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里说, “馆, 客舍也。”
所以贾放下意识地先将“潇湘馆”与客舍驿站联系在一起。
当然“潇湘馆”也是林黛玉寓居贾府时的小小居所, 只是贾放还不需担心林妹妹会寄人篱下这样的事,毕竟现在她的爹娘都还未正式认识。贾放修复“潇湘馆”的时候,只需要将让这座建筑满足其既定功能需求就好。
那么, 园中的“潇湘馆”原本是做什么的呢
贾放特地去请教了一下贾赦。贾赦表示记得潇湘馆“这不就是小时候咱们一起去挖竹笋的地方吗刚开春,下过一场雨,咱哥几个就带上两个小厮,溜去那里竹林挖竹笋,挖了来就埋在大灶旁边的热灰里,埋上半天, 吃的时候把外面的笋皮剥了啧啧,香得很”
这一位吃货悠然回想,显然当年对潇湘馆的嫩竹笋印象很深。下一刻, 贾赦就一拍大腿, 说“糟糕,今年把挖笋的事儿给忘了, 现在那笋早就老了吧”
贾放都长成毛竹了。
“那竹林里的院子后来塌了, 倒是有些可惜。”贾赦遥想当初, 想了想又说,“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溜进去过一次,依稀见到,那架上满满的都是书”
贾放一怔他的确是在红楼原书里读到过,林黛玉的屋子“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难道潇湘馆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但这也给贾放带来了灵感古时学堂、私塾、书屋都有可能会被称为“馆”。既然如此, 他为何不把潇湘馆修成为一座以阅读为主,下棋、品名等休闲娱乐功能为辅的建筑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1能达到这种效果就行。
想到这里,贾放连声向贾赦道谢,满脸喜色地告辞。
他告辞告得突兀,贾赦一脸奇怪,挠着后脑说“这是怎么了难道老三一听说有竹笋吃,就高兴成这样”
另一头有丫鬟进来,说是大奶奶有请,贾赦一听,哪里还记得贾放,立即说“媳妇儿,我来了”
且不说贾赦自去照料媳妇儿张氏,贾放带了几个人,去大观园里勘测潇湘馆的地形贾赦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提示潇湘馆的位置很好找,看那有一大从竹子的就是。
大观园里这一大丛竹子距离稻香村的杏花林并不远。只是年深日久,这片竹林疏于打理,长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连原有的路径都掩盖了。
贾放在竹林里发现了一条卵石砌成的道路,通往一带粉垣,数楹修舍2,是一座小小的精致院落。
院落正门外有匾额,现在已经几乎看不清上面的题字了。贾放的人刚要上前,贾放就在后面喊了一声“小心”
几个小工一起止步,只听“咵嚓”一声,那匾额从院门上方吊落下来,却没有摔碎。贾放过去,用袖子将上面的尘土拂去,果然见上头写着“有凤来仪”四个字。
“果然是这里了”贾放叮嘱几个小工小心,然后才慢慢推开了院门。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前面是三间上房,一明两暗,可惜塌了一大半,只有最东面的一座山墙连带东屋还矗立着。
贾放勘察过了上房的情形,便绕过上房,来到后院。后院里种着梨花与芭蕉,另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尚且完好。后院一角墙下引入一道清泉,绕着屋子一直引至前院竹林处,这才盘旋而出。
看过潇湘馆的全部情况,贾放皱起了眉头比之稻香村,潇湘馆是真的需要“大修”了。看这座院子上房坍塌的情况,需要先搭起脚手架,将残余结构都拆下来,然后检查地基,再重新建起上房。
至少地上部分是要重新建了。
既然涉及重建,他就需要自己动手,画设计图。天知道他已经有多久没有试过手工作图了,更糟糕的是这个时代的度量衡都和他所熟悉的不一样,只能向老工匠一点一点请教,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把设计图做出来。
至于这工程进度,就更加急不得了。
贾放于是安排了小工们,先把被竹林“埋没”的道路先清理出来,然后再准备扎脚手架拆房子。
贾放则先去找了一块平整的软木板充当制图板,为了让制图板保持理想的平行和平滑的边缘,他将制图板的每个短边都找了一条榫接木条加固,还顺便防止制图板翘曲。除此之外,贾放在制图板上固定了一把丁字尺,这制图工具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制图板做出来之后,贾放又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支撑制图板的架子,放在书桌旁供他使用。
他用了大约三天的时间,将自己心目中的潇湘馆设计图画了出来;画出草稿之后,贾放先去找了积年的匠人,讨论这图的细节,避免他误打误撞把一些古代没办法实现的技术先画了出来。
