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砖瓦窑和“三村食堂”之后, 几个村的村民都是创意频出, 纷纷想出了赚钱的法子。
但桃源寨的“创业”大潮很快遇到了瓶颈寨子里的“钱”出现了问题。
这并非是贾放食言, 没能给村民们及时发放“创业贷款”,或者给他们“建房基金”,而是桃源寨重蹈桃源村的覆辙, 再次出现了小额货币也就是铜钱,短缺的问题。
远道而来的余江新移民里,不少人是有些积蓄的,可是他们远道而来,不可能背着大串大串的铜钱到此,多半都是贴身藏着银锭子, 内衣里缝着金锞子。
而贾放发放“安家费”和“创业贷款”的时候,也图省事,给每家发了银锭子。
这样问题就来了以“三村食堂”为例, 那里一餐饭是三文钱, 多加一个菜是五文。如果你拿一锭银子去点一餐饭吃,食堂里的大娘铁定找不出来。
这时就有村人提出要不先赊账
赊账这个法子刚开始还行得通, 因为大家都是余江老乡, 对方确实是有钱, 不是付不起,而是在体谅食堂实在找不开而已。
甚至有人和“三村食堂”领头的妇人打了招呼“我天天在你这儿吃,吃一个月,差不多就快够一钱银子了。到时候一起给”
刚开始食堂大娘还能点头答应,到后来却跟着人追账“别, 等等啊铜钱给了没给了钱才能舀饭”
“概不赊账,概不赊账啊”
老乡们见了这大转弯的态度,忍不住疑问纷纷。食堂大娘却有理有据“你们这样赊账,我们就没处去买材料。那边也不能总让我们赊着账啊”
老乡们连忙安慰“大娘,要不我先给你一锭银子,你拿着银子先去买材料”
食堂大娘着急摇头,涨红了脸“不是我不肯,也不是对方不肯,而是对方收了我的钱之后,也要上我这儿吃饭,这一锭银子到了他手里,就又要给到我这里让我找。我我这也找不出啊”
听说这话的人无不脑后出汗敢情又绕回来了呀。
于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一起去问桃源村的土著。他们找到陶村长,纷纷把自己身上带着的,从贾放那里拿到的金银都拿了出来,问“老村长,有什么地方能把这些兑成铜钱的呀”
陶村长一拍大腿,道“你们可真问住我了,我也想知道啊”
众人
贾放一直很关注桃源寨的建设进度,他很快就发现了寨里出现的铜钱短缺问题,并且两次去通汇行兑换了相当数量的铜钱,并且通过“力士搬运”的法子搬到了桃源寨里。
可还是感觉村民们对铜钱的需求像是无底洞一样。
贾放仔细想想这也属正常。原本他只有一千人的基本盘,现在桃源寨的人口是原先的五倍;另外,是他自己亲手推动桃源寨离开了原先那种平均主义的“共有”式经济,引入了“私有”二字。
他为远道而来的新移民发放“安家费”,为他们“创业贷款”、“建房基金”说白了,他贾放就是在往这个新兴的小社会里打钱,注入货币。
所以钱不够很正常。
但要怎么解决除了继续从通汇行“搬运”钱过来,他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搬钱来也有搬钱来的问题南方的铜钱币值较高,以前桃源村也发生过,这铜钱流通着流通着就越来越少的情况。如果他继续“搬运”来大量的钱币,会不会加快铜钱的流失速度原本他只需要给桃源村一家供血的,现在难不成要给整个南方地区供血
如此想着,贾放听见了贤良祠那里的铃声,一长一短一长,说明有府外的人来找。他急急忙忙地向乡民告辞,回到稻香村,见到双文。双文却说“人就在潇湘馆那里,大爷正陪着呢”
这是什么人,竟然直接进他的大观园来了
他带着双文,急急匆匆地赶过去,果然见潇湘馆跟前,一溜从人垂手立着,有贾赦的人,也有北静王府的人。
“水宪”贾放不由得有些惊喜。
自从上次水宪从这潇湘馆里挑了一本书走,他就还未见过这一位,更加没闹明白这位究竟带了一本什么书走。
他脚步匆匆,进了潇湘馆的院子,果然见到贾赦正在与水宪寒暄。水宪似乎在向贾赦道贺弄璋之喜,贾赦开心不已,笑得像个傻子。
贾放带着双文进院,双文见贾赦带的人将潇湘馆里照顾得甚是妥帖,便什么都没说,退在一旁廊下静候。
谁知水宪看见了她,微笑着问“这莫不就是子放身边正在学画的那位”
贾放与双文都是莫名其妙。贾放忍不住问水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双文则屏息站在廊下她不方便接话。
这时贾赦大约心情太好了,大笑出声,道“听说这位双文姑娘原本就是丹青好手,到子放身边更是如鱼得水,正好红袖添香。”
贾放连忙摇手“真不是这样,子衡,你听我解释。大哥,你这也太”太口无遮拦了吧
水宪的眼光里带着疏朗的笑意,在贾放面上转了一圈,随即抬手,朝贾赦作了一揖,道“多谢大公子。”
贾赦是个人精,一见便晓得水宪有事要与贾放私下聊。他可以把人交给正主了。
