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久久没有说话,半晌,把信折了折,放到专门给李霑存信的一个小箱子里,和之前李霑的诸多絮絮叨叨家长里短的信混在一起,没再看。他晃到杨晏初身边,慢慢地喝一杯今年的新茶。
聿白和秋月也偶尔来信,告诉他们兖州的酒酿成了,没事儿过来喝。
沈执玉前几天直接给他俩寄了个大椰子。俩人对着个脑壳一样的大毛椰子又愁又想笑,最后任歌行是拿展眉剑砍开的。这是来到这里以后,展眉剑第一次出鞘。就为了砍个椰子。
展眉剑拢共在这儿出过两次鞘。第二次出鞘是在去年。任歌行作为二掌柜,到山上围观人家采春茶,下山的时候碰巧遇见一队猎户,又跟着人家打猎。大概是任歌行除了大咪和任何小动物都犯冲,好几十年不遇一次的野猪让他们给迎头碰上了。当时那几个猎户吓得脸都白了,山上地形又复杂,刚扭身想跑,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二掌柜身形如电,几步上前一个鞭腿踹在猪脑袋上,然后青光一闪。
快得猎户直到看见地上呲血的野猪尸体才反应过来,方才那是二掌柜身上背的剑出了鞘。
目睹这一幕的猎户回家把这事描述得添油加醋绘声绘色,他们说这个神神秘秘的二掌柜大概不像他们之前所猜测的那样是个金盆洗手的刀客,他很有可能,是个杀猪的。
后来入冬农闲时节,有人闲下来去听书,那说书先生拖了好几年终于更新了,终于说到城门之战以后,任大侠带着濒死的小杨公子远走昆仑,再归来的时候,左手只剩四根手指。没人知道那个遥远的西北高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听众也知道说书先生在一本正经地瞎编那先生说任歌行用一根手指给小杨重塑了肉身。
那农户突然反应过来浮玉楼的二掌柜,左手也是个四指儿呢。
也姓任。
后来就有人传开了,这浮玉楼的两个掌柜,八成就是传说里那两个归隐的侠客,前几年连年战乱,如今好不容易太平,可以把先前几年的事当故事听了,闲下来的人总是跑到浮玉楼去,半真半假地问那些与任歌行有关的往事,那些事太离奇,人们半信半疑,问起来两个人也只是笑而不答,太阳下头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渐渐也就淡了,两位掌柜的身份,从此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一桩大家心知肚明的悬案。
他们俩养的猫又生了一窝崽。相熟的邻里家有个小姑娘,八九岁年纪,天天跑到他们家看猫,叽叽咕咕地跟猫说话,到了吃饭的点儿,要么就在任歌行杨晏初家蹭饭,要么就心不甘情不愿地被爹娘拎回去。又是一个安静的午后,小姑娘一手搂一只猫,腿上还趴一个,脸上流露出子孙满堂的幸福微笑,轻轻地跟它们说话,任歌行在旁边陪她,本来中午就困,被她念叨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托着腮昏昏欲睡,小姑娘坏笑着咯吱了他一下,任歌行一激灵,醒了。
丫头笑着摸任歌行的脸“哥哥,你这儿有一道褶。”
任歌行睡懵了“哪儿啊”
丫头摸他的眼尾。
任歌行心里咯噔一下子,赶紧叫“杨儿,帮我拿个镜子”
杨晏初说“怎么了”递给他一面镜子,任歌行照了照,心情一下子复杂起来。
那是任歌行脸上的第一道皱纹,很细很浅,不趴在脸上看看不出来,但是到底是长了。
任歌行按着眼角,忽然笑了,笑完又叹了口气。
他说“没留意,我都快三十了。”
他和杨晏初对视,当着小丫头的面,杨晏初不便多说什么,揉揉任歌行的眼尾,笑道“你得在这儿待到八十呢,这才哪到哪。”
任歌行笑着摇头。不多时,小姑娘被爹娘喊回去了。任歌行揉揉眼睛,找了个能晒着太阳的地方一趴,开始睡午觉。杨晏初一直远远地看着他,等他呼吸都匀了,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趴在他对面,放轻呼吸,凑近了,仔仔细细地看这个人。
那道皱纹真的很浅,大概是方才任歌行托着一侧的腮把它挤得明显了,这会儿趴着,又不大显,仔细看也看不大出来,像一道幻觉。
但这是一个开始。再有几个月任歌行就满三十岁了,过个五六年,任歌行还会长出第一根白发,杨晏初也会这样。
他见过很多样子的任歌行。他们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少年情事,在洪流一样的岁月里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在庙堂和江湖间周折辗转,他陪他走过许多日子,终于即将一道白头。
他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和甜蜜,亲了亲任歌行的眼尾。
任歌行哼了一声,握住杨晏初的手,迷迷瞪瞪地坐了起来。
杨晏初有点不好意思“吵醒你了”
任歌行摇了摇头,心如明镜。他笑了笑,明白杨晏初心中所想,知道自己的剑锋永远向前,但是终于可以放心地和一个人一同走向衰老。
他说“ 咱们回屋睡一觉吧”