在此之后,就是订正,改稿,再讨教,再订正,重新调整比例尺
贾放在心里笑自己感觉自己回到了还没有成为“一稿定乾坤”的日子啊,不过人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连他也不例外。
但贾放还是非常自信的他只不过是进入了一个新环境、遇到一些新标准而已,再说了,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甲方”,就算是要改稿,也是他自己主导的。
自己改自己的稿,那怎么能叫“改稿”
如此一来,十余天过去,荣府传出个大消息贾代善回京了。
这一阵子,京畿东路的流民营已经完成建设,并吸纳了将近十万名流民。这些流民在官府的安置下,已无性命饥馑之忧。流民营的运营也渐渐稳定了,流民中征了三万民夫,一万与西路流民营的人一道,修整河工,另两万渡河到河北,修整当地的水渠水道,为夏种做准备。
既然赈济流民之事大局已定,宫中便下了一道旨意,命贾代善回京,东西两路的救灾赈济之事由四皇子独立管辖。
贾代善接到旨意之后,一天也不敢多待,直接从东路流民营启程,先去城外离宫见驾,然后去宫中面见监国太子,传了口谕,这才回到家中。
史夫人看着在外奔忙了三个月、又黑又瘦的贾代善,心疼得要命,亲自洗手做了羹汤,捧进荣禧堂东侧贾代善的卧室,没曾想刚进门,就听见鼾声如雷,荣国公本人连外衣都未解,倒在榻上直接睡着,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正好轮到休沐,贾代善早起先去宁府转了一圈,然后接受了子女们的请安,正欲与史夫人说上两句话,没曾想那圣旨又到了。
那旨意明说是给贾代善的,却宣了荣府上下一道接旨。
旨意中,圣上旌奖荣国公本次率领各处官吏抗灾赈济有功,但是奖赏却是一堆虚衔,晋一等公,加封太子太傅一个实赏都没有。
陪着贾代善一道接旨的史夫人听着听着,原本弯弯的嘴角也垂了下来,大约觉得老公这三个月累成这样着实太不值。
谁知圣旨念到最后,却宣了贾放的名字,言辞含糊,说是荣国公三子贾放建言有功,着荣国公将代管的南方桃源寨二百余顷封地转至贾放名下。
这旨意一宣,石破天惊。
贾放跟着贾代善一起上前接旨的时候,史夫人一直瞪着他,那一对眼珠子都几乎要瞪出来了。
贾家其他兄弟们相互看看,贾赦心里有数,露出一副莫测高深的表情。贾政则一脸茫然。
而贾放则知道,这应该是桃源村那里他“过了明路”,不再仅凭一枚鱼符实现对村庄的所有权转移,而是官方盖印,“石锤”了。
他接旨的时候,宫中传旨意的太监递了一个匣子给贾放。贾放后来打开看,见里面一本,与他在桃源村见过的那本册子一模一样,但是却是官府盖印的“副本”。桃源村每年更新人口与土地的实情,会由官府确认并留底。
原本这册子是荣国府的管事
所以贾放下意识地先将“潇湘馆”与客舍驿站联系在一起。
当然“潇湘馆”也是林黛玉寓居贾府时的小小居所, 只是贾放还不需担心林妹妹会寄人篱下这样的事,毕竟现在她的爹娘都还未正式认识。贾放修复“潇湘馆”的时候,只需要将让这座建筑满足其既定功能需求就好。
那么, 园中的“潇湘馆”原本是做什么的呢
贾放特地去请教了一下贾赦。贾赦表示记得潇湘馆“这不就是小时候咱们一起去挖竹笋的地方吗刚开春,下过一场雨,咱哥几个就带上两个小厮,溜去那里竹林挖竹笋,挖了来就埋在大灶旁边的热灰里,埋上半天, 吃的时候把外面的笋皮剥了啧啧,香得很”
这一位吃货悠然回想,显然当年对潇湘馆的嫩竹笋印象很深。下一刻, 贾赦就一拍大腿, 说“糟糕,今年把挖笋的事儿给忘了, 现在那笋早就老了吧”
贾放都长成毛竹了。
“那竹林里的院子后来塌了, 倒是有些可惜。”贾赦遥想当初, 想了想又说,“不过我记得小时候溜进去过一次,依稀见到,那架上满满的都是书”
贾放一怔他的确是在红楼原书里读到过,林黛玉的屋子“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难道潇湘馆原本就是这样的吗
但这也给贾放带来了灵感古时学堂、私塾、书屋都有可能会被称为“馆”。既然如此, 他为何不把潇湘馆修成为一座以阅读为主,下棋、品名等休闲娱乐功能为辅的建筑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1能达到这种效果就行。
想到这里,贾放连声向贾赦道谢,满脸喜色地告辞。
他告辞告得突兀,贾赦一脸奇怪,挠着后脑说“这是怎么了难道老三一听说有竹笋吃,就高兴成这样”
另一头有丫鬟进来,说是大奶奶有请,贾赦一听,哪里还记得贾放,立即说“媳妇儿,我来了”
且不说贾赦自去照料媳妇儿张氏,贾放带了几个人,去大观园里勘测潇湘馆的地形贾赦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提示潇湘馆的位置很好找,看那有一大从竹子的就是。
大观园里这一大丛竹子距离稻香村的杏花林并不远。只是年深日久,这片竹林疏于打理,长成了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连原有的路径都掩盖了。
