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雨留下来, 帮着路晁收拾饭桌, 路妈妈把东西收进厨房,回来见到饭桌折叠起来靠上墙,儿子扫完地去洗手, 回来的时候端上酸梅汤。
“小雨外公干嘛急着要走,一块坐下说说话多好, 他年纪大见识多,还能帮我出出主意。”路妈妈刚才可是挽留了半天。
“外公想早点回去收拾收拾, 要是差了什么, 还能赶紧去买。”舒雨知道, 外公对于做生意的事不热衷,甚至有些不喜,留在这里出主意八成是要泼人凉水。他自己心里也清楚, 干脆不听不说省得忍不住。
“那也是, 快尝尝阿姨自己煮的酸梅汤。”
浸在井水里降过温,喝一口暑气全消。
“我听路晁回来说教辅书的事,也觉得好,可是想干吧, 又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路妈妈是真的想过一遍。
如果当成给学校的建议,最大的可能是束之高阁。就算做,恐怕自己这个提议人也会被领导抛开,另选他的亲信去操办。做得好了,学校是又得名又得利,她又能落得什么呢说不定还会碍了领导亲信的眼, 不仅没好处还要被打压。
不是路妈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种事在人员架构无比臃肿的单位,真的再平常不过。她一个刚刚调去的新人,哪头都不靠,真干出彩来了,比默默无闻更招人恨。
“您单位有校办企业吗”现在的机关单位,多数都办有企业,安置单位员工的子弟,包括积攒点小金库,十分方便。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因为中央的一纸文件宣告结束。
这也是一直被人垢病,机关单位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一个方面。自己管着相关行业内的企业,结果自己下属办着相关企业,里头还都是自己单位的员工子弟,很多时候走漏消息或是抢定单,再不然多发几张奖状,或者帮着捂捂盖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时间一长,行业内别的企业怎么想,随着国家体制的完善化和正规化,这事必然要做个了断。
不过了断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就说现在的事,路妈妈工作的师范中专肯定是有校办企业的,而且不止一家。
“出版社,印刷厂,酒楼,总共这么三家。”路妈妈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学校还开酒楼,别觉得好笑,只要地理位置好,有沿街的门面,怎么就不能开。开一家酒楼对外营业,领导招待客人还能签单,提前定座点菜,不比去外头方便。
出版社印刷厂倒属于校办企业的标配,当然,说是社说是厂,规模都极小。出版社小到就小猫二三只,负责出版校办期刊,给老师下任务,每个班都得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交钱订阅。
“这事老师和学生都不高兴,印刷厂还能在外头揽点活,出版社是完全靠学校养着。”路妈妈苦笑,出版社的总编是校长的亲弟弟,这也是出版社存在的理由。
印刷厂的厂长是副校长的小舅子,为人比总编灵活一点,但也和总编一样喜欢摆关系户的谱。总之舒雨听完,陪着路妈妈苦笑,这关系真是够复杂的。也总算理解了路妈妈的担心,抢功什么的根本不是担心,而是必然嘛。
“我原本是想,挂靠着出版社,然后找学校业务能力强的老师编撰辅导书,最后以学校的名义请一些中学的校长或是老师过来宣传宣传。”通过宣传,让老师对学生直接推荐,显然是最有效果的。再说只要教辅书的质量好,老师推荐起来不会有任何压力。
这个方法,路妈妈肯定得让出一部分利益,因为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想保住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需要领导的大气。
而中间路妈妈即得出力又得垫钱,最后的结果还不好说,不是教辅书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制度怎么解读都可以,万一领导反悔路妈妈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说签协议,这个时代跟机关单位签协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愿意遵守没协议人家也会遵守,不愿意遵守协议就是一张草纸,说撕就撕。
问问早期的民营企业家就知道,一肚子烂帐,翻出来都嫌酸。只能说国家往市场经济转换的时候,无论思维还是制度,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被风浪扫到也就扫到了,这就是命。
至于教辅书怎么编撰,舒雨就不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方面人家路妈妈才是专业的。
路妈妈也就是知道自己专业,该怎么去做教辅书,才会这么上心。不然告诉她现在服装行业暴利,她也就是羡慕一下,自己参与不进去,利润再高也没她什么事。