杨晏初也有点困了,点点头,说“好。”
大咪从堂前溜溜达达地走过。
东风吹过,不提防,就又是一春了。
番外五,完。
全文完。
聿白和秋月也偶尔来信,告诉他们兖州的酒酿成了,没事儿过来喝。
沈执玉前几天直接给他俩寄了个大椰子。俩人对着个脑壳一样的大毛椰子又愁又想笑,最后任歌行是拿展眉剑砍开的。这是来到这里以后,展眉剑第一次出鞘。就为了砍个椰子。
展眉剑拢共在这儿出过两次鞘。第二次出鞘是在去年。任歌行作为二掌柜,到山上围观人家采春茶,下山的时候碰巧遇见一队猎户,又跟着人家打猎。大概是任歌行除了大咪和任何小动物都犯冲,好几十年不遇一次的野猪让他们给迎头碰上了。当时那几个猎户吓得脸都白了,山上地形又复杂,刚扭身想跑,那个不显山不露水的二掌柜身形如电,几步上前一个鞭腿踹在猪脑袋上,然后青光一闪。
快得猎户直到看见地上呲血的野猪尸体才反应过来,方才那是二掌柜身上背的剑出了鞘。
目睹这一幕的猎户回家把这事描述得添油加醋绘声绘色,他们说这个神神秘秘的二掌柜大概不像他们之前所猜测的那样是个金盆洗手的刀客,他很有可能,是个杀猪的。
后来入冬农闲时节,有人闲下来去听书,那说书先生拖了好几年终于更新了,终于说到城门之战以后,任大侠带着濒死的小杨公子远走昆仑,再归来的时候,左手只剩四根手指。没人知道那个遥远的西北高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听众也知道说书先生在一本正经地瞎编那先生说任歌行用一根手指给小杨重塑了肉身。
那农户突然反应过来浮玉楼的二掌柜,左手也是个四指儿呢。
也姓任。
后来就有人传开了,这浮玉楼的两个掌柜,八成就是传说里那两个归隐的侠客,前几年连年战乱,如今好不容易太平,可以把先前几年的事当故事听了,闲下来的人总是跑到浮玉楼去,半真半假地问那些与任歌行有关的往事,那些事太离奇,人们半信半疑,问起来两个人也只是笑而不答,太阳下头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渐渐也就淡了,两位掌柜的身份,从此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一桩大家心知肚明的悬案。
他们俩养的猫又生了一窝崽。相熟的邻里家有个小姑娘,八九岁年纪,天天跑到他们家看猫,叽叽咕咕地跟猫说话,到了吃饭的点儿,要么就在任歌行杨晏初家蹭饭,要么就心不甘情不愿地被爹娘拎回去。又是一个安静的午后,小姑娘一手搂一只猫,腿上还趴一个,脸上流露出子孙满堂的幸福微笑,轻轻地跟它们说话,任歌行在旁边陪她,本来中午就困,被她念叨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托着腮昏昏欲睡,小姑娘坏笑着咯吱了他一下,任歌行一激灵,醒了。
丫头笑着摸任歌行的脸“哥哥,你这儿有一道褶。”
任歌行睡懵了“哪儿啊”
丫头摸他的眼尾。
任歌行心里咯噔一下子,赶紧叫“杨儿,帮我拿个镜子”
杨晏初说“怎么了”递给他一面镜子,任歌行照了照,心情一下子复杂起来。
那是任歌行脸上的第一道皱纹,很细很浅,不趴在脸上看看不出来,但是到底是长了。
任歌行按着眼角,忽然笑了,笑完又叹了口气。
他说“没留意,我都快三十了。”
他和杨晏初对视,当着小丫头的面,杨晏初不便多说什么,揉揉任歌行的眼尾,笑道“你得在这儿待到八十呢,这才哪到哪。”
任歌行笑着摇头。不多时,小姑娘被爹娘喊回去了。任歌行揉揉眼睛,找了个能晒着太阳的地方一趴,开始睡午觉。杨晏初一直远远地看着他,等他呼吸都匀了,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趴在他对面,放轻呼吸,凑近了,仔仔细细地看这个人。
那道皱纹真的很浅,大概是方才任歌行托着一侧的腮把它挤得明显了,这会儿趴着,又不大显,仔细看也看不大出来,像一道幻觉。
但这是一个开始。再有几个月任歌行就满三十岁了,过个五六年,任歌行还会长出第一根白发,杨晏初也会这样。
他见过很多样子的任歌行。他们经历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少年情事,在洪流一样的岁月里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在庙堂和江湖间周折辗转,他陪他走过许多日子,终于即将一道白头。
他带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涩和甜蜜,亲了亲任歌行的眼尾。
任歌行哼了一声,握住杨晏初的手,迷迷瞪瞪地坐了起来。
杨晏初有点不好意思“吵醒你了”
任歌行摇了摇头,心如明镜。他笑了笑,明白杨晏初心中所想,知道自己的剑锋永远向前,但是终于可以放心地和一个人一同走向衰老。
他说“ 咱们回屋睡一觉吧”
杨晏初也有点困了,点点头,说“好。”
大咪从堂前溜溜达达地走过。
东风吹过,不提防,就又是一春了。
番外五,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