贾放在竹林里发现了一条卵石砌成的道路,通往一带粉垣,数楹修舍2,是一座小小的精致院落。
院落正门外有匾额,现在已经几乎看不清上面的题字了。贾放的人刚要上前,贾放就在后面喊了一声“小心”
几个小工一起止步,只听“咵嚓”一声,那匾额从院门上方吊落下来,却没有摔碎。贾放过去,用袖子将上面的尘土拂去,果然见上头写着“有凤来仪”四个字。
“果然是这里了”贾放叮嘱几个小工小心,然后才慢慢推开了院门。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前面是三间上房,一明两暗,可惜塌了一大半,只有最东面的一座山墙连带东屋还矗立着。
贾放勘察过了上房的情形,便绕过上房,来到后院。后院里种着梨花与芭蕉,另有两间小小的退步,尚且完好。后院一角墙下引入一道清泉,绕着屋子一直引至前院竹林处,这才盘旋而出。
看过潇湘馆的全部情况,贾放皱起了眉头比之稻香村,潇湘馆是真的需要“大修”了。看这座院子上房坍塌的情况,需要先搭起脚手架,将残余结构都拆下来,然后检查地基,再重新建起上房。
至少地上部分是要重新建了。
既然涉及重建,他就需要自己动手,画设计图。天知道他已经有多久没有试过手工作图了,更糟糕的是这个时代的度量衡都和他所熟悉的不一样,只能向老工匠一点一点请教,再结合自己的经验,把设计图做出来。
至于这工程进度,就更加急不得了。
贾放于是安排了小工们,先把被竹林“埋没”的道路先清理出来,然后再准备扎脚手架拆房子。
贾放则先去找了一块平整的软木板充当制图板,为了让制图板保持理想的平行和平滑的边缘,他将制图板的每个短边都找了一条榫接木条加固,还顺便防止制图板翘曲。除此之外,贾放在制图板上固定了一把丁字尺,这制图工具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制图板做出来之后,贾放又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支撑制图板的架子,放在书桌旁供他使用。
他用了大约三天的时间,将自己心目中的潇湘馆设计图画了出来;画出草稿之后,贾放先去找了积年的匠人,讨论这图的细节,避免他误打误撞把一些古代没办法实现的技术先画了出来。
在此之后,就是订正,改稿,再讨教,再订正,重新调整比例尺
贾放在心里笑自己感觉自己回到了还没有成为“一稿定乾坤”的日子啊,不过人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连他也不例外。
但贾放还是非常自信的他只不过是进入了一个新环境、遇到一些新标准而已,再说了,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甲方”,就算是要改稿,也是他自己主导的。
自己改自己的稿,那怎么能叫“改稿”
如此一来,十余天过去,荣府传出个大消息贾代善回京了。
这一阵子,京畿东路的流民营已经完成建设,并吸纳了将近十万名流民。这些流民在官府的安置下,已无性命饥馑之忧。流民营的运营也渐渐稳定了,流民中征了三万民夫,一万与西路流民营的人一道,修整河工,另两万渡河到河北,修整当地的水渠水道,为夏种做准备。
既然赈济流民之事大局已定,宫中便下了一道旨意,命贾代善回京,东西两路的救灾赈济之事由四皇子独立管辖。
贾代善接到旨意之后,一天也不敢多待,直接从东路流民营启程,先去城外离宫见驾,然后去宫中面见监国太子,传了口谕,这才回到家中。
史夫人看着在外奔忙了三个月、又黑又瘦的贾代善,心疼得要命,亲自洗手做了羹汤,捧进荣禧堂东侧贾代善的卧室,没曾想刚进门,就听见鼾声如雷,荣国公本人连外衣都未解,倒在榻上直接睡着,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正好轮到休沐,贾代善早起先去宁府转了一圈,然后接受了子女们的请安,正欲与史夫人说上两句话,没曾想那圣旨又到了。
那旨意明说是给贾代善的,却宣了荣府上下一道接旨。
旨意中,圣上旌奖荣国公本次率领各处官吏抗灾赈济有功,但是奖赏却是一堆虚衔,晋一等公,加封太子太傅一个实赏都没有。
陪着贾代善一道接旨的史夫人听着听着,原本弯弯的嘴角也垂了下来,大约觉得老公这三个月累成这样着实太不值。
谁知圣旨念到最后,却宣了贾放的名字,言辞含糊,说是荣国公三子贾放建言有功,着荣国公将代管的南方桃源寨二百余顷封地转至贾放名下。
这旨意一宣,石破天惊。
贾放跟着贾代善一起上前接旨的时候,史夫人一直瞪着他,那一对眼珠子都几乎要瞪出来了。
贾家其他兄弟们相互看看,贾赦心里有数,露出一副莫测高深的表情。贾政则一脸茫然。
而贾放则知道,这应该是桃源村那里他“过了明路”,不再仅凭一枚鱼符实现对村庄的所有权转移,而是官方盖印,“石锤”了。
他接旨的时候,宫中传旨意的太监递了一个匣子给贾放。贾放后来打开看,见里面一本,与他在桃源村见过的那本册子一模一样,但是却是官府盖印的“副本”。桃源村每年更新人口与土地的实情,会由官府确认并留底。
原本这册子是荣国府的管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