贾赦便也回一揖,道“王爷请自便。”说着告辞转身,路过双文的时候,丢下一个眼神,双文乖觉,跟在贾赦身后出了门,还没忘了帮贾放掩上潇湘馆的院门。
“你怎么知道双文在跟着我学画”贾放依旧很好奇,差点儿忘了他一直想问的事。
“记得吗,上回我在你这儿带走了一本书。”水宪在这潇湘馆之中感觉很自在,也不用贾放招呼,自己就舒舒服服地坐回正堂椅上,端起茶盅饮了一口,叹道“好茶”
贾放总算想起来了,连忙问“我一直想问你来着”
那天水宪在潇湘馆里抽到了一本书,没有让贾放看见究竟是什么,就直接带走了。
而贾放则一直很想知道,被水宪摸走的那一本书,究竟是不是母猪的产后护理来着。
水宪却笑道“我离开之后,发觉那书上的内容还增加了好些。”
贾放登时倒抽一口气竟然还能增加的。
“就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令兄正在钻研经义,令妹是位爱读诗词的才女,你身边那位姑娘正忙着学习工笔楼台,应该顾不上给你红袖添香,而你应当已经是把鼓胀病给解决了。”
说着,水宪拱起双手,道“恭喜子放”
贾放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省过来。对方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份上,他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当即问“你是说你拿到了一本书目”
能知道贾政、贾敏、双文各自拿到了什么书,而且在离开之后,也能知道他后续又从架上取了什么书籍这证明水宪那本,不止是一本书目,而且是一本能够实时记录这一幅神奇的书架究竟已经了哪些书籍的书目。
贾放不禁满脸尴尬,他想起了贾珍。
水宪完全没提,贾珍或者福丫或许因为他们这两人拿走的都不是文字书籍,而是“画册”,这书目上有可能不会显示。
但是水宪也很有可能只是要给他留一点脸面,所以才不提贾珍的。
听见贾放问话,水宪舒心的点了点头,哈哈笑了一声。
贾放“额”了一声,满脸窘态地搓了搓手,说“子衡你确实是运气不错啊”他马上想起那书架会根据拿书的人心中所想和所好,相应的书籍这么说来,水宪来他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拿一本他这架上书籍的书目
不愧是个精明人物,有抓主要矛盾的本事。
“你竟然一点儿都没觉得惊讶”贾放终于问出了口。若是换了贾赦
但桃源寨的“创业”大潮很快遇到了瓶颈寨子里的“钱”出现了问题。
这并非是贾放食言, 没能给村民们及时发放“创业贷款”,或者给他们“建房基金”,而是桃源寨重蹈桃源村的覆辙, 再次出现了小额货币也就是铜钱,短缺的问题。
远道而来的余江新移民里,不少人是有些积蓄的,可是他们远道而来,不可能背着大串大串的铜钱到此,多半都是贴身藏着银锭子, 内衣里缝着金锞子。
而贾放发放“安家费”和“创业贷款”的时候,也图省事,给每家发了银锭子。
这样问题就来了以“三村食堂”为例, 那里一餐饭是三文钱, 多加一个菜是五文。如果你拿一锭银子去点一餐饭吃,食堂里的大娘铁定找不出来。
这时就有村人提出要不先赊账
赊账这个法子刚开始还行得通, 因为大家都是余江老乡, 对方确实是有钱, 不是付不起,而是在体谅食堂实在找不开而已。
甚至有人和“三村食堂”领头的妇人打了招呼“我天天在你这儿吃,吃一个月,差不多就快够一钱银子了。到时候一起给”
刚开始食堂大娘还能点头答应,到后来却跟着人追账“别, 等等啊铜钱给了没给了钱才能舀饭”
“概不赊账,概不赊账啊”
老乡们见了这大转弯的态度,忍不住疑问纷纷。食堂大娘却有理有据“你们这样赊账,我们就没处去买材料。那边也不能总让我们赊着账啊”
老乡们连忙安慰“大娘,要不我先给你一锭银子,你拿着银子先去买材料”
食堂大娘着急摇头,涨红了脸“不是我不肯,也不是对方不肯,而是对方收了我的钱之后,也要上我这儿吃饭,这一锭银子到了他手里,就又要给到我这里让我找。我我这也找不出啊”
听说这话的人无不脑后出汗敢情又绕回来了呀。
于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一起去问桃源村的土著。他们找到陶村长,纷纷把自己身上带着的,从贾放那里拿到的金银都拿了出来,问“老村长,有什么地方能把这些兑成铜钱的呀”
陶村长一拍大腿,道“你们可真问住我了,我也想知道啊”
众人
贾放一直很关注桃源寨的建设进度,他很快就发现了寨里出现的铜钱短缺问题,并且两次去通汇行兑换了相当数量的铜钱,并且通过“力士搬运”的法子搬到了桃源寨里。
可还是感觉村民们对铜钱的需求像是无底洞一样。
