    截至目前,潇湘书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型的义务教育体系,主要由幼童部、小学部和成人部三个部分组成。
    幼童部相当于托儿所,年满三岁的幼童即可入学,如有双亲皆在桃源寨已注册的正式“企业”中工作,或者家中田亩种植较多,农活较重的,一岁半以上就可以进入托儿所,但要求父母每天接送以及一天两次入园探视照顾。
    托儿所的存在,解放了一大群桃源寨乡民的日常活动,主要是解放了育龄妇女和祖辈,也就是爷爷奶奶辈的这些人,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参与到生产生活中来。
    小学部是最早成立的部门,但是在成立之初桃源村时期,确实曾经存在过一些争议,也就是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的问题。但后来靠着老邵开设的“农学课”,赢得了桃源村村民的心,这小学部便坚持办了下来。
    后来余江来的新移民入住桃源寨,面对潇湘书院同样有过疑虑。但是他们之中很多成年人都在参加“识字班”,争取考出“基础文化教育文凭”,以便有资格获取心仪的职位。他们听说在小学部完成学业,就自然而然地能获得这个“文凭”。
    为了让下一代有机会“吃皇粮”,能够进入寨子里的重要部门“谋个好前程”,也是为了让孩子们以后学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基建高手在红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基建高手在红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