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的人谈起九十年代, 感觉一点也不陌生, 但谈起八十年代,似乎就非常有距离感。哪怕对于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人来说,那个年代也已经模糊不清。
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 十年代甚至没有明显区别,一直到二千年以后, 生活才开始改变。
事实上,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 而且绝不相同。
八十年代也不像后世以为的那样灰暗或是落后, 在经济上, 已经有了先富起来的一代人,草根里开始出现百万富翁,那些拿着公职给自己捞好处, 不能提的人更不知道赚了多少。
在精神上, 八十年代的蓬勃更是超乎人的想像。诗歌和文学才是受大家追捧的远方,赚再多钱的生意人都上不了台面。知识分子充满理想和激情,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新旧思想和碰撞,中西方思想的碰撞, 激烈的出乎人的想像。
而国家在这上头也抱着谨慎但又乐观的态度,大多时候处于中立,任由民间不同的思想激辩和争论。
到了九十年代,当时人称自己为迷茫的一代,这一代不是指出生在九十年代的人,而是指九十年代的年轻人。
昨日里还在醉酒当歌阳春白雪, 今日里醒来满目膏梁物欲横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给人看病的不如给人剪头的,设计房子的不如开发房子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于是乎,九十年代追求物质,下海经商成为主流。诗歌和文学一夜之间被扔进故纸堆,在很多文艺青年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变了模样。
舒雨的思绪被炸了锅的同学拉回现实当中,程燕正使劲摇着她的胳膊喊,“我们班要出一个诗人了。”
前世有这么一回事吗舒雨有些茫然,实在想不起来了,顺着程燕的话应道“那是好事,咱们也与有荣焉。”
她也就是这么一说,又没结过仇,捧着说两句,大家都高兴,不是挺好。
当时的小孩子也纯朴,都没人多想更没人质疑,个个与有荣焉。诗人同学被人一捧自己也飘飘然起来,恨不得踱着方步,在学校里横着走。每天都有别班的同学趴在窗口看看他,还有人想认识他,跟他交朋友。
诗人同学一面作不屑状一面到处吃吃喝喝,过的无比滋润。问到出版的事,回答永远是在等出版社的信,反正他是很有信心的,因为那些出版过的诗集他都看过,觉得还没自己写的好呢。
兴致来了,还会当场吟一首,惹来大家的叫好声。
“我怎么觉得他是唬弄人呢。”时间久了,出版的回信等不到,终于有人开始质疑。
最早质疑的还是同班同学,因为他们是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外头的人知道的晚一点,有些刚刚知道,还没到质疑的时候呢。
程燕永远最关心这些八卦话题,开始观察之前根本没留意过的诗人同学。舒雨原以为这事跟自己无关,没想到自己却在放学后,在宿舍下头被诗人同学拦住。
“舒雨,找你说点事。”诗人同学拦住她。
都是同班同学,舒雨顿住脚步,“有什么事”
“那个,借一步说话吧。”就在宿舍门口,进进出出都是人,诗人同学可不想被人听了去。
错开几步,挪到离门洞远点的地方,舒雨便道“说吧,学校的热水有时间限制,去晚了打不到水。”
姐姐走后,舒雨开始住校,和以前一样只在周未回去。
“没多大事,就是我约了人去吃饭,身上忘了带钱,找你借一点,过几天还你。”诗人同学说的一脸坦然。
舒雨一摊手,“我没带钱。”
“你上去拿呀,我在下头等着。”住宿舍的同学怎么可能身上没钱呢,最低限度也得有一段时间的生活费吧。更何况,舒家的情况谁不知道,工厂给姐妹俩发抚恤金,姐姐还去了京城的剧组拍戏。怎么看,手里都不可能没钱。
舒雨摇摇头,“生活费花光了,幸好提前买了饭票,不然吃饭的钱都没了。”
诗人同学脸涨的通红,大概是没有想到,舒雨竟然会拒绝他。想骂几句,又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只能瞪了她一眼,愤然转身。
回了宿舍,几个人宿友从窗子前缩回脑袋,有关系好的来问,“你们班的小诗人找你干嘛呢。”
“找我借钱,正好生活费用完了,没钱借。”舒雨没当多大的事,顺口说了出去。
“她还找你借了钱啊。”上铺那个曾经顶锅的女同学,从蚊帐里伸出头,支着身子问道。
“怎么,也找你借了”舒雨一听这话就知道,坏了,看样子诗人同学找不少人借过钱。要知道,这一位可是高一的学生,都不是一个班。
