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的时间收入四千六百三十五元, 预收款一万五千三百三十七。”丘兰熟练的报帐。
舒雨将全体人员召集到一起开会, “我提议,一半用于放发工资,另一半用于添置器材。”
“为什么要添置器材, 不是可以借吗”听到要拿一半去添置器材,不少人感到不解。
舒雨哭笑不得, “能借到相机已经很难得了,借我们用一个月过度一下可以, 二个月也勉强可以接受, 难道要一直用下去不还”
相机在这年头可是大件, 特别是他们借到的相机,还是专业的单反相机,并非普通的傻瓜相机。
“不光要还, 还得送锦旗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 都得感谢。”
温阮举双手赞成这个做法,他们想要长远的办下去,解决未来更多贫困生的问题,该添置的就得添置, 不能老想着借。
而之前愿意借东西给他们的人,也得表示感谢,送锦旗是最好的方式。
“工资怎么发”问的人是翁琴,他们宿舍的人说好了,当志愿者,一分钱不收。所以这话, 反而是不拿工资的人最方便问。
“暂时不划等级,按每个人每个月十五元发放。每个月划出工资之后,剩下的钱,先添置器材,之后再帮同学们交学费。”
十五元不多,但对于贫困生来说,基本的生活可以保障。对于非贫困生来说,也多了一笔可以由自己支配的生活费,皆大欢喜。
“丘兰把做好的帐公示到宣传栏,请全校的师生监督。”舒雨最后一个举措,让大家面面相觑。
曲歌更是蹙眉道“不用这样吧,他们也没出钱。”
舒雨似笑非笑的看着大家,“我们做的是慈善性质的工作室,大家的消费也可以视为一种支持。如果只是一门纯粹的生意,谁会借给我们教室,器材,还有那么多一分钱不拿来帮助我们的人。更何况君子坦荡荡,明明做的是好事,又怕什么监督。”
目前的工作室一共有二十五位拿工资的学生员工,除了几个技术岗位,是特意请人来帮忙的,剩下的都是贫困生。当即几个技术岗位表示自己不用拿工资,但被舒雨否决了。
“我们几个当志愿者,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多是统筹安排,而且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决策,所以我们不能拿钱,一旦拿钱,所做的决策就会有失偏颇。但你们不一样,是真正扎在岗位上的工作,劳动者所得,本来就是一件光荣的事。”
更何况,舒雨也在贫困生里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下一步就得要求这些技术岗位,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最后过度到,完全由贫困生自己组成的班底。每年新生到来,一级级的传帮带,工作室就可以一直运转下去。
偶尔缺人,也可以请非贫困生的学生来工作。更何况,贫困和非贫困是相对的,生活困难但不到贫困地步的学生,也有不少。工作室一旦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能一步步扩大规模,把需要帮助的人都容纳进去。
“这是佳能的单反相机,目前最高配置,真的只要三千元”丘兰接过舒雨代购的相机,她不懂相机好坏,但负责摄影的同学懂。
“我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他没赚我们的钱,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还相机。”之前的相机是学生借的,除了还相机,还有定制好的锦旗,以及一个镜头。
管前的父亲接过锦旗也就罢了,看到镜头吓了一跳。
仔细摩挲一遍,带着依依不舍的神情交还到舒雨手里,“这我可不能要,你们搞的这个互助会非常好,本身就带着慈善性质,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我也不会借相机给你们用。如果赚了一点钱,就用善款做这种事,以后还走得远吗”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神色已经带上了一丝严厉。
舒雨笑了笑,“谢谢管叔叔的指点,其实这个镜头没有花钱,我托的朋友是大客户,买了很多东西,这是人家附送的赠品。因为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室,是因为管叔叔借给我们相机才能开业,所以人家指明了送给您。”
管前趁机道“是真的,这个镜头没有花工作室一分钱。工作室的帐本都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公示出来了,买的相机都附有,配件一清二楚,绝对没有挪动工作室的东西。”
“你把相机无偿借给我们使用,是善举。好人必有好报,您也得允许别人感谢您,对吧。”舒雨再次将镜头递上前,这一回管父才犹犹豫豫的接了。
管前送舒雨出门回来,管父已经将镜头装在相机上,反复调着焦距,越发的爱不释手。
“这镜头真是赠品”管父有点不相信,他不是不识货的人,一试就知道,这镜头单独买绝对不便宜,但又舍不得再还回去。不是他贪财,而是爱好摄影的人,都懂这种心情,一个好镜头可能比儿子都亲。
