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她是否需要放上去。
霖秋想了想,对对方礼貌的笑了笑,表示感谢,但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初次出远门的她,心里头当然有十足的不习惯,突然没了薛会在身边,想着鼻子就发酸,碍于旁边有陌生人,不好意思哭出来,只得侧过头看着机窗外。
飞机起飞,空姐开始播报,提醒乘客一会儿会有短暂的颠簸,凡霖秋看着机窗外,穿过云层时飞机开始晃动,随即进入平流层,不再颠簸。
届时天上团团云层,凡霖秋盯着窗外,高空的开阔视野让她思念的心情有所缓解,可窗外云层风景经不起久看,看来看去也就那样,凡霖秋困意袭来,拉下小窗帘,不一会儿就沉沉睡去。
再次睁开眼睛时,她所站的已经是另一片土地。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按照导航,从十号机场上十号地铁站,再转车到清华大学。
抵达学校门口时,差不多下午一点,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8月14日报道,凡霖秋特意提前一天到学校,目前还未迎接新生,她只好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地方住下。
抵达住所,凡霖秋将东西放置妥当,行李箱虽然不大,可是拖起来还是费劲。第一时间同薛会报了平安。凡霖秋开始接下来的打算。
她对北京不熟,全靠导航才坐地铁到了清华园站,也就是说目前离东门近一些,想着时间闲暇,凡霖秋想要先去参观一下校园。
说做就做,她将大物件放在住所,背着书包就朝清华走。到清华附近,她发现即使开学是明天,校园里里外外的人也很多,据说校园供游客参观,不过有时间限制。
凡霖秋也算是这座学府的准大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畅通无阻。
曾经她想过,清华一定很大,大得可以囊括她的梦想,当真正来到这个地方时,这个地方比她想象中还要大,顿时百感交集,有些失语。
当一直都在勾勒和想象的地方真正出现在凡霖秋面前时,这座集美学与学术的校园,让她觉得瞬间感受到了清华历史的厚重。
不例外,兴许对于大多数还未真正上大学的准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周遭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一切摆在她们面前的都是新奇的,更何况说是这样一座盛名学府。
凡霖秋在校园里走累了,她在沿道上寻了一道椅子坐下。
八月,天气还是有些炎热,学校的绿植很多,倒是降了降温度,阴凉不少。
在这所偌大的校园中,凡霖秋看到不少提前到的新生,有些成群结队,她才突然想起来,有些人加了新生群是结了伴的,而她似乎当时并没有那份心思,目前似乎也没有,她向来不喜欢主动去结交朋友,总觉得,志同道合的人不需要刻意,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朋友,比如她和汪晓琳。
学校太大,操场约莫都有六七个,霖秋走不动了,在校园里头扫了一辆单车,跟着导航骑,她的第一个目的地并不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近春园,而是她期待了很久的逸夫图书馆,
她骑车单车,大概骑了十来分钟,终于停在逸夫馆前,凡霖秋看着这座白色精美的建筑,呈正方体,上头比下头更宽一些。
凡霖秋向来喜欢读书,当她看到这座图书馆的第一眼,好像就深深的爱上了它,她在原地驻足停留,好像看不够,又朝前几步。不知道里头会是什么样的呢
霖秋知道本校在读生才能进去,于是她在外头看了看,她觉得,以后这个地方应该会是她常来的地方。
就这样,凡霖秋来到北京的第一天,将她的学校逛了一小半,晚餐随便吃了一家店,趁着天还没黑,她早早的回了住所,为明天的新学期做好准备。
十五岁,凡霖秋走出南国一中,来到清华。
这时她好像还没有开始成长,8月13日,开学前一天,兴许只是平凡的一天。可对于凡霖秋来说,她坐上飞机,飞向心驰所往的地方。深夜她回想起曾经那场地震,丧父之事多少让她觉得有些悲伤遗憾,不知在天之灵的父亲是否真的收到过她的喜悦。
想起2008年,那时四川是四川,北京是北京,这两座城市隔得太远,她听不到她的声音。