“是啊,说有急用,这都快小一周了,也没还。”上铺的同学家里条件不错,想也是,能买锅顶头上的,条件都差不到什么地方去。
又因为住宿,通常身上都有一个月的生活费,对学生来说
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 十年代甚至没有明显区别,一直到二千年以后, 生活才开始改变。
事实上,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都各自有着鲜明的特点, 而且绝不相同。
八十年代也不像后世以为的那样灰暗或是落后, 在经济上, 已经有了先富起来的一代人,草根里开始出现百万富翁,那些拿着公职给自己捞好处, 不能提的人更不知道赚了多少。
在精神上, 八十年代的蓬勃更是超乎人的想像。诗歌和文学才是受大家追捧的远方,赚再多钱的生意人都上不了台面。知识分子充满理想和激情,想要改变这个世界。新旧思想和碰撞,中西方思想的碰撞, 激烈的出乎人的想像。
而国家在这上头也抱着谨慎但又乐观的态度,大多时候处于中立,任由民间不同的思想激辩和争论。
到了九十年代,当时人称自己为迷茫的一代,这一代不是指出生在九十年代的人,而是指九十年代的年轻人。
昨日里还在醉酒当歌阳春白雪, 今日里醒来满目膏梁物欲横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卖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给人看病的不如给人剪头的,设计房子的不如开发房子的,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
于是乎,九十年代追求物质,下海经商成为主流。诗歌和文学一夜之间被扔进故纸堆,在很多文艺青年还没反应过来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变了模样。
舒雨的思绪被炸了锅的同学拉回现实当中,程燕正使劲摇着她的胳膊喊,“我们班要出一个诗人了。”
前世有这么一回事吗舒雨有些茫然,实在想不起来了,顺着程燕的话应道“那是好事,咱们也与有荣焉。”
她也就是这么一说,又没结过仇,捧着说两句,大家都高兴,不是挺好。
当时的小孩子也纯朴,都没人多想更没人质疑,个个与有荣焉。诗人同学被人一捧自己也飘飘然起来,恨不得踱着方步,在学校里横着走。每天都有别班的同学趴在窗口看看他,还有人想认识他,跟他交朋友。
诗人同学一面作不屑状一面到处吃吃喝喝,过的无比滋润。问到出版的事,回答永远是在等出版社的信,反正他是很有信心的,因为那些出版过的诗集他都看过,觉得还没自己写的好呢。
兴致来了,还会当场吟一首,惹来大家的叫好声。
“我怎么觉得他是唬弄人呢。”时间久了,出版的回信等不到,终于有人开始质疑。
最早质疑的还是同班同学,因为他们是最早知道这个消息的,外头的人知道的晚一点,有些刚刚知道,还没到质疑的时候呢。
程燕永远最关心这些八卦话题,开始观察之前根本没留意过的诗人同学。舒雨原以为这事跟自己无关,没想到自己却在放学后,在宿舍下头被诗人同学拦住。
“舒雨,找你说点事。”诗人同学拦住她。
都是同班同学,舒雨顿住脚步,“有什么事”
“那个,借一步说话吧。”就在宿舍门口,进进出出都是人,诗人同学可不想被人听了去。
错开几步,挪到离门洞远点的地方,舒雨便道“说吧,学校的热水有时间限制,去晚了打不到水。”
姐姐走后,舒雨开始住校,和以前一样只在周未回去。
“没多大事,就是我约了人去吃饭,身上忘了带钱,找你借一点,过几天还你。”诗人同学说的一脸坦然。
舒雨一摊手,“我没带钱。”
“你上去拿呀,我在下头等着。”住宿舍的同学怎么可能身上没钱呢,最低限度也得有一段时间的生活费吧。更何况,舒家的情况谁不知道,工厂给姐妹俩发抚恤金,姐姐还去了京城的剧组拍戏。怎么看,手里都不可能没钱。
舒雨摇摇头,“生活费花光了,幸好提前买了饭票,不然吃饭的钱都没了。”
诗人同学脸涨的通红,大概是没有想到,舒雨竟然会拒绝他。想骂几句,又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只能瞪了她一眼,愤然转身。
回了宿舍,几个人宿友从窗子前缩回脑袋,有关系好的来问,“你们班的小诗人找你干嘛呢。”
“找我借钱,正好生活费用完了,没钱借。”舒雨没当多大的事,顺口说了出去。
“她还找你借了钱啊。”上铺那个曾经顶锅的女同学,从蚊帐里伸出头,支着身子问道。
“怎么,也找你借了”舒雨一听这话就知道,坏了,看样子诗人同学找不少人借过钱。要知道,这一位可是高一的学生,都不是一个班。
“是啊,说有急用,这都快小一周了,也没还。”上铺的同学家里条件不错,想也是,能买锅顶头上的,条件都差不到什么地方去。
又因为住宿,通常身上都有一个月的生活费,对学生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