“反正没用工作室的钱。”这一点管前可以肯定,想在帐本上做手脚,瞒过财经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是不可能的事。
舒雨将全体人员召集到一起开会, “我提议,一半用于放发工资,另一半用于添置器材。”
“为什么要添置器材, 不是可以借吗”听到要拿一半去添置器材,不少人感到不解。
舒雨哭笑不得, “能借到相机已经很难得了,借我们用一个月过度一下可以, 二个月也勉强可以接受, 难道要一直用下去不还”
相机在这年头可是大件, 特别是他们借到的相机,还是专业的单反相机,并非普通的傻瓜相机。
“不光要还, 还得送锦旗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 都得感谢。”
温阮举双手赞成这个做法,他们想要长远的办下去,解决未来更多贫困生的问题,该添置的就得添置, 不能老想着借。
而之前愿意借东西给他们的人,也得表示感谢,送锦旗是最好的方式。
“工资怎么发”问的人是翁琴,他们宿舍的人说好了,当志愿者,一分钱不收。所以这话, 反而是不拿工资的人最方便问。
“暂时不划等级,按每个人每个月十五元发放。每个月划出工资之后,剩下的钱,先添置器材,之后再帮同学们交学费。”
十五元不多,但对于贫困生来说,基本的生活可以保障。对于非贫困生来说,也多了一笔可以由自己支配的生活费,皆大欢喜。
“丘兰把做好的帐公示到宣传栏,请全校的师生监督。”舒雨最后一个举措,让大家面面相觑。
曲歌更是蹙眉道“不用这样吧,他们也没出钱。”
舒雨似笑非笑的看着大家,“我们做的是慈善性质的工作室,大家的消费也可以视为一种支持。如果只是一门纯粹的生意,谁会借给我们教室,器材,还有那么多一分钱不拿来帮助我们的人。更何况君子坦荡荡,明明做的是好事,又怕什么监督。”
目前的工作室一共有二十五位拿工资的学生员工,除了几个技术岗位,是特意请人来帮忙的,剩下的都是贫困生。当即几个技术岗位表示自己不用拿工资,但被舒雨否决了。
“我们几个当志愿者,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多是统筹安排,而且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决策,所以我们不能拿钱,一旦拿钱,所做的决策就会有失偏颇。但你们不一样,是真正扎在岗位上的工作,劳动者所得,本来就是一件光荣的事。”
更何况,舒雨也在贫困生里发现了几个好苗子,下一步就得要求这些技术岗位,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最后过度到,完全由贫困生自己组成的班底。每年新生到来,一级级的传帮带,工作室就可以一直运转下去。
偶尔缺人,也可以请非贫困生的学生来工作。更何况,贫困和非贫困是相对的,生活困难但不到贫困地步的学生,也有不少。工作室一旦走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就能一步步扩大规模,把需要帮助的人都容纳进去。
“这是佳能的单反相机,目前最高配置,真的只要三千元”丘兰接过舒雨代购的相机,她不懂相机好坏,但负责摄影的同学懂。
“我托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他没赚我们的钱,明天我跟你一起去还相机。”之前的相机是学生借的,除了还相机,还有定制好的锦旗,以及一个镜头。
管前的父亲接过锦旗也就罢了,看到镜头吓了一跳。
仔细摩挲一遍,带着依依不舍的神情交还到舒雨手里,“这我可不能要,你们搞的这个互助会非常好,本身就带着慈善性质,如果不是因为这样,我也不会借相机给你们用。如果赚了一点钱,就用善款做这种事,以后还走得远吗”
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神色已经带上了一丝严厉。
舒雨笑了笑,“谢谢管叔叔的指点,其实这个镜头没有花钱,我托的朋友是大客户,买了很多东西,这是人家附送的赠品。因为了解到我们的工作室,是因为管叔叔借给我们相机才能开业,所以人家指明了送给您。”
管前趁机道“是真的,这个镜头没有花工作室一分钱。工作室的帐本都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公示出来了,买的相机都附有,配件一清二楚,绝对没有挪动工作室的东西。”
“你把相机无偿借给我们使用,是善举。好人必有好报,您也得允许别人感谢您,对吧。”舒雨再次将镜头递上前,这一回管父才犹犹豫豫的接了。
管前送舒雨出门回来,管父已经将镜头装在相机上,反复调着焦距,越发的爱不释手。
“这镜头真是赠品”管父有点不相信,他不是不识货的人,一试就知道,这镜头单独买绝对不便宜,但又舍不得再还回去。不是他贪财,而是爱好摄影的人,都懂这种心情,一个好镜头可能比儿子都亲。
“反正没用工作室的钱。”这一点管前可以肯定,想在帐本上做手脚,瞒过财经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是不可能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