而今与七年前不同的是,她从四川来到北京求学,无形之间,两条平行线已经开始暗自拉扯,她们的距离开始缩近。
只不过,她们当中还没人知道,其实一切微不足道的偶然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是命中注定。
霖秋想了想,对对方礼貌的笑了笑,表示感谢,但还是拒绝了他的好意。
初次出远门的她,心里头当然有十足的不习惯,突然没了薛会在身边,想着鼻子就发酸,碍于旁边有陌生人,不好意思哭出来,只得侧过头看着机窗外。
飞机起飞,空姐开始播报,提醒乘客一会儿会有短暂的颠簸,凡霖秋看着机窗外,穿过云层时飞机开始晃动,随即进入平流层,不再颠簸。
届时天上团团云层,凡霖秋盯着窗外,高空的开阔视野让她思念的心情有所缓解,可窗外云层风景经不起久看,看来看去也就那样,凡霖秋困意袭来,拉下小窗帘,不一会儿就沉沉睡去。
再次睁开眼睛时,她所站的已经是另一片土地。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按照导航,从十号机场上十号地铁站,再转车到清华大学。
抵达学校门口时,差不多下午一点,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8月14日报道,凡霖秋特意提前一天到学校,目前还未迎接新生,她只好在学校附近找了一个地方住下。
抵达住所,凡霖秋将东西放置妥当,行李箱虽然不大,可是拖起来还是费劲。第一时间同薛会报了平安。凡霖秋开始接下来的打算。
她对北京不熟,全靠导航才坐地铁到了清华园站,也就是说目前离东门近一些,想着时间闲暇,凡霖秋想要先去参观一下校园。
说做就做,她将大物件放在住所,背着书包就朝清华走。到清华附近,她发现即使开学是明天,校园里里外外的人也很多,据说校园供游客参观,不过有时间限制。
凡霖秋也算是这座学府的准大学生,拿着录取通知书,畅通无阻。
曾经她想过,清华一定很大,大得可以囊括她的梦想,当真正来到这个地方时,这个地方比她想象中还要大,顿时百感交集,有些失语。
当一直都在勾勒和想象的地方真正出现在凡霖秋面前时,这座集美学与学术的校园,让她觉得瞬间感受到了清华历史的厚重。
不例外,兴许对于大多数还未真正上大学的准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周遭的一切都是好奇的,一切摆在她们面前的都是新奇的,更何况说是这样一座盛名学府。
凡霖秋在校园里走累了,她在沿道上寻了一道椅子坐下。
八月,天气还是有些炎热,学校的绿植很多,倒是降了降温度,阴凉不少。
在这所偌大的校园中,凡霖秋看到不少提前到的新生,有些成群结队,她才突然想起来,有些人加了新生群是结了伴的,而她似乎当时并没有那份心思,目前似乎也没有,她向来不喜欢主动去结交朋友,总觉得,志同道合的人不需要刻意,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朋友,比如她和汪晓琳。
学校太大,操场约莫都有六七个,霖秋走不动了,在校园里头扫了一辆单车,跟着导航骑,她的第一个目的地并不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近春园,而是她期待了很久的逸夫图书馆,
她骑车单车,大概骑了十来分钟,终于停在逸夫馆前,凡霖秋看着这座白色精美的建筑,呈正方体,上头比下头更宽一些。
凡霖秋向来喜欢读书,当她看到这座图书馆的第一眼,好像就深深的爱上了它,她在原地驻足停留,好像看不够,又朝前几步。不知道里头会是什么样的呢
霖秋知道本校在读生才能进去,于是她在外头看了看,她觉得,以后这个地方应该会是她常来的地方。
就这样,凡霖秋来到北京的第一天,将她的学校逛了一小半,晚餐随便吃了一家店,趁着天还没黑,她早早的回了住所,为明天的新学期做好准备。
十五岁,凡霖秋走出南国一中,来到清华。
这时她好像还没有开始成长,8月13日,开学前一天,兴许只是平凡的一天。可对于凡霖秋来说,她坐上飞机,飞向心驰所往的地方。深夜她回想起曾经那场地震,丧父之事多少让她觉得有些悲伤遗憾,不知在天之灵的父亲是否真的收到过她的喜悦。
想起2008年,那时四川是四川,北京是北京,这两座城市隔得太远,她听不到她的声音。
而今与七年前不同的是,她从四川来到北京求学,无形之间,两条平行线已经开始暗自拉扯,她们的距离开始缩近。
只不过,她们当中还没人知道,其实一切微不足道的偶然相遇,从来都不是巧合,是命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