贾放仔细想想这也属正常。原本他只有一千人的基本盘,现在桃源寨的人口是原先的五倍;另外,是他自己亲手推动桃源寨离开了原先那种平均主义的“共有”式经济,引入了“私有”二字。
他为远道而来的新移民发放“安家费”,为他们“创业贷款”、“建房基金”说白了,他贾放就是在往这个新兴的小社会里打钱,注入货币。
所以钱不够很正常。
但要怎么解决除了继续从通汇行“搬运”钱过来,他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搬钱来也有搬钱来的问题南方的铜钱币值较高,以前桃源村也发生过,这铜钱流通着流通着就越来越少的情况。如果他继续“搬运”来大量的钱币,会不会加快铜钱的流失速度原本他只需要给桃源村一家供血的,现在难不成要给整个南方地区供血
如此想着,贾放听见了贤良祠那里的铃声,一长一短一长,说明有府外的人来找。他急急忙忙地向乡民告辞,回到稻香村,见到双文。双文却说“人就在潇湘馆那里,大爷正陪着呢”
这是什么人,竟然直接进他的大观园来了
他带着双文,急急匆匆地赶过去,果然见潇湘馆跟前,一溜从人垂手立着,有贾赦的人,也有北静王府的人。
“水宪”贾放不由得有些惊喜。
自从上次水宪从这潇湘馆里挑了一本书走,他就还未见过这一位,更加没闹明白这位究竟带了一本什么书走。
他脚步匆匆,进了潇湘馆的院子,果然见到贾赦正在与水宪寒暄。水宪似乎在向贾赦道贺弄璋之喜,贾赦开心不已,笑得像个傻子。
贾放带着双文进院,双文见贾赦带的人将潇湘馆里照顾得甚是妥帖,便什么都没说,退在一旁廊下静候。
谁知水宪看见了她,微笑着问“这莫不就是子放身边正在学画的那位”
贾放与双文都是莫名其妙。贾放忍不住问水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双文则屏息站在廊下她不方便接话。
这时贾赦大约心情太好了,大笑出声,道“听说这位双文姑娘原本就是丹青好手,到子放身边更是如鱼得水,正好红袖添香。”
贾放连忙摇手“真不是这样,子衡,你听我解释。大哥,你这也太”太口无遮拦了吧
水宪的眼光里带着疏朗的笑意,在贾放面上转了一圈,随即抬手,朝贾赦作了一揖,道“多谢大公子。”
贾赦是个人精,一见便晓得水宪有事要与贾放私下聊。他可以把人交给正主了。
贾赦便也回一揖,道“王爷请自便。”说着告辞转身,路过双文的时候,丢下一个眼神,双文乖觉,跟在贾赦身后出了门,还没忘了帮贾放掩上潇湘馆的院门。
“你怎么知道双文在跟着我学画”贾放依旧很好奇,差点儿忘了他一直想问的事。
“记得吗,上回我在你这儿带走了一本书。”水宪在这潇湘馆之中感觉很自在,也不用贾放招呼,自己就舒舒服服地坐回正堂椅上,端起茶盅饮了一口,叹道“好茶”
贾放总算想起来了,连忙问“我一直想问你来着”
那天水宪在潇湘馆里抽到了一本书,没有让贾放看见究竟是什么,就直接带走了。
而贾放则一直很想知道,被水宪摸走的那一本书,究竟是不是母猪的产后护理来着。
水宪却笑道“我离开之后,发觉那书上的内容还增加了好些。”
贾放登时倒抽一口气竟然还能增加的。
“就因为这本书,我知道了令兄正在钻研经义,令妹是位爱读诗词的才女,你身边那位姑娘正忙着学习工笔楼台,应该顾不上给你红袖添香,而你应当已经是把鼓胀病给解决了。”
说着,水宪拱起双手,道“恭喜子放”
贾放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目瞪口呆,半晌才省过来。对方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份上,他也没有什么隐瞒的必要,当即问“你是说你拿到了一本书目”
能知道贾政、贾敏、双文各自拿到了什么书,而且在离开之后,也能知道他后续又从架上取了什么书籍这证明水宪那本,不止是一本书目,而且是一本能够实时记录这一幅神奇的书架究竟已经了哪些书籍的书目。
贾放不禁满脸尴尬,他想起了贾珍。
水宪完全没提,贾珍或者福丫或许因为他们这两人拿走的都不是文字书籍,而是“画册”,这书目上有可能不会显示。
但是水宪也很有可能只是要给他留一点脸面,所以才不提贾珍的。
听见贾放问话,水宪舒心的点了点头,哈哈笑了一声。
贾放“额”了一声,满脸窘态地搓了搓手,说“子衡你确实是运气不错啊”他马上想起那书架会根据拿书的人心中所想和所好,相应的书籍这么说来,水宪来他这里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要拿一本他这架上书籍的书目
不愧是个精明人物,有抓主要矛盾的本事。
“你竟然一点儿都没觉得惊讶”贾放终于问出了口。若是换了贾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