至于说辞掉工作专门做生意这种事,这个时候的人还没那么大的胆子,得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有大量的公职人员下海潮。现在还是公职的天下,特别是社会地位和做生意的人完全不同,这个差距在目前来说,不是有钱可以弥补的。
聊得差不多了,路晁送舒雨回招待所,约定
“小雨外公干嘛急着要走,一块坐下说说话多好, 他年纪大见识多,还能帮我出出主意。”路妈妈刚才可是挽留了半天。
“外公想早点回去收拾收拾, 要是差了什么, 还能赶紧去买。”舒雨知道, 外公对于做生意的事不热衷,甚至有些不喜,留在这里出主意八成是要泼人凉水。他自己心里也清楚, 干脆不听不说省得忍不住。
“那也是, 快尝尝阿姨自己煮的酸梅汤。”
浸在井水里降过温,喝一口暑气全消。
“我听路晁回来说教辅书的事,也觉得好,可是想干吧, 又有点无处下手的感觉。”路妈妈是真的想过一遍。
如果当成给学校的建议,最大的可能是束之高阁。就算做,恐怕自己这个提议人也会被领导抛开,另选他的亲信去操办。做得好了,学校是又得名又得利,她又能落得什么呢说不定还会碍了领导亲信的眼, 不仅没好处还要被打压。
不是路妈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这种事在人员架构无比臃肿的单位,真的再平常不过。她一个刚刚调去的新人,哪头都不靠,真干出彩来了,比默默无闻更招人恨。
“您单位有校办企业吗”现在的机关单位,多数都办有企业,安置单位员工的子弟,包括积攒点小金库,十分方便。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一直到九十年代,才因为中央的一纸文件宣告结束。
这也是一直被人垢病,机关单位即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一个方面。自己管着相关行业内的企业,结果自己下属办着相关企业,里头还都是自己单位的员工子弟,很多时候走漏消息或是抢定单,再不然多发几张奖状,或者帮着捂捂盖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时间一长,行业内别的企业怎么想,随着国家体制的完善化和正规化,这事必然要做个了断。
不过了断也是以后的事,现在就说现在的事,路妈妈工作的师范中专肯定是有校办企业的,而且不止一家。
“出版社,印刷厂,酒楼,总共这么三家。”路妈妈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可以说是相当了解。
学校还开酒楼,别觉得好笑,只要地理位置好,有沿街的门面,怎么就不能开。开一家酒楼对外营业,领导招待客人还能签单,提前定座点菜,不比去外头方便。
出版社印刷厂倒属于校办企业的标配,当然,说是社说是厂,规模都极小。出版社小到就小猫二三只,负责出版校办期刊,给老师下任务,每个班都得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交钱订阅。
“这事老师和学生都不高兴,印刷厂还能在外头揽点活,出版社是完全靠学校养着。”路妈妈苦笑,出版社的总编是校长的亲弟弟,这也是出版社存在的理由。
印刷厂的厂长是副校长的小舅子,为人比总编灵活一点,但也和总编一样喜欢摆关系户的谱。总之舒雨听完,陪着路妈妈苦笑,这关系真是够复杂的。也总算理解了路妈妈的担心,抢功什么的根本不是担心,而是必然嘛。
“我原本是想,挂靠着出版社,然后找学校业务能力强的老师编撰辅导书,最后以学校的名义请一些中学的校长或是老师过来宣传宣传。”通过宣传,让老师对学生直接推荐,显然是最有效果的。再说只要教辅书的质量好,老师推荐起来不会有任何压力。
这个方法,路妈妈肯定得让出一部分利益,因为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想保住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也需要领导的大气。
而中间路妈妈即得出力又得垫钱,最后的结果还不好说,不是教辅书的问题,而是现在的制度怎么解读都可以,万一领导反悔路妈妈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
至于说签协议,这个时代跟机关单位签协议,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愿意遵守没协议人家也会遵守,不愿意遵守协议就是一张草纸,说撕就撕。
问问早期的民营企业家就知道,一肚子烂帐,翻出来都嫌酸。只能说国家往市场经济转换的时候,无论思维还是制度,都需要一个过程,而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人,被风浪扫到也就扫到了,这就是命。
至于教辅书怎么编撰,舒雨就不打肿脸充胖子了,这方面人家路妈妈才是专业的。
路妈妈也就是知道自己专业,该怎么去做教辅书,才会这么上心。不然告诉她现在服装行业暴利,她也就是羡慕一下,自己参与不进去,利润再高也没她什么事。
至于说辞掉工作专门做生意这种事,这个时候的人还没那么大的胆子,得到了九十年代才开始有大量的公职人员下海潮。现在还是公职的天下,特别是社会地位和做生意的人完全不同,这个差距在目前来说,不是有钱可以弥补的。
聊得差不多了,路晁送舒雨回招待所,约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